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保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1064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各类开发建设项目不断增加,伴随的城市水土流失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这使得对水土保持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成因、特点、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的防治技术措施,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作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城镇化;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引 言
近年来,大城市、一些中小城市甚至小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水土流失问题,城市水土流失的危害是巨大的。在建设项目的监管上,虽然近年来加大了监督执法力度,但仍然存在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制度及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不报或临时补报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项目虽然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但没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产生大量的人为水土流失和经济损失,造成城市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其严重程度有的让人触目惊心,甚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如何做好新时期城市开发建设与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将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阶段非常严峻的研究课题,十分重要且意义重大。
1.城镇化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危害
1.1 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
一是流失的物质原料复杂,土壤侵蚀多样化。由于地形和植被变化,侵蚀营力及其组合更加复杂,侵蚀种类增加,土壤侵蚀类型多为复合型侵蚀,不是单纯的水力和风力等。水土流失不仅有土壤和植物残体组成物质,还有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基岩、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等。
二是土壤侵蚀强度较大,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城镇化建设期间由于地表覆盖物质遭到严重破坏,表面更加松散,土壤侵蚀历时短、强度大,到运行期后侵蚀严重,而未扰动区域侵蚀小,无论是在空间还是在时间上都与城镇化建设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是地面硬化大面积增加,改变原水循环路径。城镇化建设占用和破坏了大量原有自然植被和土壤,同时地面硬化大面积增加,径流入渗补充地下水的路径加大,地表径流显著增大,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大了城镇排洪系统压力。此外,建设中所选土石料场一般在城镇周边建设,附近就地取材原则,这不但严重影响着周边景观环境,而且还会造成地表和植被破坏,引起严重水土流失,植被短期内难以恢复。
1.2 城市水土流失的危害
城镇化建设中的场地平整,基础开挖,弃土石、弃渣、废料、垃圾等堆积,扰动剥离地表,破坏原地貌、地表水系及植被,造成地表裸露;在强降雨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弃土弃渣进入河流,造成河流、湖泊浑浊和污染,严重的会造成淤积,河床抬高,毁坏水利设施,降低水库湖泊蓄洪和河道泄洪能力,影响正常行洪和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甚至还会引发大面积的滑坡、塌方、房屋倒损,道路、通讯、电力设施损毁等较大的洪涝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生活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
2.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水土保持意识
进一步认识水土保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形式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微信等媒体信息宣传平台,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法制观念,宣传水土保持工作方针政策,普及水土保持基础知识,提高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对一些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的事件及时进行曝光,使水土保持工作真正成为全民性的事业,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和参与水土保持工作之中,引领珍惜水土资源的新风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加大执法力度,巩固执法检查成果
进一步健全水土保持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建立健全和充实水土保持行政监督管理机构,完善地级市、县各级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制度,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坚持“谁开发、谁补偿、水破坏,谁治理”的原则,严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查审批、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关,狠抓审批权、监督权、收费权“三权”的有效落实,防止开发建设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同时,开发建设项目必须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水土流失防治,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必须无条件接受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工程竣工前要由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组织专项验收,水土保持专项验收不合格的不能进行项目竣工验收。在水土保持执法监督过程中要加强部门联动机制,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坚决打击违法行为,做到依法严肃查处,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推动预防监督工作的全面开展。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程序,依法收取水土保持补偿费,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统一化、科学化。
2.3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监测管理水平
进一步大力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提高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科技含量。根据工程所在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对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形式、规模、数量、布局等进行比选,选择技术合理、符合实际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此外,对能源富集、矿产开发集中区、生态季度脆弱的地区实施重点监督,妥善处理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渣弃石,对城市开发建设和公路、供水、排水等造成的植被破坏形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对人口集中区及开发区、水源地区采取综合措施实施重点治理;有条件的市县在开展重点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过程中,可建立监测网络建设平台,建立并完善当地城市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监测和水土保持数据库,强化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手段,实现水土保持监测成果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新型城市化建设中水土保持保护措施
3.1 注重生态保护措施
城镇化建设兴建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产建设项目进程中,必须采取植被防护措施和生态防护措施减少城市水土流失。
一是植被防护措施。植物防护措施配置的原则:应用乡土树种实现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统一的原则,注重植物多样性原则和多区域与空间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植被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厂区、公共绿地、小区等公共空间园林绿化,厂区和建筑周边、道路、城镇周边、河岸等防护林草,道路、小区等分割绿化带,以及屋顶的绿化。
二是生态防护措施。生态防护措施主要包括生态排水沟、生态综合护坡技术、生态(袋、砖)护坡等。城市建设要结合开发区不同地域边坡开展生态综合护坡包括砌石、浆砌石、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树脂网等骨架综合护坡,同时结合区域建设生态排水沟等措施进行防护。
3.2 注重工程保护措施
工程措施应尽量选择当地建材,做到能用干砌石,就不用浆砌石,能用剑骑士,就不用混凝土等。同时要在硬化方面推行透水、渗水、孔形材料和卵石、碎石和透水混凝土等建材,在护坡方面尽量采用骨架护坡,骨架材料使用原生态材料。
一是护坡工程措施:主要有削坡开级和浆砌石、干砌石、混凝土等措施。
二是防洪排水工程措施:主要有排洪洞、排洪渠、涵洞、截排水沟等措施。
三是土地整治工程措施:主要有表土剥离与堆存、渣土调运、扰动占压土地的平整及翻松、表土回覆、地面平整、土壤改良以及必要的水系及水利设施恢复。
四是集雨蓄渗工程措施:主要有集水工程、蓄水工程、渗透工程等雨水积蓄措施。
3.3 注重临时保护措施
临时措施的实施是建设期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按照“大风不起扬沙,降水排泥浆”的基本要求设计和实施临时措施,尽量做到有扰动就有覆盖,有堆积就有拦挡,有集水区就有排水,促进城镇化建设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临时拦挡措施:填土草袋、土埂、干砌石、彩钢板拦挡等措施;二是临时排水沟措施:土质排水沟、砌石(砖)排水沟、铺设塑料排水沟等临时排水措施;临时占盖和辗压措施:草袋、占布、防水网、密目网、塑料布等占盖措施,土地平整辗压措施。
4.结 语
只有通过实施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治和保护措施,才能有效改善土壤入渗能力,降低汛期洪峰流量,洪水过程延长,提高防洪能力,减少城市内涝危害,同时将大大增加城市建设的绿化率,大大提高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大大改善了区域人居环境,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当地招商引资,增加当地就业人员,保护我国水土资源安全和流域生态安全,提高城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新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玉斌.王昱程.郭晋.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水土保持研究, 2014(1)
[2] 姜德文.城市水土保持技术措施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4(3)
[3] 黄勇.张欣欣.刘波.陈龙.李悦.加强永定河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5(22)
论文作者:曹青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1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措施论文; 城镇化论文; 生态论文; 植被论文; 护坡论文; 排水沟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