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生态保护,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该采取合理措施,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同时建立防范意识,在强化环境管理质量的基础上继续构建完整的监测体系。本文根据我国的生态环境管理现状,进行了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相关建议的总结,希望能为其他业内人士监测工作思路的多元化转变以及管理措施的不断创新提供帮助,为了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措施研究;思考
引言
环境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人们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组织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将更多精力放在环境监测上,明确重点后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广泛搜集监测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各项决策更有实践的意义,有希望改变当前的污染现状。加强监测力度和建设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同等重要,任何一个环节的忽视,都有可能影响到最终的生态环境维护效果。因此,笔者特意阐述了几点不同的看法。
一、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
(一)监测管理不受重视
我国开展的环境监测工作时间较短,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真正参与的人少之又少。目前,指定的管理部门实施的管理办法仅对表面问题的解决有效果,一些潜藏问题的研究,管理制度的完善等方面,都还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部分工作人员常做出一些不规范的监测行为来,久而久之,就使监测部门的权威形象受到了严重损害,再想树立起来可谓是难上加难[1]。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环境监测人员为了一己私欲随意更改了数据指标,这种形式的消极执法降低了整个工作的实践效率,社会民众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环境问题的处理也都是质疑的态度。
(二)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执法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业务能力较差,对于理论知识的了解并不全面,无法独自面对突发状况,更好的发挥监管作用。实际执法效果不好,监测管理质量不高,也是我国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推进不下去的主要制约因素。高等教育部门在指定专业教学方面经验尚浅,能为社会输送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数量有限,直接导致相关部门新生力量的补充不够,专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异常艰难。个人素质偏低,整个小组执法能力就弱,环境监测工作实效性严重不足。
(三)缺少有效质控手段
随着社会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灵活性不断提升,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执行,也被提出进入全新知识型的发展进程之中[2]。但由于大部分技术工作人员没能真正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段结合应用的重要意义,在实际质量监测的过程之内,仍旧大规模应用传统以人力为主的质量监控方式。过于守旧落后的工作方式,严重滞后低效的工作效率,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低需求水平。在此基础之上,有大部分工作人员在质控工作的开展方面,没能实现深入研究的探寻的指控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体质控的绩效水平。
二、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新时期,相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在运行的过程中,应当构建完善的环境质量技术标准体系,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标准的规范性,才能够更加高效地展开环境监测工作[3]。在规范的技术体系基础上,环境监测工作才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同时,在有效应用各种先进监测技术的背景下,环境监测质量也才能够有所上升。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应用监测技术的行为也将更加规范,对于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规范的技术体系基础上,可以更加有效的融合先进科学技术与管理措施,确保法制化、程序化的特点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工作人员在日常环境监测工作中,也能够更加明确自身的职责,对于提升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新时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在运行的过程中,还必须加大同国外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沟通力度,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从而从当地环境监测的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更加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完善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对在职的环境监测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学习,组织环境监测人员进行内部交流,相互沟通协调。开设专门的监测技术培训班,传授给环境监测人员最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监测方法。另外再同时开设质量管理班,在传授专业监测技术的同时,培训监测人员的管理意识[4]。与此同时,还需要对监测人员进行技术评估和专业考核。通过考核机制,促进监测人员技术进步,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在高校开设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学科,引进高学位人才,为环境监测部门提供储备力量。同时,自我研发或则从国外引进更先进的监测仪器和监测技术,使环境监测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丰富,环境监测人员和监测项目的逐渐增多,对监测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时就需要我们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创新,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得到有效提高。
(三)有效构建质控目标
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可以引入目标管理这一理念,将各种环监工作环节的目标进行细化处理,并委派专人对各级目标进行管理,进而使以往质量控制工作单一管理的模式更加多样化,也增加了质管工作的灵活性。而想要实现这一多层次的管理,首先需要在环境监测工作当中建立各层次内的质管指标,也就是在各工作环节内均采用量值溯源的管理方式。虽然这样做会大幅度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但却可以从细节当中增加管控效果。
(四)必须创新工作机制
现阶段,我国多数监测机构都在计量认证下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但在实践中,要想掌握准确的监测数据,务必要确保监测方案合理、点位具有代表性等,才能够保证监测结果具有指导意义[5]。对此,创新工作机制非常必要,以此来顺应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完善监督体系,实现对监测活动准确、采集及运输等各个环节监督和控制,由技术层面过渡到管理层面。另外,还要构建灵活的反馈机制,质监标准要具有灵活性,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而随时具体调整,以此来提高监测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环境保护政策是我国大力推行的政策之一,在环境保护口号的号召下,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将更加重视。并且我国相关环境部门也更加重视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在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针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越来越趋向信息化和数字化,更加提升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保障。总的来说,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不仅能进一步对我国环境标准有了更加明确的制定,更从合理合法的角度,规范了社会生产的污染排放,为实现绿色生产和天蓝水清地绿的目标助力。
参考文献
[1]黄明鑫.关于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9,11(03):55-56.
[2]程亮.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4(03):119-120.
[3]尹平正,韩峰,刘坤江.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科技与创新,2018,07(01):39-40.
[4]杨瑞.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8,14(09):96-97.
[5]方正红,李文侠.论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25(02):99-100.
论文作者:孙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环境监测论文; 工作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技术论文; 人员论文; 体系建设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