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城市复兴论文_边韶鹏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环境景观工程设计所 300211

城市更像讲述城市发展历程的一本书,有新城的万象楼宇,也有旧城的质朴民居,从空间上记录了城市各个阶段的发展特色。红桥区做为天津老城的发祥地,见证了近百年来天津传统商业的繁荣与近现代工业的发展,百年的积淀成为红桥打造特色品牌、参与各区竞争的战略资源。

项目组通过对市内六区的统计数据比较分析,红桥除了在工业、教育和人居方面较有发展,其它包括金融、办公、商业、物流等功能发展状况都落后于其它五区。虽然经济发展落后,却留有较多的城市更新空间。后发也是一种优势。经过多轮讨论,项目组认为红桥区总体城市设计旨在为红桥区未来的发展提供具有较高着眼点的城市发展战略和一套合理控制与引导城市形态更新与土地开发进程的准则以指导红桥区的发展建设。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开展了红桥区的总体城市设计。

如何整合优势资源、借助发展政策,复兴城市旧区?如何处理好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的矛盾?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设计过程中,经过大量的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讨论,项目组分别从战略定位,资源重组,产业升级,文化提升,生态优化,空间整合几方面分别展开了研究,对红桥区的城市复兴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发展策略。

1 战略定位

在综合多层面分析及通过对红桥区现状发展的解析,围绕天津西站特殊的交通地位,项目组认为规划应以突出红桥区西北门户地位,强调与内陆地区的联系和服务功能,以现代知识型生产力服务、现代商贸流通等产业作为红桥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强化红桥区作为天津中心城区和副中心之一的主导职能为目标。同时,挖掘和发扬“三河五岸”的环境优势和人文历史特色,形成有传统历史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区。

最终,在规划中确定了红桥区的目标定位为京津之桥。津卫之门。海河之源。流通之域。同时提出了功能定位为:区域交通枢纽,市级商务、商业副中心、滨水宜居城区。

2 资源重组

规划目标确定后,项目组着眼于对现有优势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如何整合优势资源,进行产业更新还是注入新的活力?经过对红桥在交通、教育、人居、历史、环境等方面的多维组合,项目组最终提出生态依托,智力休闲,文化休闲的发展策略。利用红桥现有的三河五岸,整合水系网络、结合绿地空间,创建生态走廊。依托西站副中心交通优势和副中心的战略地位发展现代商务、金融创投、企业总部、现代物流等功能。依托红桥较为先进的教育资源和工业遗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研发基地等。同时,有效利用红桥区历史遗存,挖掘历史故事,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

3 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是旧城更新的必经之路。在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背景下,强化不同产业功能的复合集聚,是红桥产业提升的有效途径,因此,项目组提出了建设功能复合、活力集聚的多元红桥。在功能布局上分别构建了商业金融集聚的西站副中心,创意研发、企业总部集聚的现代生产力服务中心以及以天津传统商业和现代商业综合体为特色的大胡同综合商贸区三大核心组团,联合行政文化中心、体育休闲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等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带动红桥高效有序发展,完成旧城功能的更新与引入。

4 文化提升

红桥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对地区文化的梳理和挖掘,项目组总结了红桥区以天津文化发祥地为核心的多种主要文化形式,包括民俗宗教文化、近代工业文化、近代商业文化、近代战争文化、学校、学堂文化等。如何利用这些优势资源,结合整体空间布局,控制设计要素?这也是项目组在这一专题中研究的主要方向,项目组以“文化时空网络”为理念,通过保留、还原、更新、注入等多种文化提升方法,规划形成多条联系历史记忆的完整路径和走廊,在总体城市设计层面对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功能分类和空间落位。

5 生态优化

生态优势也是红桥区最重要的资源优势,众多的水、绿资源如何在城市高强度的开发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项目组结合生态网络、交通影响等多方面的综合研判,划定不同强度开发区域,实现城市中心区生态环境和高强度开发之间的协调平衡。最终确定的规划结构强化城市水网体系,凸显以水为脉的景观特征,形成水绿交融的生态网络格局。同时以滨河绿化景观为生态主轴,沿道路及林荫道延伸多条生态渗透廊道,构成一个可以流动循环的生态网络系统。

5 空间整合

空间模型是城市设计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也是综合表现地区功能定位、功能布局、产业布局、环境结构、文化系统的空间落位和最终建设形态的有效模拟。因此,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空间整合,形成以界面、通廊、节点、地标、区域、开放空间为城市设计空间要素的分析。通过对建筑形体、高度、组合方式的控制,形成形态多样、开合有致的空间形态。

通过整体空间关系的整体控制,更能有效的控制区域的开发建设,控制与引导城市形态更新与土地开发进程,避免独立地块开发的非整体。最终使城市形成新老建筑相协调,新老街区相交错,新老功能相适应的独有城市空间特色。

旧城的改造与更新是动态过程中的有机更新,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而这种替代过程是相对完整且完全能够与其他旧事物相融合协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做为城市人,既希望自己置身于繁华地段,享受购物、娱乐给我们带来的精神物质需求的满足,又梦想驻足原有的城市空间,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所以作为规划师的我们不但要注重生态环境和技术手段,还要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待,在引入城市新功能的同时,保护历史文化与原有城市特色,从而使城市最终走向复兴。

项目编制概况:

《天津市红桥区总体城市设计》编制团队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及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成。

上海同济院项目负责人:匡晓明。参编人员主要包括:刘文波、朱弋宇、陈亚斌、刘波等。

天津市规划院项目负责人:刘国宾。参编人员主要包括:孙斌、边韶鹏、韩继征、元森、曹新民、李妹胜等。

论文作者:边韶鹏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旧城城市复兴论文_边韶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