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论文_杨天

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论文_杨天

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当前,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以及社会各界对于建筑物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更加重视对工程质量的检测,与此同时技术人员也针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希望通过高效的质量检测环节来保证建筑物时使用寿命,满足市场对于建筑工程的新需求。在建筑工程项目检测环节使用无损检测技术是目前工程施工领域比较认可的手段,加之无损检测技术具有破坏性小、操作简单等优点,近年来在建筑施工领域的使用范围更是逐年扩大。

关键词:无损检测;建筑工程;工程检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质量和材料鉴定与检测技术不断完善和创新。无损检测(NDT)是一种使用各种方法检查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技术。有效的建筑材料和产品的测试和质量管理以及建筑项目的内部质量。随着各类建筑的建设和发展,无损检测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1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1.1无损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借助探测射线对建筑物结构进行技术分析和检测,常用的射线有声光电等,检测环节对于建筑物结构的影响小。目前,我国已经针对无损检测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以及实践检验工作,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以及实践经验,在工程建筑施工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体化的操作流程,同时将无损检测技术中的评价、探伤和基本检测工作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检测工作的效率。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在不破坏建筑物本身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精准的检测,相比于传统的检测技术具有成本低、速度快、准确性高的优势。工程项目建筑中的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是针对管道焊接、设备运行、材料管理以及构件质量等内容进行检测。例如,进行建筑物钢结构检测中,可以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对其焊缝射线检测,结合焊缝质量检测结构判断结构成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建筑工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涉及到热效能、电效能以及光效能反应,能够根据反应的不同结果对结构中的异常现象进行探测,并依据检测的参数判断工程施工的质量情况。

1.2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

1.2.1无损性

相比较传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无损性、高效率、高精准度等优势,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会对建筑物造成损伤。由于无损检测技术大多采用电、光、声等能量体技术,在与建筑物的检测目标接触时,不会对其造成较大的冲击,而且还能穿透建筑物结构对其内部进行检测。

1.2.2远距离作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无损检测技术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建筑工程的远距离检测作业。在实际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在建筑工程的相关检测点以及接收点,设置信息采集设备和接收设备;然后对建筑物的目标区域进行无损检测,获取的检测信息被信息采集设备收集并传输到信息接收设备中;最后利用计算机对检测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便于相关工作者掌握最终的检测结果。该模式不仅提高了检测作业的效率,而且减少了相关工作者的工作量,避免其长期在建筑物周围作业,提高了安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高效率

无损检测技术的高效率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时分析处理检测数据,减少了反复译读流程;另一方面,无损检测技术短时间内可以对监测目标进行多次监测,相比较传统检测技术耗时更短、工作效率更高。

2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检测中的应用

2.1超声波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已经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中,超声波技术是建筑工程最常用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超声波仪和超声波接收仪等。在检测过程中,超声波仪向待测目标发出超声波,与待测目标接触后,会产生反射波。超声波接收仪在捕捉到反射波形后,可根据其速度、路径等变化,判断待测目标表面平整度、强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整个检测过程较为简单,超声波接收仪会自动对反射波进行采集和记录,通过与计算机软件连接,自动完成反射波波形的分析工作,最后得出详细的检测结果,为检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比如利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检测建筑混凝土结构性能,超声脉冲能够以2万Hz以上的频率穿透混凝土,根据反射波判断混凝土结构是否存在裂缝等缺陷问题。但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果待测对象为结构复杂、精细度较高的构件,接收到的反射波则会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进而无法对其是否存在缺陷、缺陷详细信息进行判定。因此,超声波技术多应用于桩基等结构较为简单的构件检查。

2.2雷达波无损检测技术

作为微波检测技术的一种,雷达波当前在医疗、通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检测过程中,利用雷达波技术的高穿透力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检测工作范围,实现对混凝土结构、钢筋位置判断的精准检测。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只需向目标区域发射雷达波,通过分析雷达波的发射方向与速度变化,就可以准确掌握目标区域混凝土结构是否存在裂缝分层、脱粘等问题。

2.3红外成像检测技术

红外成像技术的基本共组原理是对建筑物混凝土结构中的热量和热流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如果建筑物结构内部存在问题,其表面传导温度将会发生变化,通过对异常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够准确地找出结构中的异常位置。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在检测中不需要和建筑物直接接触,因此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并且检测的结果更加直观。

2.4粉磁探测技术

粉磁探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较为普遍,这种无损检测技术主要适合应用于金属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材料,包括钢板、钢管、铝合金材料等。粉磁探测技术的检测原理是对金属材料进行磁化,将检测用的磁粉均匀的洒在金属材料表面上,然后观察磁粉在金属材料表面的吸附情况。如果磁粉分布均匀,说明材料没有缺陷问题。相反,如果磁粉出现分布断续、不均匀的现象,则可能存在裂缝缺陷问题。这是由于存在裂缝缺陷的金属材料经过磁化后,其裂缝部分磁化程度与其他部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金属材料对磁粉的吸附状态出现异常。这种无损检测技术非常适合检测细微金属裂缝缺陷,具有检测过程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2.5射线探伤技术

射线探伤技术的应用原理与超声波技术较为相似,在检测过程中,都是根据反弹的能量波判断待测目标是否存在缺陷问题。射线探伤技术使用的射线主要为X射线和β射线,与超声波技术不同的是,射线探伤技术不是根据反射波形判断待测目标是否存在缺陷,而是根据射线反馈强度进行判断。在对建筑材料后构件进行检测时,如果射线检测到强度低于设计阈值的部分,在该部位会产生强弱信号,可以通过对信号进行观察,判断建筑材料或构件是否存在缺陷问题。射线探伤技术的特点是能够准确判断建筑材料、构件的内部是否存在缺陷,但对于缺陷类型、程度和位置等详细信息,往往无法确定,因此还需要与其他检测技术配合使用。

3结语

无损检测(NDT)技术用于经济和社会的所有领域,以充分发挥其在测试和监测中的作用。支持研究机构和与无损检测相关的企业,促进无损检测的发展。此外,应该尊重科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目的是为建筑结构检查提供重要可靠的依据,现代数字科学测试方法可以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技术支持,这是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吴粤聪.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18,3404:26-28.

[2]王晨.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6:58-59.

论文作者:杨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  ;  ;  ;  ;  ;  ;  ;  

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论文_杨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