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周晶晶1,赵德龙2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周晶晶1,赵德龙2

山东德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我国目前的工程造价主要根据设计院的施工蓝图进行工程量计算,再通过计算出来的工程量进行价格的组定,这个过程需要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大量繁琐的加减、归类;其计算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精度上难以得到保证。随着BIM技术在国内建筑行业的普及和发展,建筑设计院基于该技术绘制的三维施工图已可直接精确地输出工程量,这不仅大幅提高了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效率,也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各个阶段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造价管理;应用

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工程造价模式与市场脱节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政府为了强化对工程造价的宏观调控,我国工程造价模式采用了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即由各地区主管部门统一采用单价法编制反映地区平均成本价的工程预算定额,实行价格管理;同时与分阶段调整市场动态价格相配合,形成指导价与指定价结合,定期不定期公布造价指导性系数,再确定工程造价。

1.2工程计价的区域性问题

我国工程造价采用地区定额计价的方式,区域特色明显。正是这种工程计价区域性和各地计价标准的差异,导致一个造价机构或人员在一个地方积累的造价经验和很多重要相关数据也有了区域性,当造价机构对其他地区的工程项目进行估价时,这些经验或数据大部分不再适用了。而这些工作上积累的历史造价指标、数据是造价机构业务生存的根本。

1.3项目造价数据难以实现高效共享

项目造价管理中,由于需要对阶段工程造价数据进行分析,就必须对造价数据进行拆分和加工。由于造价工程师在工作中积累的造价数据与其他人员共享存在困难,造价工程师无法与工程其他岗位人员协同工作。例如,在对项目进行多算对比时,不仅需要项目的财务数据、仓储数据,消耗数据等,而且还需要这些数据相关部门或岗位的协助。

1.4造价数据延后性明显

我国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所采用的工程造价计算模式仍然是以定额计价为主的传统模式,这导致很多数据并不适应当前的市场形势,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定额价格的发布每五年才更新一次,滞后性明显。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如此快速,一年之内同一商品价格波动非常频繁,建设工程定额较长时间才更新显然会与实际市场脱节,而仅凭二次动态调价无疑又增加了一次甚至多次工作量较大的计价工作。无论从时间方面,还是成本方面均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项目的成本投入。另一方面,在消耗量指标上,目前造价机构使用的都是当地政府制定的消耗量指标,这些指标反映的是地区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不具有竞争性,且更新缓慢,无法准确反映生产力现状,加之建筑公司之间生产经营水平参差不齐,一味套用统一的定额指标显然无法精准估算工程价格,这也是当前工程普遍“三超”的原因之一,即从造价源头上就没有进行准确的预算。

1.5价格数据统计量大

建筑工程有其明显特色,即建筑材料不仅消耗量大而且种类繁多,按材料产品、规格、型号等分解,品种可达50万种以上。同一品牌的不同型号价格也不一。因此,仅建筑材料价格的数据统计就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目前一些定额站以及一些企业对价格信息的收集处理方法,还停留在询价员向供应商寻求价格信息,然后放在网上或印成册子供查询。以这样的方法提供数据,与实际的市场行情相比,价格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都有严重问题。同一地区、不同的造价机构分别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无疑增加了行业的整体成本。如何建立一套及时、准确、统一的地区物价数据库,并实现行业共享,是提高工程造价行业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之一。

2、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与探讨

2.1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工程造价是建设项目的核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BIM技术的实施不仅仅是一个三维模型的建立,现在BIM技术的5D应用已经充分说明了该技术在施工领域的价值。BIM技术的主要价值在于建立建筑三维模型后形成的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它始终贯穿于建筑全生命周期,不论是在初始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建设阶段,还是在运营维护阶段。在初始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不管是业主方还是各专业的设计师都能够在视觉上直观地了解项目,从而弥补传统二维模式的不足。业主方可以根据提供的三维模型非常明确地提出自己要达到的各类使用功能和建筑效果,而各专业设计师在考虑业主要求的同时,能充分地将各自设计的灵感通过模型展现出来,根据各种建筑分析采用某种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仅达到了设计效果,而且绿色环保。另外应用BIM技术还可以进行多专业的模拟碰撞检查,在设计阶段进行方案的优化,避免了施工阶段由于设计引起的各类碰撞的拆装、返工的浪费。在施工建设阶段,施工单位还可以根据模型,计算各类工程量,从中得到各类工程信息,并利用数据库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资金策划和进度策划。

2.2BIM应用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探讨

2.2.1工程造价信息库的分析

建设工程想要在施工阶段降低成本就必须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库。各个数据库、各种要素及不确定因素的相互作用,它们之间既是对立的,也是完整统一的,也正是这种“矛盾”的存在,才推动整个项目的运作。因此,要确保此系统的顺畅运作,必须有强大的技术支撑。而BIM技术恰恰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2.2.2BIM是实现造价信息库的技术支持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BIM技术,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提供了新的方式。应用BIM技术可实现现场成本的动态控制,随着工程进度,将现场的实际消耗量和定额消耗量相互对比,及时调整。用动态的方式以各WBS(workbreakdown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单位工程量单价为主要数据进入实际成本控制。传统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造价过程彼此孤立,造价数据无法及时确认等问题,应用BIM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推动工程造价控制水平的提高。以BIM技术作为构建造价信息库的可持续的各种实时信息数据,成为实现造价信息库正常运作的核心。

2.2.3BIM技术的工程造价实施

根据以上对建立造价信息库的分析,可以利用相关的建筑工程软件实现造价信息库的搭建,以达到对整个建筑过程的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真正建立起企业级的项目BIM管理,离不开各种咨询服务公司BIM团队的培育,首先是通过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试点,而“合适项目”的选择又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然而现实项目管理中,不管是大项目还是小项目、合适的项目或不太合适的项目、大公司或是中小公司,BIM管理中的某些相对独立的功能是迫切需要的,如在建立模型后的成本管理、材料管理。通过建立项目的基础数据库,可以自动汇总分散在各个项目中和专业中的工程模型,建立企业的工程基础数据,为部门决策做依据。利用得出的5D数据即三维、时间和造价,进行成本分析,更加直观。

3、结语

目前,BIM技术在造价管理领域的应用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处于初始阶段,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优势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其应用仍集中在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量计算和计价上。随着BIM应用环境的成熟,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在应用趋势上也逐渐向BIM标准的统一化、BIM应用的集成化和BIM与IPD结合的方向发展。这一切必然会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未来的工程造价管理必将是全过程、精细化、低成本、高效透明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方后春.基于BIM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2] 祝元志.数字技术再掀建筑产业革命——BIM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前景与挑战[J].建筑,2010,(3).

[3] 何关培.BIM第二维度——项目不同参与方的BIM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 张建平.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施工技术,

2011,(2).

[5] 黄伟标.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造价中的应用与发展[J].信息技术,2012,(4).

论文作者:周晶晶1,赵德龙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9

标签:;  ;  ;  ;  ;  ;  ;  ;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周晶晶1,赵德龙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