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论文_徐岩 王树臣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论文_徐岩 王树臣

吉林省前郭县小城子学校 131199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更加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影响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往教学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和家长不得不靠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没有完成的任务,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结果是:(1)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一些适应被动发展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注,一些不适应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2)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缺少学习的主动性;(3)以学生的片面发展代替学生的全面发展;(4)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经历和体验。

3.师生互动性不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师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学生。弊端是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

4.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虽然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

5.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究其根本原因,一是教师没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论精髓;二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搞形式主义。而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学有效性的观念。

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交流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了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学生自身发展是有规律的。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发展的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的确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体差异性,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解决。学生是独特的人。首先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其次是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由于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心理世界。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好恶、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受事务,自主观察、分析及思考,自主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要“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要“以活动促发展,以效益促效果”“以学论教”,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充满主动学习的气息,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交往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在平等尊重的气氛中形成完美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教师的教学是课程的创设与开发。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理念决定了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均处在课程中,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建者,他们共同参与、积极开发,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过程教学,强化学生体验。过程教学是包括知识发生过程和知识发展过程的教学。知识发生过程教学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结论,知识发展过程教学是在结论的指导下的运用,两个阶段缺一不可。要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系统,构建课程整合网上协作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同时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各种传统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论文作者:徐岩 王树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  ;  ;  ;  ;  ;  ;  ;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论文_徐岩 王树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