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腔黏膜病学中的网络教育
刘 娜,杨冬茹,马 哲,李 化,刘 庆*
(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河北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17)
摘 要: 网络教育在口腔黏膜病学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应和传统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网络教育;口腔黏膜病学;教学
《口腔黏膜病学》是20世纪90年代末从《口腔内科学》中独立出来的一门学科,以2000年李秉琦教授主编的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黏膜病学》为标志。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同时基于口腔黏膜病的一些特殊性,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亟待研究。目前,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医学教育中正逐渐受到口腔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网络教育在口腔黏膜病教学中的优势
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受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1]。在口腔黏膜病的教学中实施网络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网络教育使口腔黏膜病的教学具体化
目前《口腔黏膜病学》的教学方式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组织形式,学生集中在教室里听教师授课和辅导,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大量向学生灌输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知识,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加之口腔黏膜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种疾病可有多种表现,不同疾病也可有相似的表现,疾病的不同阶段可有不同的表现,还有的除口腔内的表现外,全身其他部位也会有所表现,而且许多口腔黏膜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全身状态(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紧密相关,这对未看过和接触过这些疾病的学生来说,内容枯燥乏味,既难理解又难记忆。因此,在口腔黏膜病的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融合了多媒体的网络课程,可使口腔黏膜病的教学成为集声音、图文、视频、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方式,抽象的知识被具体化,复杂的问题被简明化,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学生的多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非常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二)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
口腔黏膜病学中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课堂上教师除讲授有关知识外,更多的应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学什么,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所学还远远不够,更需要学生课后自我归纳、总结、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口腔黏膜病进行系统学习。而网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使网络教育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登录网络都能查询到他们想要学习的内容。
所谓安全无小事,在保障工人安全工作的前提下,也要提升项目的质量,其在施工的各个环节要加强监督人员对质量的把控能力,将监察措施精细化,这样才能达到项目高质量的目标,尤其是出现频率较多的问题要提前制定预警方案。
(三)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
另外,学生也可以登录数字图书馆获取所需信息资源,或通过搜索引擎以及中外文全文数据库检索到教材中或教师没有提供的图片、视频、动画和学科最新进展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材料。另外还可以登录一些优秀的口腔医学网站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通过网站内的论坛与全国的口腔医学工作者进行广泛交流,十分有利于对口腔黏膜病的学习。
(四)网络资源丰富、形式多样
学生公寓网不能简单的设计为和普通社区网一样只提供运营商服务,而是要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作为校园网的一部分。根据我校采取原校园网核心和公寓网核心直接连接的方式,打通两个网络,融合为一张更大的校园网。校园网和公寓网的认证系统采取定时和触发两种方式同步两边的账号和密码,实现师生在教学办公区和公寓使用一套上网账号和密码。
传统教学无法兼顾到每个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需求方面的差异,片面强调共性。而网络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突出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为口腔黏膜病涉及组织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内科学、皮肤病学、眼科学等多基础和临床学科,学生在进入口腔黏膜病的学习时,以前学习的知识大多遗忘殆尽,而教师又不可能在授课时将旧知识点都复习一遍。这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知识的现有水平,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找到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从而温故知新,加强横向联系,为顺利进行口腔黏膜病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将各种教学信息(包括讲义、图片、视频等)上传到网络指定位置,学生可以随时登录网络进行学习,这样学生课堂上没有听清的内容,课后可以下载讲义进行复习,另外还可以将课堂上一带而过的大量的口腔黏膜病图片反复调阅学习,从而避免了多媒体教学时信息量大、速度快、不易记笔记、学生思维跟不上教师的弊端。
(五)促进教与学的交流
从不同职业者体适能水平透视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必要 性 ……………… 杨菊生,沈 震,张 凯(75)
二、在口腔黏膜病教学中实施网络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展望
(一)网络教育对口腔黏膜病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完成口腔黏膜病学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学习,做到熟练掌握,以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多媒体素材编写能力,这样才能不断丰富更新网络教育资源。另外,在口腔黏膜病教学中实施网络教育,其教学理论、教学内容还很不完善,有待教师积极探索、实践。
由于口腔黏膜病设计的章节多,可能有多名教师依次授课。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缺乏交流,许多教师课后基本上与学生之间就没有联系了,造成教师不了解教学效果,学生有疑问也难以向教师求教的局面。而网络搭建了一座沟通联系的桥梁,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在线交谈等方式进行广泛探讨、交流,拓展了传统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使师生间的交流突破时空限制。这样,学生的疑问得到及时解答,学习内容能够及时消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进一步增强。
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把全球医学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生动地呈现在医学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面前,提供了他们渴望获得的医学资源[2]。近年来,教育部组织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选拔工作,国内高校纷纷响应。这些公开课是在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其受众主要是学生,它们的上线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赞誉。学生可以进入这些课程的官网,随时获取权威、优质的医学教学资源。
(二)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对口腔黏膜病的学习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网络教育资源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课程设计不规范、资源结构简单、可重用性差等,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3]。
(四)单纯的网络教育不是口腔黏膜病教学的最佳手段
诚然,网络教育打破了以往教育的时空局限,为学习者构建了一个泛在化的学习环境,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先进的技术手段、形象的知识呈现方式、迅速的传播方式以及多元化的交流手段等优势,可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些不足,但绝不能以此代彼,过分夸大网络教育的作用[5],毕竟它不能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只有和传统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互为补充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脏彩超随年龄增加而偏好度增加,男性偏好度高于女性,符合年龄增加、心脏问题增加,且男性危险度更高的循证特点。
总之,网络教育虽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它在教学中也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坚持扬长避短,以网络教育为手段提高口腔黏膜病教学质量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成志锋,康英英,郭敏,等.浅谈网络教育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优势作用[J].中国职工教育,2014,(4):168-169
[2]管定国,高国栋.浅论高等医学教育中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41-43
[3]吴国祥,谢大同.国内基于本体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研究综述[J].情报探索,2018,(10):130-134
[4]周伟亚.基于元认知策略的网络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8,(10):84-86
[5]周春美.网络环境下的医学临床课程的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分析[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2):38-40
Network Education in Oral Medicine
LIU Na,YANG Dong-ru,MA Zhe,LI Hua,LIU Qing*
(School of Stomatology,Hebei Medical University,Key Stomatological Laboratory of Hebei Province,Stomatolog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Hebei Province,Shijiazhuang,Hebei 050017,China)
Abstract: Network education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teaching of oral medicine.Network education in oral medicine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but i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o achieve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network education;oral medicine;teaching
中图分类号: G642.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43-0271-02
收稿日期: 2018-11-26
基金项目: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金编号:GH181040)
作者简介: 刘娜(1977-),女,河北唐山人,讲师,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口腔医学教育、口腔临床医学。
通讯作者: 刘庆(1978-),男(回族),副教授,主任医师,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
标签:网络教育论文; 口腔黏膜病学论文; 教学论文; 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河北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论文; 河北省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