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心内二区 福建南平 353000
【摘 要】目的:探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体会。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3例,在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63例,给予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评价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后,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心内科护理;应用
心内科收治的多为急危重症患者,治疗期间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协同护理模式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重点在于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转变患者被动接受护理的观念,促使患者形成主动意识,成为护理主体,提升护理效果。本院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探讨应用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心内科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126例,男68例,女58例;年龄47~76岁,平均(56.8±2.4)岁;慢性心力衰竭38例,病毒性心脏病30例,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7例,心动过速或过缓21例,其他心脏疾病10例;心功能分级:Ⅱ级33例,Ⅲ级50例,Ⅳ级43例。纳入标准:(1)心功能Ⅱ~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40%;(2)无意识不清,心脏跳动可自行恢复;(3)排除发生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心内科护理。实验组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方法如下:
1.2.1护理相关者协同护理
心内科护理中,涉及的相关者包含医生、护士、患者、家属,相关者之间要实现协同护理。(1)护士与患者间:护患之间的协同护理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护理时,应与其进行有效沟通,促使患者信任及任何护理人员,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应注重个人形象的营造,言谈举止时刻保证得体,采取恰当的技巧与患者沟通,并注意表情和态度,关心、爱护、尊重患者。护理期间,相关的注意事项介绍给患者,处理所有患者存在的共同问题,并结合个性化护理,给予患者宣教和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2)医生与患者间:患者对医生具备更高的依从性时,其信赖医生的程度会高于护士,因此,医生应参与到护理人员的定期查房中,并与护士一起,给予患者健康宣教、护理指导等,提高患者依从性[1]。(3)患者与家属间:护士给予患者护理指导时,同时将家属协助的方式讲解给家属,提高家属协助患者的能力,同时,将家属关怀与鼓励对患者恢复的作用告知家属,促使患者积极的陪同患者,并给予患者支持,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并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预后。
1.2.2协助护理模式中护理内容
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护理教育时,采取循环讲解和指导的方式,教育内容包含以下3当面:(1)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含家庭背景、文化程度、性格等,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依据评估结果,结合患者情况,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患者性格比较内向,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谈,获得患者信任,激发患者主动倾诉的欲望;如患者情绪波动比较大,可将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介绍给患者,并教会患者控制情绪的方法[2]。(2)自救知识宣传:心脏疾病起病急,病情严重,需要及时给予患者救治,以保护患者心肌功能,结合患者具体的疾病类型,将相应的自救知识宣传给患者,如患者为心绞痛,嘱咐患者硝酸甘油不可离身,发作时立即自行含药物,再等待医护人员的救治。(3)行为干预: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发现其中的不良习惯,给予患者相应的行为干预,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运动习惯等,降低不良习惯对预后的影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利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评价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172分,评分≥116分时判定自护能力高等,58~115分时判定自护能力中等,≤57分时判定自护能力低等[3]。利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生活能力越高。观察护理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 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ESCA与ADL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ESCA、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ESC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实验组相比,*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后,实验组63例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6.4±3.1)分,对照组63例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1.2±3.4)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内科收治的患者均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比如心肌梗死、心绞痛、冠心病等,此类患者起病急,且病情严重,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和威胁。临床治疗心内科患者时,关键在于通过相应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而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为生活习惯及心理因素,因此,治疗期间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纠正患者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预后[4]。
但在心内科护理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为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如何利用有效的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的质量一直未护理研究的重点及方向。协同护理模式即产生于此背景下,来源于美国医院中,引入我国后,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显著的提升了临床护理的效果。最初,提出协同护理模式的目的在于将现有的护理人员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通过协同功能的发挥,将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促使患者实施自我护理,从而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5]。心内科为医院重点科室,护理任务比较重,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后,在护理中充分的发挥护士、患者、医生、家属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并纠正患者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在本研究中,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实验组患者护理中,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的提升,而且评分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心内科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后,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日常生活及心理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可在临床中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省利,胡雪慧,陈英等.创新服务模式在心内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20):60-62+65.
[2]崔玉芳,唐桂梅,虞彬.PDCA模式在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8):228-229.
[3]秦霞.精细化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医院,2015,15(10):97-99.
[4]侯玲燕,张芳.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07):981-982.
[5]郝丽慧,徐慧兰.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3):268-269.
论文作者:魏静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1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能力论文; 模式论文; 心内科论文; 统计学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