哲学,应该在现实中重新定位--对哲学现状和出路的几点看法_哲学论文

哲学,应该在现实中重新定位--对哲学现状和出路的几点看法_哲学论文

哲学,应重新寻找现实中的定位——关于哲学现状与出路的几点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几点论文,出路论文,现状论文,看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曾经被人们赞誉为人类认识发展史上最新型的“聪明之学”、“智慧之学”,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础,而且是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国际共运史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上扮演过理论先导的重要角色,在推动人们的观念变革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哲学所有过的辉煌历史及其所起过的巨大历史作用至今还深刻地烙在许多人的记忆中。然而,物换星移,今非昔比,这些年来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似有一落千丈之势。尽管社会的发展已获得了历史性的跨越,但哲学并没有象人们所期待的那样获得相应的历史性发展,相反,哲学正日益失却它往日的风采,人们对哲学的热情正在被对迅速膨胀起来的物欲所取替,理性之光正被市俗逐利的狂风大潮所淹湮,纵然偶有几声对理性的呼唤,也是十分的弱小乏力,仿佛是咆哮大浪中溺水者的求救之声。

哲学怎么了?

哲学陷入了困境!哲学落入了新的低谷!哲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理性的价值何在?哲学的出路何在?

呼唤理性,拯救哲学,这是一个时代的共同心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哲学的困境与低潮,并非偶然,而是多年来困绕着哲学发展的种种问题和矛盾的总暴露和总爆发。概括地说,形成这种尴尬而又严峻的局面,既有时代的误导,更有哲学自身的重大失误。

其一是哲学长期以来的教条化倾向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导致了哲学导向功能的严重弱化。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维科学,也是一门不断成长、发展着的理论科学。但长时期以来,我们不少人对哲学的学科本性和功能特点的认识是不够深刻、全面和正确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混淆了哲学与具体科学、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界限,常常把哲学理解为具体的操作学科,因而也象对具体科学那样对哲学提出能够直接解决具体现实问题的要求,而当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理所当然地得不到实现时,就反过来指责哲学“空洞”、“抽象”、“不实用”,从而对哲学冷眼相向。二是教条主义地对待哲学,即把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概括出来的哲学概念、观点、原理凝固化,把在特定时空范围内适用的真理性绝对化或泛化,成为不受条件限制的东西,千人一腔,随处套用,时时如是,处处如斯。结果导致了哲学理论的干瘪、僵化和教条化,最终使哲学丧失了丰富性、生动性和对现实的适应性,变成了不受现实欢迎的东西。

其二是哲学自视过高,脱离实际,钻牛角尖,满足于引经注典的学究式研究,忽视了现实生活实际的需求,造成了“曲高和寡”。在许多人看来,哲学理性并非不重要,问题是我们的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长期未能寻找到自己在现实中的位置,始终走不出“闭门造车”的误区,相当一部分哲学工作者对变迁巨大、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麻木不仁,缺乏应有的敏感,自我陶醉于哲学公理的发现,哲学大体系的构建,哲学概念的逻辑演绎,结果与现实生活失之交臂,哲学得不到现实的喝采,哲学家光发牢骚行吗?

其三是哲学政治化倾向造成了哲学与政治的错位。哲学政治化,哲学成了政治的附庸,没有独立的学科性格,使哲学忽视了自身的理论建设,“哲学意识”日益淡化,哲学的认识功能、文化功能、生活功能、导向动能和批判功能相当程度上都被其政治功能所掩盖了,因而影响了现实对哲学的信任和需求。哲学言不顺,名不正,“底气不足”,不能给社会人生以有效的指导,以已昏昏,使人昭昭,又怎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欢迎呢?

其四是哲学的庸俗化倾向,导引哲学陷入了新的误区。哲学被降至研究生活琐事的地位,哲学学说与种种时髦的“泡沫理论”合流,理论上没有大的突破,方法上没有大的创新,失去了理性的应有尊严。哲学庸俗化是哲学清高脱俗的另一个极端。这种倾向表面上重视对现实生活问题的关注,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但又“矫枉过正”,把哲学面对生活,而对社会,面对实际理解为哲学直接干预现实生活,或直接为解决某个社会现实问题开出一副良方,故大凡一讲哲学研究应用就非要把某个哲学观点、原理往某个现实问题头上套,并冠以“某某问题的哲学思考”或者干脆一杆子的插到底,去搞“养狗的哲学”、“养鸡的哲学”、“炒股票的哲学”、“生孩子的哲学”等等。于是就有不少搞哲学的人跑到公司、企业去搞“改革”,搞“探索”,或帮助企业家、大款们著书立说,编广告搞创意设计等等,还美其名曰“理论联系实际”,是哲学的“实际应用”,这不能不说是对哲学常识的无知和对哲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天大误解。这种对哲学研究和应用的庸俗化理解,不仅无助于哲学的发展和问题的解决,反而败坏了哲学的声誉,有失理性的尊严,降低哲学的地位,画猫类犬。这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不良倾向。

此外,领导和决策部门对哲学作用认识上的偏差、科研指导思想上的急功近利、基础理论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以及“脑体严重倒挂”的现实刺激等等,都是造成哲学萎靡不振、处境堪忧的重要因素,对此,必须进行全面的反思。

理性的成熟是社会成熟的一个尺度。社会发展需要哲学理性,人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哲学思维,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更需要哲学理论和方法的观照和导向,因为这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激情式走向理智式的基本理论保证。这就要振兴哲学,就要重新寻找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位置。

振兴哲学,加强哲学的自身建设是根本。哲学的自身建设包括哲学研究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新审定,哲学研究课题的更新、哲学研究方法的变换以及哲学与其他具体科学的交流互补几个方面。

首先,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重新审定。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研究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为社会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理应成为哲学的唯一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现实基础,哲学就没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就成了毫无意义的空洞说教。因此,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实践,把哲学研究引导到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聚焦于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是哲学完善自我,走出困境的先决前提。

其次,哲学的研究课题必须作大的更新调整。要把哲学研究的选题方向放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上,着重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人们普遍关心的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时代特点,特别是当今和平与发展趋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研究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新特点;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群体关系、利益关系的变化;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矛盾和人的观念的新变化、新走势,等等。通过研究课题的更新调整,达到哲学自身内容的更新和体系的完善,使哲学理论更富时代特色和更具生命力。

再次,哲学研究方法也要更新转型。要走出书斋,实行开放式研究;要走下“象牙塔”,把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作为重点,从现实问题中寻求哲学的生存空间;要跳出哲学理论方法的圈子,善于从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方法,从其他具体科学中引进有价值的方法,使哲学研究方法更具多样性,哲学研究更有创意,更能出成果,并更容易实现理论向现实的转化。

再其次,要加强哲学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横向交流和联盟,及时有效地总结、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巩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基础,从而获得哲学自身发展的丰富养料,并促进哲学、科技、社会和生活的综合化和一体化发展。

振兴哲学,弘扬理性,除了哲学自身的建设之外,外部条件和环境的优化也是极其关键的因素。

第一,对哲学的特性和功能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哲学是理论学科,不是具体的操作学科,它只提供一般的思维原则,而不能告诉人们具体的知识;哲学解决的只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却不能“包打天下”;哲学具有抽象性、思辨性的特点,不能产生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通过内化为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间接的物化,而不能指望它象一个调查报告或工作建议那样具体和实用,不能急功近利,企求“吹糠见米”之功效;哲学只告诉人们一般的、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而不能包罗万象。总之,哲学是一种智慧,它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去给予现实生活以影响,这就是哲学的特性,用功利性的眼光和态度去对待哲学对哲学来说只能是一场灾难。

第二,要进一步强化哲学的功能意识,排除市俗观念对哲学的敌意,为弘扬哲学理性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现在有一种危险的观念,认为哲学不产生效益,市场经济不尚空谈,哲学是不结果实的花朵,即便有用,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因而对哲学有一种有意无意的鄙视或敌意。这是应引起注意的。不错,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了经济的空前繁荣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较大提高。但这恰恰证明了理性的巨大导向作用。因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实践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而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求实观、辩证法、实践论和唯物史观的综合。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实践没有理性的导向,就会出现混乱和失范,就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忽视哲学理性的作用,是要吃大亏的。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大量无序和失范现象,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忽视理性,放纵恣情,追逐短期效益是重要的原因。因此,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是不需要哲学理性,而是十分迫切地呼唤哲学理性。在这种情况下,强化社会对哲学功能意识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哲学的功能意识主要是哲学的认知意识,即哲学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不可代替的导向作用;哲学的文化意识,即哲学作为一种智慧,有助于人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智慧也是知识,也是产生产力;哲学的生活意识,即哲学能告诉人们人生的道理和生存发展的方法,对于增强生存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开拓生活领域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哲学的先导意识,即哲学能帮助人们透过社会现象而抓住本质,从纷繁百态中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从而处变不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强化哲学的功能意识,吸引更多的人对哲学发生兴趣,是振兴哲学,弘扬理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要进一步淡化哲学的政治色彩,使哲学尽可能摆脱政治的束缚而独立发展,成为真正的科学。政治对哲学的过多干预,其不良后果是极其明显的。一是哲学没有独立人格,不利于哲学自身的发展;二是哲学的理性色彩被非理性的政治色彩所冲淡,哲学的地位和作用被降低;三是容易造成哲学的异化,哲学成了图解政治的装饰品,成了“斗争哲学”的同义语,导致人们对哲学的误解和不信任。因此,淡化哲学的政治色彩,赋予哲学以应有的科学品质和独立发展权利,是哲学走出困境,获得尊重的又一重要外部条件。

第四,要正确处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在各级政府和科研单位的重点科研课题设置上,应给予哲学必要的倾斜和经费上的必要扶持,并在领导决策及各类评奖活动中给予哲学应有的地位,为哲学的发展扫除人为的障碍。由于哲学是基础性理论,应用研究难度也较大,且不能产生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而在每个年度所确定的重点科研选题中,几乎没有哲学的位置,至于得到经费支持的就更不待言了。与这种指导思想相适应,在各级各类科研成果评奖活动中,哲学方面的成果往往只能望奖兴叹,即使有幸获奖,也多是应用性选题,且多是“平衡照顾”的产物、“权威人士”的“面子”,上不了档次,引不起社会的重视。这种状况如果从社会价值观念变化方面讲,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从领导者和决策部门的指导思想上讲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理论科学与经验科学,厚此薄彼,必然助长轻视基础理论,重视应用研究,追逐短期利益的风气,久而久之,就必然会造成基础不牢,应用研究“现炒现卖”,“泡沫理论”满天飞的不良后果。目前有两方面的现象值得重视:一方面是世俗粗鄙观念对理性的腐蚀日益严重,国民的理性素质在下降;一方面是理论界的传统科学精神开始淡化,追逐世俗名利和短期效益的苗头已开始出现,这使本来就很不厚实的基础理论尤其是哲学基础理论如雪上加霜。因此,要正确处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追求近期效益与追求长期利益的关系,既要提倡应用研究,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路子,也要鼓励基础理论研究,搞好科研工作的“基本建设”。要从指导思想上给予正确的引导,从制度措施上给予保障,这是振兴哲学,弘扬理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否则,哲学走出困境与低谷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在强大的世俗物质力量面前理性毕竟只是弱者。

哲学的自身建设也罢,哲学发展的外部条件与环境的优化也罢,都只能解决哲学发展与振兴的表层次的问题与困难。因为哲学的困境与低潮在当代中国并非第一回。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过程,它走过的是一条蜿延曲折的路,甚至可以说是大起大落。哲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不能同步,往往是哲学落后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种状况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还不很成熟,还未形成自我发展的内在机制;这种状况同时也说明,中国人的哲学素养尚处于低水平状态。一方面是哲学的不成熟,另一方面是哲学的社会需求程度低,二者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非良性的循环。因为不成熟的哲学理性,必然无法引起广泛的理性兴趣;而低水平的理性素质,又反过来制约了哲学理性的发展。这在实践上就出现了这么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经济的发展往往以牺牲理性为代价,只有当社会实践陷入了迷途,社会生活处于严重混乱和失范的时候,人们才想起哲学理性的重要。这些年来哲学与社会生活就是处于这样一个不协调的发展状态。可见,拯救哲学,弘扬理性,使哲学真正成为指导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实践的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上面的工作是非做好不可的,但说一千道一万,最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提高国民的理性素质,培养一种尊重理性,热爱理性,弘扬理性的社会风气和国民性格,使现代化的国民素质与现代化的哲学理性相适应,哲学的困境与出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标签:;  ;  ;  ;  ;  ;  

哲学,应该在现实中重新定位--对哲学现状和出路的几点看法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