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副产品出口的战略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副论文,产品出口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是一个系统的经济活动。它一头牵引着创汇农业和加工业,一头连接着国际大市场。我国农业资源丰富,农副产品出口已有上千年历史。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日益增多,不少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我国创汇农业领域产业化经营起步较早,生产基地和专业加工厂的建设已有相当成效,出口生产体系正在形成。但形势也很严峻:资金技术投入不足;小经济与大市场、保粮食与抓收入的矛盾突出;贸工农分离,产加销脱节的体制尚待进一步改革;创汇农业比重小,加工技术落后,部分传统大宗出口产品份额下降的同时,在国际市场上适销对路的名优特产品货源不足。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态势,我们应当预为谋划。
一、重新确认农副产品出口创汇的战略地位
在工矿产品及其加工品进入国际市场,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比例相对下降,而经营农业的比较利益低,国际农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农副产品出口的战略意义是否应当衰减?答案是不应减低而要强化。这是因为:
第一,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出口仍然是九十年代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重点之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额占全社会出口总额的40%以上。即使是工业城市上海,长期以来都是以纺织品和农副产品为出口重点。可见,农副产品及加工品仍然是当前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品之一。乌拉圭贸易谈判达成协议之后,一些西方国家正在减少或取消对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巨额补贴,农产品贸易更加自由、开放,国际农产品市场面临一轮新的重组。因此,我国不少农业大省正在认真地研究由此给农产品出口和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制定发展创汇农业和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政策,以期在新一轮的世界农贸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二,能矿资源及其加工品的比较优势不可能取代农业资源及其制成品的比较优势。农副产品出口比例相对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但这既不是出口创汇额的绝对减少,也不是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在总出口额中相对比例的大幅度下滑。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加工出品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证。对于我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精耕细作的传统和已开发的名优土特产品、绿色营养食品,海内外早有共识。海外投资者把目光转向农业开发和有国际竞争潜力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领域,是有根据的。
第三,扩大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可以有力地推动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建设,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移。扩大农副产品的出口,就是把农业推向国际市场,就是要使那些以创汇农业为主体的农村地区产业结构成为世界经济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以世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入国际分工,从而在更高层次的专业化生产、规模经济和物质技术基础上有力地推动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这也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
二、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实行综合经营、跨国经营
1.成立区域性内外贸统一的贸易发展机构。这种机构类似香港贸发局,可以超越各主管部门的限制,克服条块分割的弊端,制定统一的贸易政策;便于统一协调内贸和外贸的关系,解决工业品和农副产品出口之间、“三高”农业和创汇农业之间、培育国内市场和开拓国际市场之间的协同运行问题;还可负责统筹对外招商、集中管理信息;此外,统一的贸易发展机构还是综合商社、大型企业集团开展综合经营的管理基础。没有内外贸统一的贸易发展机构,也就难以办好内外贸综合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2.组建综合商社和大型企业集团。综合商社是以贸易为先导,集流通、实业、金融、信息于一体,实行内外贸结合、综合经营、跨国经营的组织。世界经济发展证明,综合商社是国际竞争中较有力的企业组织形式,不仅具有贸易、金融、信息、投资、组织协调等功能,而且能很好地体现政府的经济政策,容易得到政府重视和支持,是对外贸易的“主力军团”之一。在我国,应以各地主要的外贸单位和内贸单位为核心,联合实业公司、生产企业、银行、信息机构组成综合商社。同时,要鼓励跨区、跨省区组建更大规模的综合商社。
3.从农业发展和农副产品加工出口的趋势看,农工商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各种类型的企业集团,在企业形态上具有较大优势。它使三次产业的利益在企业内部趋于平均,可以有效地解决经营农业的比较利益下降问题,从而促进农业繁荣,增强农副产品出口的后劲;它使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在一个统一的联合体中完成,使再生产循环顺利实现,从而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的生产与销售“两张皮”的问题。发展企业集团应以资产为纽带,通过控股、参股、兼并、收购等盘活资产存量的方式组建。企业集团的性质可由主体企业确定,生产型为主的企业集团可以产品为“龙头”联合相关生产企业组建,集团内形成企业系列,并带动一批中小企业,集团内可以设立自己的营销公司,也可以与专门的商贸公司建立联合销售机构。商贸型企业集团以商贸企业为核心组建集团,与生产企业建立协作关系。不管何种企业集团都应打破地区和行业界限,实行优化组合。
4.培育多元化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民营出口企业。在培育多元化生产经营主体中,应重视利用“三资”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拓展农副产品出口生产和外销业务,利用科技交流、外商渠道、民间渠道进入国际市场,发展边境贸易。香港大力发展中小型民营出口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香港的出口商品以轻工产品为主,服装、电子、玩具等出口商品多由小型企业生产经销。农副产品出口品种多,有些商品规模小、易变质,不宜多次批发中转,小公司在生产经销中有独特的灵活性、适应性。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营出口企业的发展。鼓励出国人员在国外创办公司,从事出口商品的经销、代理业务。鼓励出国人员的亲属在国内开办外国公司的子公司、办事处等机构。
三、用“以质取胜”战略取代“以量取胜”战略
怎样才能有效地扭转部分大宗农副产品出口创汇额下降,适销产品货源不足,换汇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低下这一根本性问题,使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出路在于积极推进以质取胜的发展战略,使出口产品的结构优化和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实现创汇和创利的统一。
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贸事业发展的必须选择。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逐步高度化、合理化,以此为基础的出口产品结构和质量结构也将随之调整和提高。没有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就难以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甚至连已有的地位和优势也会丧失掉。
要开发高档商品,争取高价销售。在国际农产品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要确立“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慢我快,你旧我新”的战略思想,不失时机地向市场提供高档优质商品,争取抢先一步早上市,并不断推出新品种。
质量是商品的核心。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的质量,不仅包括营养、色泽、香味、适口性等要求,而且还有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标准。对鲜活食物来说,保持新鲜度十分重要。除商品本身质量外,包装与商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目前,国际市场上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检验十分严格,有的地方出口的农产品往往忽视这方面要求导致退货甚至贸易中断,这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
当然,从“以量取胜”战略到“以质取胜”战略的转变不是自发实现的。如何把握时机,正确决策,促进转化,宏观经济运行的指导者和微观经济的经营者起着能动作用。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农副产品出口创汇的矛盾运动,要求实现出口产品的结构优化,即从资源型、原料型、附加价值低的初加工品向深加工、精加工、附加价值高的制成品转变,要求增加科技投入,加速传统农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用现代技术基础上的高质量的精细产品,参加国际市场的竞争。
四、把握国际农副产品市场格局,实施市场多元化方针
战后世界各国致力于农业发展,农产品迅速增长,国际贸易额成倍增加。发达国家不仅把农业作为对内稳定政局的基础产业,而且作为对外推行强权政治的战略武器,因此以巨额投资和补贴手段,凭借先进科学技术,保护和支持农业,促进农产品交易。发展中国家也力图扩大农产品出口以换取急需的外汇。这样,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就出现了农产品相对和绝对过剩,价格下跌,呈现买方市场的特征。以世界农产品的商品价格指数1979—1981年为100,1985— 1987年降至79,1990年回升到99,其中发达国家为106,而发展中国家仅为84。从主要农产品行情看,价格指数明显上升的有皮革(163),林产品(124),鱼类(124),奶制品(117),肉类(115)等,谷物价格由降到升,相对平稳。初级农产品价格仍大大低于70年代末的水平。
由于农副产品卖方高度集中,主要品种被少数国家垄断。当市场集中到垄断时,任何一个出口国大幅度增加出口数量,都会引起价格的明显下跌,从而损害他国利益而遭到报复。同时这也增加了自身的换汇成本,创汇而不创利。于是,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已由价格竞争转到了非价格竞争,出现关税壁垒、保护主义。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农产品出口量大,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1990年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口值达3874亿美元,出口值为3369亿美元,分别占世界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78.3%和74.1%。而占世界人口的76%的发展中国家,仅分别占世界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1/5和1/4。关税壁垒、保护主义等不平等竞争的存在,正是“乌拉圭回合”中农产品贸易谈判异常艰难的原因所在。
我国要扩大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并在增加创汇额的同时提高出口效益,必须在广泛深入地把握国际农产品市场信息、准确预测行情变化的基础上,实施市场多元化方针。
港澳、日本、北美、西欧是我国农副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我们要稳定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在稳定中力求更大的发展。在农副产品贸易中,香港起着十分重要的转口作用。1993年大陆出口香港商品总额为56719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4.35%。1997年回归后,其地位与作用还将进一步加强。从近期和长远看,我们都要充分利用香港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日本是世界上农副产口进口值最大的国家,也是我国主要出口市场之一。从多方面分析,我国与日本的农副产品贸易具有广阔前景。问题是出口产品质量较低,且遇到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东、南美、澳洲、非洲市场潜力很大,而我国出口业务很小,应当是积极拓展的对象。独联体和东南亚、南亚毗邻我国,需求互补性强,产业合作前景广泛,是我国农副产品出口的潜在市场。在农副产品国际市场的开拓上,我们应实施大市场、大经贸、全方位、多元化的战略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