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技区情特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疆论文,特征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30(2004)01-0047-04
新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在新疆的具体区情条件下进行的,且受到国内外大环境的多种影响。而新疆的区情条件,既同我国东部省市特别是西部省区市有许多相同之处(如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又有多方面的自身特殊性。
1.新疆科技系统自身所拥有的现实基础,是与科技发展有关的首要区情特征
新中国成立50多年尤其是近十多年以来,新疆科技事业在规模、水平和作用发挥上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科学技术的整体实力迅速提高,并为新疆今后的科技发展和开发建设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到2000年,新疆已经形成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和民间等多元主体共同兴办科技的格局,建立起包括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应用推广与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管理、科技服务、科学技术普及等功能在内的科学技术体系,培养出一批学术造诣较深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造就了一支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试验、推广、管理和经营能力并树立创新与献身精神的多民族科技队伍,建成了一批装备有先进仪器设备并反映新疆科技优势的重点实验室、科研试验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国内科技协作逐步引向深入,多种科技资源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基础性研究这三个层次上呈现出纵深配置,科技体制改革在提高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活力和动力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整体功能得到明显增强。
新疆的科学技术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而且在部分优势科学技术领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有些科技成果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与先进省市相比,科技综合实力目前尚处于落后地位,科技发展面临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科技事业发展较快,但包括科研院所在内的大多数研究与开发机构是在1976年以后才组建的,其成立时间短、底子薄、装备水平差,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水平较低,原始性创新很少,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任务繁重;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但思想观念更新以及结构调整、人才分流、机制转换、制度创新的进展较为缓慢,改善研发机构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环境的政策措施等还不到位,全社会科技力量的协调运作和有限科技资源的整合利用也有待加强;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布局不够合理,结构性人才短缺的问题表现突出,人才积压和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同人才不足和人才大量外流的状况并存,科技队伍整体素质也有待提高;科技工作的任务和范围日趋增加,但科技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增长缓慢的问题比较严重,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尚不健全,支持研究、开发、创新及其成果产业化的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非常薄弱,科技资源短缺与资源浪费的现象同在;同优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落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少,影响和带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传统产业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大关键技术来源大部分仍在区外。上述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需要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
2.具有比较优势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生态环境,向科技活动提出了多方面的需求
新疆是我国的一个资源型省区,其农业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总量及内部组合在全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尤以棉花和石油最具现实优势。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是新疆在本世纪头十年进行开发建设的基本着力点之一。但是,新疆是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经营绿洲,在复杂的地质构造里探查矿产,在高山封闭的广阔内陆上发展产业,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开发资源,而这些经济活动又必须置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加强、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的大背景下。这就要求新疆的科技活动,应当从特殊的区域条件出发,围绕着优势资源转换量的增加、转换范围的拓展和特色产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转换效率、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在进一步查清全区的自然资源状况、解决特殊自然环境中资源开发的科技难题、推进资源开发的产业化和增加其规模经济效益、加快资源型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及二者之间的融合、提升资源加工程度和综合利用程度、提高资源型产业及相关产业的技术结构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增强资源开发宏观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并使得与资源转换相关的优势科学技术获得长足发展。
新疆以绿洲生态为中心、以水资源为重要约束条件的生态环境,由森林、草原、绿洲、荒漠、沙漠这五个互相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在自然力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不稳定性和累加性,易于产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这一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新疆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向科学技术工作提出了多方面的特殊需求:探讨在发展的前提下,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途径;研究新疆重要流域的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五个生态系统的演化机理和依存关系;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等等。举例来说,新疆无论是发展以水、土、光、热组合为特点的种植业,以干旱草原为特点的畜牧业,具有中亚成矿特征的勘探业,高蒸发条件下的水利灌溉系统,还是进行以绿洲经济为特点的区域规划,特殊环境条件下和地层结构中的矿业开发和综合利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土保持、流域治理、荒漠化防治、退化草地恢复,荒漠化地区优良动植物品种的选育和繁育、防沙治沙,以及研究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森林、草原、绿洲、荒漠、沙漠五个生态系统的演化、保护和治理等,在科学理论研究和配套技术开发方面都存在着大量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3.边远落后地区的特征,对科技发展具有制约和有可能促进的双重作用,并使其在工作重点、学科领域分布等方面同我国东部地区有所不同
由于历史的、地理的、自然资源的、经济的、社会的原因,新疆目前在我国属于边远落后地区。同东部省市相比,新疆在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建设、科技进步、人才队伍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具有一些边远落后地区的特征,从而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与此同时,边远落后地区的特征对促进新疆科学技术的加快发展也提供了可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越是落后的地方就越是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其科技进步所产生的效果也就越明显,这将使新疆科学技术发展持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量。二是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背景下,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中的重中之重,将更多地得到国家以及区外在资金、技术和智力等方面的支持。三是如果新疆重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实行引进技术与自主研究开发相结合,就有可能用较少的投资和较短的时间缩短新疆同国内外的技术差距,在较高的起点上提高自主研究开发能力,从而获得经济技术发展的后发优势。
边远落后地区的特征,决定了新疆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采取同我国东部省市一样的战略模式,而且在工作重点和学科领域分布等方面应当有所不同。例如:面对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发展态势的机遇和挑战,在科技发展战略的整体部署方面,新疆还不能像内地先进省市那样——加快实现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突出强调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和更多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而是应当坚持跟踪模仿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科技攻关和高新技术开发,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以不断增加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和拥有程度;在科技工作的重点方面,新疆面临着“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并实现产业化”这三项核心任务,还不能全面地向内地先进省市看齐——“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在技术创新方面,新疆还不能像内地先进省市那样——通过强化原始性创新能力,在较多的行业和领域同时进行自主创新并实现技术跨越发展,而是应当把技术创新的基本内容定位为“对引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二次开发和组装配套”,重点支持那些能在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中起关键作用特别是对优势资源转换产生重大影响、具有较好工作基础的领域的技术创新。
4.多民族聚居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人文条件,对于新疆发展科学技术产生了多种影响
新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境内居住着40多个民族,有13个世居民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新疆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就是说,从本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新疆享有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的权利。同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帮助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有关政策,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对新疆在政策的倾斜上给予了更多关注,在重大科技项目立项、科学技术普及、科技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了更多支持和帮助。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新疆发展科学技术的政策法规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新疆各族群众通过不断实践,逐步掌握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优势的传统技术。例如:棉花种植技术,葡萄、哈密瓜等栽培技术,马、牛、羊等饲养技术,土质渗漏和蒸发量大条件下的引水灌溉技术,民族特色明显的毛纺技术和染色技术,拥有自己的医学理论和包括内、外、妇、儿、骨伤、皮肤等诊断治疗方法在内的维吾尔医学技术。这些传统技术,适合新疆的实际情况,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利用高新技术对这些传统技术加以改进和提升,有利于在新疆形成功能较强的复合技术体系,从而加速科学技术特别是先进适用技术的发展。
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同中亚、西亚地区的一些民族,既有历史的血亲关系,又在风俗民情、消费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有不少相近之处,历史上就有着传统的友好交往。另外,长期生活在中亚、西亚和中东地区一些国家的维吾尔华侨和新疆籍华裔,熟悉当地的情况,在开展同新疆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将起到有益的“沟通”作用。这为新疆从这些国家引进技术和资金创造了一定的便利条件。
5.向西开放的区位比较优势,使得新疆科学技术有可能在同区外开展科技合作交流与东西双向耦合中实现快速发展
新疆的区位特征主要有:①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边境线之长为全国之冠,既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和重要门户区,又距离国内相对发达地区较远;②新疆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和现代丝绸之路的中段,是我国向西开放和中亚国家东出的重要陆路通道地区;③新疆居于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西端,与我国的沿桥省市一起,形成了具有东、西双向开放功能和很大发展潜力的陇海—兰新线经济地带;④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国家接壤,彼此在自然资源禀赋、生态地理条件、社会人文环境的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相近性;⑤新疆在古代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对促进当时东西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区位特征所蕴含的丰厚历史积淀是一笔宝贵财富。
新疆的上述区位特征,在向西开放中显示出比较优势。这种优势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相结合,对国内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而使得新疆的科学技术有可能在同区外开展科技合作交流与东西双向耦合中实现快速发展。例如:新疆对外界所具有的较强吸引力,有利于从国内外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这对于新疆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是非常重要的;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组织协调这两种手段,使得新疆与兄弟省区市开展的科技协作日趋活跃,有利于新疆在资源考察和科学考察、合作研究与开发、协作攻关、成果转让、学术交流、科技人员交流与培养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商贸流通、信息和生产要素流动不断地向科技提出新的需求,而新疆作为中亚国家、东亚国家等相互开发对方市场的陆路“过境”通道,有利于从中获取科学技术发展的某些推动力;新疆与邻近国家在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等方面所具有的相近性,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古代丝绸之路在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方面所产生的历史启示,对于新疆形成开放的、富有包容性的创新文化氛围不无裨益。
6.不同隶属关系的企事业单位,其科技活动在资源拥有、工作开展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按照隶属关系,新疆从事科技活动及R&D活动的单位可分为两大类,即中央属单位和地方属单位。
2000年中央属单位在全区有科技活动的单位中只占25.8%,但其所拥有的科技活动人员占到全区的43.9%,平均每个科技活动单位的科技人员比地方属单位多44.2人,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占到全区的53.0%,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含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占到全区的56.4%,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的固定资产购建费占到全区的48.6%,固定资产购建费中的设备购置费占到全区的52.1%;开展的科技项目(课题)在全区只占32.7%,但其项目人员占到全区的48.0%;项目经费实际支出占到全区的58.4%,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拥有发明专利量分别占到全区的45.4%、53.3%和77.6%。这就是说,同有科技活动的单位、开展的科技项目分别在全区所占的比重相比,中央属单位在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项目参加人员、项目经费实际支出、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拥有发明专利量等方面,都要程度不一地优于地方属单位。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R&D)活动在资源拥有、工作开展等方面的情况基本相似。中央属单位在全区有R&D活动的单位中仅占9.3%,但其所拥有的R&D活动人员占到全区的38.6%,平均每个R&D活动单位的R&D人员比地方所属单位多96.0人年;R&D经费内部支出占到全区的73.9%;R&D经费内部支出中的固定资产购建费占到全区的58.8%,固定资产购建费中的设备购置费占到全区的60.9%;开展的R&D项目(课题)占到全区的24.2%,R&D项目参加人员全时当量占到全区的36.5%,R&D项目经费内部支出占到全区的69.8%。
此外,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内的中央属和地方属企事业单位,在从不同层面为增强科技实力作出贡献的同时,对新疆科技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的统筹协调等提出了特殊要求。
标签:科技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新疆生活论文; 新疆历史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优势分析论文; 开发支出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