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进步在促进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_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科学技术进步在促进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_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科技进步在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科技进步论文,社会发展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如何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必须 正视这样的事实:近现代一系列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都首先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 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

一、科学技术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四次转变

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在科学技术方面已经发生了三次质的变革。18世纪中叶,出现了 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引发了以英国为中心的第一次产业革命。19世纪末期, 出现了以电气化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引发了以美国、法国为中心的第二次产业革命。 20世纪40年代,从美国开始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 命,它随即扩大到西欧各国和日本等国,到60年代发展为世界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世纪之交 ,先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即在世界范围,出现了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标志的新的科 学技术革命,特别是纳米技术预示着新的产业革命的到来。科学技术每一次变革都推动了资 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迄今,资本主义已经历了四次阶段性的大转变。

第一次大转变是由商业资本主义、重商主义资本主义向工业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的转 变。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最初几十年,资本主义发生了第一次产业革命,工场手工业逐渐 让位于工厂工业。劳动生产工具有了更大的社会性。世界生产经过1826年以后一段时期的下 滑,于19世纪40年代中开始迅速增长。1840~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达3.5%。这 个阶段企业规模不大,以中小企业为主。铁路和公共事业多由政府批准的特许专业公司经营 。在18世纪初开始尝试的股份公司这时已经取得了合法地位,19世纪50年代以后这种组织形 式已遍及所有西方国家。发达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结束,资产阶级统治已经确立,民族国 家已经形成。机器生产更加需要世界市场。世界贸易加速增长。1840~1860年国际贸易增长 率达4.8%,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英国资本确立了对世界市场的统治。

第二次大转变是伴同19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大萧条发生的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 本主义的转变。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发生了第二次产业革命。跟随大萧条之后出现了资本 主义经济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从1885~1894年到1905~1913年,英国、德国和美国工业 生产分别增长23.8%、32.9%和44.7%。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企业规模 也随之扩大。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制造业部门中发生了范围广泛的企业合并运动,组成 了许多托拉斯之类的垄断组织。垄断组织对世界市场的抢占导致了对殖民地的瓜分。资本输 出特别是对殖民地附属国的资本输出开始具有重要意义。这个阶段英国资本旧有的世界统治 开始衰落,而新的世界霸主尚未确立。群雄争夺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第三次大转变是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由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的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出现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和第二个“ 黄金时代”。资本主义生产的形式和质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批量标准化的社会生产更加 普及和完善。企业不仅依靠增加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而且更加依靠增加资本和技术的 投入来扩大再生产。科学技术和规模经济成为企业提高效率的两大主要来源。生产社会化程 度空前提高,企业经营规模和风险显著扩大和增加。世界贸易的增长远远超过了世界生产的 增长;国际投资的增长又远远超过世界贸易的增长。跨国公司在其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这个 阶段美国牢牢地掌握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导权。

第四次大转变是现阶段发生的,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科技革命迅速发展,推动工业社会 向信息社会转变。它起始于战后两次最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73~1975年和1980 ~1982年)。许多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经济正在出现新的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 和就业结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形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更加迅 速 地加强,其中金融业尤为突出。物质经济(生产和贸易)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被“虚幻经济” (金融资产流动)所超越。市场投机之风更为猖獗。在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 密集型产业越来越让位于知识密集型产业。知识已经成为占居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创造知 识财富和依靠知识创造财富的部门、企业和雇佣人员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 企业从过去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形式向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形式转化。生产者更加接近顾客 和消费者,更加接近市场,因而要求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生产 专业化程度大为加强,协作更加广泛和深入。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更加要求超越国 界,实行更大范围的国际化。在此基础上,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经济全球 化和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发展。

二、新科技革命推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诸要素产生了不同 于以往的质的飞跃。

首先,生产工具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现代化大工业生产进入智能化阶段。马克思曾指出, 用来进行工业生产的机器由三部分组成,即动力机、传动机和工具机。数百年来,虽然机器 的这三个部分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进与提高,但这并没有使其在性能上发生质的飞跃。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机器大工业生产中,使机器增加了第四 部分,即控制机。控制机的出现,使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进入了智能化阶段。在控制机这个 机器“大脑”的指挥下,人类劳动的能力得到大大提高;人类部分脑力劳动被智能化机器所 取代。生产工具的这一革命性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智能化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 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其次,劳动对象不断扩大,人类生产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在不断拓宽。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发 展,使人类生产活动的劳动对象范围得到很大扩展。原子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 能的利用,大大减少了社会生产对一次性非再生能源如石油、煤炭等的依赖。同时,大量人 工合成材料的研制成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性能优于自然资源并能再生的新材料。人类生产 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例如,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的活动开始进入宇宙 空间。当代科技革命还大大提高了人类对海洋开发的能力,海洋成为向人类提供能源和资源 的一个重要的新领域。

再次,劳动力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战后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 用和新兴工业的大量涌现,使得社会分工愈来愈细,生产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促使社会生 产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结构已由简单体力劳动型向 高素质、高技术型转化,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比战前有了大幅度提高,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占 全部工人人数的比重提高得更快。目前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脑力劳动和脑体双重劳动 的劳动者已占工人阶级总数的60%~75%,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从2 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20年的时间里,西方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5 .5%。1948~1973年,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平均每年增长6.1%,超过资本主义有史以来的任何 时期。到90年代末为止,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万亿美元,其中西方国家所占比重高达 3/4,仅美国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超8万亿美元,占世界总产值26%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超过3万美元。新科技革命对西方国家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科技革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当代科技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生产力革命。它使 构成生产力的诸要素,特别是劳动者素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据统 计,1951~1975年,西方国家中,日本的工业生产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8%,联邦德国为4.4% ,法国为4.3%,美国为3.2%,英国为2.6%。这些数据显示,“二战”后西方国家劳动生产率 提高的速度大大高于战前。

其二,科技革命创造工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产业资本有机构 成的提高,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具体来讲,技术水平的提高及相应带来的更高的 产出率,使“二战”后西方国家剩余价值率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又有利于企业的货币 资本的积累,进而扩大了固定资本的投资规模。以日本为例,1955~1973年日本30人以上企 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9倍,剩余价值从1955年314%,提高到1970年的443%。同期日本企业的 设备投资额增长了8.1倍。

其三,科技革命开创了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战后至今,随着科学技 术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两次重大变革。第一次主 要表现为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一 般都占到60%以上。第二次变革主要表现为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迅猛发展,成为 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科技 革命迅速发展,它推动着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工业经济正在转变为信息经济,目前这些国家 的产业结构已完成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总的趋势是整体经 济结构逐渐软化,以此为基础,整个社会也正在转变为信息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在由农业社 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之后的又一次历史性的大转变。

由于新技术的大量涌现,形成新的市场需求,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也随之发展起 来。近几年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使用信息、网络技术的新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 济的支柱和新的增长点。其他高科技产业,如航空航天业、生物技术工程产业也不断发展。 在发达国家正在出现以信息产业为龙头,以其他高科技产业为骨干的一场产业结构的重组和 升级。信息化和网络化,还推动了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的迅速发展,同时促使一系列新兴服 务业的产生和传统服务业的改组,服务业的地位变得越发显著。

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当代头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表现最为突出。美国 是当今世界高科技领域的第一强国。长期以来,美国高度重视科技开发,从20世纪60年代开 始,美国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投入资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高居于2.5%~2.6%之 间,90年代这一比例提高到4%。1994年美国企业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投资第一次超过其对厂房 设备的投资,这表明美国已实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转变。1999年因特网为美国 经济增加了5070亿美元的产值。信息革命带动的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直接结果是劳动生产 率的大大提高,推动美国经济从90年代初以来的持续增长。

目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20%~30%增加为70%左 右。新科技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使资本主义财富分配的蛋糕越 做越大,使资本主义可以在不改变财富分配比例甚至在提高资本家比例前提下,增加劳动者 收入的绝对量。这大大缓和了资本主义自身的矛盾。

三、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二重作用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创造人类财富和推动经济和社会前进的重要物质条件,科 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一般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进步的、革命的。然而,对于资本主 义这一特定社会来说,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这种进步和革命作用具有两重意义。一 方面它本身就代表着资本主义创造的高于以往任何社会的物质文明。并且使得资产阶级迫切 需要不断地改革它所处的外壳,即局部变革生产关系,扩大它在其中继续发展的余地和可能 性,从而促进生产的更大发展,创造更高的物质文明,资本主义社会也由此而得以在现有制 度 下继续存在和前进。这一过程也客观地和出乎资产阶级愿望地为社会主义不断积累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它又不断地加剧着与生产关系这一外壳的冲突,反复地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内部 的动荡和危机,并最后以冲破外壳,使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而告终。科学和技术的发 现和发明,人类劳动生产率的空前大量的增长,终于“造成一种定会使现代资本主义经济陷 于灭亡的冲突”。(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48页。)所以,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 上的革命力量”。(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75页。

)简言之,资本主义为了巩固它的发展,不断为运用科学技术扩大社会生 产力所作的努力,终将达到超过它的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极限而造成自我否定的结果。由此 可见,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生产应用具有载舟又覆舟的二重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应用中的二重作用仍然明显地表现出来。科 学技术创造了空前规模的社会生产力,然而,它由此而加剧着这种生产力与虽经调整仍不相 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矛盾;科学技术把生产的社会性推进到了一个新更高阶段,然而,由此却 造成这种社会性与基本未变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性质的更大的对立;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单 个的大企业实行着有计划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条件,然而由此而形成与整个社会基 本上无政府状态的更大冲突;科学技术创造了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然而,这种可能性要 变成现实性却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受到居民有限的消费能力的束缚。战后,尽管出现了前所 未有的科学技术革命,然而,与资本主义进入机械化大生产以后的100余年一样,繁荣与 危机、高涨与衰退、增长与停滞的周期性反复更替,依然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不可避 免的规律。当然,它的表现形式与过去有所不同。而且应当看到,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对资本 主义的积极意义是主导的方面,它的消极影响是次要的方面。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建立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迅猛 发展基础上的,这里同样表现出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应用中的二重作用。就以高科技产 业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和危机的表现形态的影响来看,主要表现在:1.高技术产业,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大量投资,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高涨;2.高新技术 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会排挤一部分劳动力,增加失业;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加相当数量的新 的工作岗位,增加就业,从而有助于消费市场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3.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增加了生产的技术含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有可能在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失业减 少的同时,使通货膨胀处于较低水平,有利于经济的稳定;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能使人 们更好地掌握市场动向,更合理地配置资源,避免出现过去那种严重生产过剩现象。这一切 ,对缓和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危机都是有利的。

但是,高技术产业并不可能使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完全消失。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 代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电脑等信息技术需求的增长,以及海外销售的增长。例如, 19 94~1996年3年中,美国用于家庭计算机的支出猛增了55%,远远超过了家庭收入的增长。电 脑软、硬件及其他设备的更新换代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在进行,对新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促 成了一个新的市场。这个新的市场是庞大的,但也不是无限的,市场总有一天会接近饱和。 从技术角度看,高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没有止境,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的 制约,在资本主义基本制度框架不变的条件下,人民群众收入和消费的增长因制度障碍而 难以与科技创新和生产能力的增长相适应,因而,有效需求不足仍将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主要问题。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导致高技术产品市场达到过剩。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经济 的增长就会失去基础,转为停滞和下降,新的危机就会再次出现。经济周期的变形并不等于 经济周期的消失。高新技术经济仍然要从属于由经济扩张、通胀到经济收缩、萧条的周期性 运行 的规律。因此,科技进步与创新也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美国经济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低财政赤字的运行方式,只能 是 一个阶段性的现象。美国的所谓新经济也面临许多问题,如盲目性的增强,盲目扩张的网络 经济,2000年春已出现危机;泡沫性的增强,高科技企业的快速增长是依靠风险资本投入, 特别是依靠股市融资。增长型企业拥有的高盈利预期,决定了企业的高市值,如微软每股市 值高出原值数百倍。这种虚拟资本的超常市值放大功能,使经济发展中带有更多的泡沫因素 和泡沫破裂带来的风险。1999年纽约证券市场上科技股一路走红和2000年春科技股市值猛跌 ,生动地体现了新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和泡沫风险。经济出现过热,美联储多次调高利率,以 抑制经济的过度扩张;分配不公的增强,快速增长的高科技产业产生出一批个人财富可观的 新富豪,而一般职工收入却未能获得应有的增长,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尽管方兴未艾的高 科技正在起着推进结构升级、体制调整的积极作用,并进一步推进知识经济的发展,但是经 济运行的周期性规律没有变,它不可能消除周期性和危机。2001年初,美国官方宣布,美国 持续了10年的经济增长开始出现滑坡就是明证。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二重作用,对于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有重 要的意义,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也可提供重要的借鉴。既然资本主 义具有一套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有益经验,我们就应当从我国的实际需要出发 ,认真地研究、学习、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迎头赶上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把握 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标签:;  ;  ;  ;  ;  ;  ;  ;  ;  ;  ;  

科学技术进步在促进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_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