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 201515)
【摘要】 目的: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的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6起住院患者发生的安全不良事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是避免或减少精神科住院患者安全不良事件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精神科;安全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222-02
安全不良事件[1]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未预测到或者通常不希望发生的意外事件。为提高临床护士对意外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发生在我院的精神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616例,发生安全不良事件26起,占入院病人数为4.2%。其中患者年龄≥60岁的有12人,<60岁14人。女性6人,男性20人。
1.2 方法
采用对各个事件逐一进行分析,并根据事件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当班人员分例。
2.结果
外跑事件3件(占11.5%),病友间起争执冲突导致伤害11件(占42.3%),病人自己不慎导致摔倒骨折10件(占38.5%),其他原因导致损伤2件(占7.7%)。事件发生在中夜班状态的有16件(占57.1%),日班状态的10件(占42.9%)。事件发生时当班人员护龄≥5年有10人(占35.7%),护龄<5年的18人(占64.3%)。
3.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工作人员自身原因 (1)根据当班人员工龄来看,护龄<5年的发生率较高。近几年医院床位扩编,招收应届护校毕业生20人,外单位调入5人,她们精神科专科知识掌握较少,对精神科特性了解不够,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率较高。(2)护理人员配置严重不足。目前我院开放床位430张,护士63人,根据床护比1:0.4,护理人员远远未达标。(3)根据事件发生时间,中夜班状态下发生的比例较高。中夜班工作人员少,观察巡视环节较薄弱。对患者的病情波动观察不仔细,巡视不到位,未及时发现患者异常表现,对突发事件未有预见性[2]。(4)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薄弱,未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一名护士上班思想不集中,导致通用钥匙被病人偷窃成功。一名护士未做到随手关门,造成病人外跑。(5)医、护、工相互配合协调能力有待提高。个别医生对病情了解不够深入,不能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造成某些病人精神症状迟迟不能控制,增加了突发意外事件发生的机会。对一些冲动激惹病人,后勤人员不敢及时上前制止,导致病人、护士受到伤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病人原因 首先,精神疾病患者大多无自知力,受精神症状支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其次,住院患者因各种原因住院时间长,采取封闭式管理,与外界缺乏联系,缺乏人生自由,往往对住院不安心,致使有些患者趁外出检查、游花园等机会逃跑。再加上精神卫生知识的不断普及,住院病人逐年增加,病房拥挤,活动空间狭小,导致病人情绪烦躁,易起冲突导致伤害。最后,一些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伴有多种躯体疾病,骨质疏松,生理功能衰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消失,缺乏自我安全防范能力[3]。
3.1.3医院环境设施方面 我院虽于2010年12月刚搬迁到新医院,但设施方面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活动室面积小,病人密度高。监控装置角度不够,有死角。病区房门不牢固,门锁易坏。厕所台阶高,没有双侧扶手,厕所地砖容易潮湿,易滑倒。有床栏的床太少不够用。浴室面积小,且水温不能自动控制等。
4.护理对策:
4.1 加强培训
尤其对护龄<5年的护士加强法律法规、精神专科知识、各项护理管理制度与急救技能的岗位培训,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1]。采用传、带、帮,由高年资护士一对一进行带教。定期进行医、护、工联合岗位练兵。针对低年资护士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制定常规抢救护理流程,加强急救技能培训,定期举办各种业务专题讲座,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等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4.2 增加护理人员招聘,逐步达到1:0.4床护比。中夜班护理人员工作量大,体力超负荷,对突发紧急事件应激及协调能力差,每日安排一名高年资护士上吊班,及时协助处理各种应急或疑难事件,减轻护士精神紧张的压力[4]。
4.3 强化安全意识,严格落实精神科各项安全制度。平时应加强对病房的巡视,上班思想高度集中,加强工作责任心,注重慎独精神。严密观察病情,掌握具有潜在性暴力行为病人的特点,病人出现攻击、幻觉、妄想等症状加重时,应警惕暴力性行为的发生。当病人发生互相攻击及冲动行为时,首先要迅速制止,果断将病人分开,必要时进行隔离。
4.4 医、护、工之间相互合作,加强沟通,配合默契,发现患者病情波动或者精神症状严重应及时通知床位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早日控制精神症状。对有消极自杀或自伤、外跑倾向、冲动激惹者置于工作人员视野内,不得将自己单独与病人同处一室。对行走不便或有跌倒史的患者必须有工作人员搀扶走动、锻炼,做好防跌倒标识,严格床边交接班[4]。
4.5 改善环境,合理布局[1]。将空间最大尺度利用,并根据病人的症状,兴趣爱好划分活动区域,将易激惹的病人分开安置。同情关心理解尊重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心理疏导,多增加一些有益患者的康复活动,并定期组织患者户外活动,如组织散步、游花园,打球等,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
4.6 创造一个安全的住院环境,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病房内陈设应简单方便,病房门牢固、可靠,如发现设施有损坏的地方,及时修理。厕所内地面潮湿可铺防滑地毯,墙壁上安装扶手,潮湿天气由专人拖干地面,防止滑倒。老年病人的床都要装床栏,防止从床上坠跌下去。改善监控装置,让病区全方位得到监控,不留死角。护士长不定时查看监控系统,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直观教育,可改进护理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5]。
总之,安全不良事件虽然是发生在意料之外的事件,但它对病人和病人家属造成较大的损害,因此提高护理人员对意外事件的防范意识,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除对意外事件及时认真处理之外,还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积累经验,提高处理意外事件的成功率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新妹.实用精神科护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6-51.
[2]王桂花,张建欣.精神病人意外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1,20:174-175.
[3]孙晓,施雁.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234-235.
[4]李亚玲,蔡鹏.跌倒风险评估在住院病人预防跌倒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10(1):251-252.
[5]吴亚娟.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监控系统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8(21):13-14.
论文作者:翁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
标签:事件论文; 病人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护士论文; 不良论文; 原因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