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_武玉梅

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_武玉梅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150040

【摘 要】目的:为了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将他们的血脂水平、炎性反应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加上2组患者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0%,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降脂疗效提高的同时,还可能进一步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065-0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川。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万。清总胆固醇(TC)增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I)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冠心病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的心血管疾病,伴有胸闷、气促、心悸、胸痛等临床症状,病情严重时患者常会并发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我院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一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00例,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即血清总胆固醇(TC)>5.7mmo1/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mmol/L。排除肝、肾等器质性病变患者,感染性及代谢性疾病患者,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近1个月内服用其他降脂药物患者。118例男性和82例女性;年龄范围设定到43~78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S),具有可比性。

1.2分组处理

分组及处理受试者知情后,按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联用依折麦布10mg/d,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期间继续使用专科疾病常规药物,停用其他降脂药。

1.3治疗方法

将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制定合理计划指导患者改善饮食习惯并调整生活方式,经常进行吸氧、利尿及扩血管等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J20030047)10mg口服治疗,并且每天1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阿托伐他汀的口服量同对照组,依折麦布(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65119)20mg口服,每天3次。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血脂:血清TC、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炎性反应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显示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肌痛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终止治疗: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出现肌酸激酶 > 正常参考范围上限3倍;出现严重肝损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胆红素 ≥ 参考上限3倍。

1.5统计方法

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均采用SPSS 1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数据中正态分布变量采用不对称T检验,非正态分布标量采用非参数u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各组自身前后对照采用对称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1个月内不发生心绞痛,心电图ST-T段升高0.15mV以上,心电图导联T波倒置的改善程度>50%。有效:治疗后1个月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病情程度降低,心电图ST一段有所上升。无效:病情加重或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

2 结果

血脂水平及炎性反应改善情况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C、LDL-C及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1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的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就是血脂异常,其中LDL-C能预测冠心病的发病程度,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目前降脂疗法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措施,有效降脂能降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形成,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通过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钙汀单独治疗,200例患者中有效100例,显效8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2%(185/200),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脂指标(TC、TG、LDLC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C和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TG和HDLC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O、hs-CRT和ET-1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NO、NO、hs-CRT和ET-1和ET-1等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O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O、hs-CRT和ET-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5)。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就是血脂异常,其中LDL-C能预测冠心病的发病程度,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目前降脂疗法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措施,有效降脂能降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形成,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胆固醇限速酶,从而阻断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同时能反馈性上调LDL-C受体的合成,从而加速降解血清中的LDL-C。但大剂量应用他汀类药物易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显著抑制了其降脂作用。依折麦布是一种肠道胆固醇吸收的抑制剂,主要通过阻断胆固醇的外源性吸收从而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和依折麦布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病情。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10mg/d联用依折麦布10mg/d在降低LDL-TC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20mg/d,而且试验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所以,阿托伐他汀联合新型依折麦布药物具有降低血脂水平的功效,且不良反应少和安全性更高,对冠心病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阳诚柏,庞超,尹磊,赵景志,冯天平.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J].中国医学创新,2013,12:50-52.

[2]温涛,贾永平,张巧玲,索云飞,王雪涛,王吉军.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317-1318.

[3]李金玉,王磊,郝景玉,马殿梅.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1:58-59.

论文作者:武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  ;  ;  ;  ;  ;  ;  ;  

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_武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