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的理念领导基层党组织建设_绩效目标论文

用科学的理念领导基层党组织建设_绩效目标论文

以科学理念引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服务型论文,基层论文,理念论文,党组织建设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指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功能和主要任务的基层党组织。近年来,尤其是自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以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便成为各地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线和主题。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其中有一些错误的做法和实践的偏差亟待矫正。笔者认为,这需要我们确立新的科学的理念,亦即适应时代和实践需要的,契合基层党建实际、符合党建内在规律的,同时又能够达到合理配置党建资源、提高服务绩效、赢得群众满意、密切党群关系等目标的新理念,并以此引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唯此,才能赢得广大基层群众称心满意的好评,才能更好地贯彻和落实2014年5月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意见》提出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进而才能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基础。

      一、确立协同服务理念,努力做到党组织与政府、市场主体、志愿者组织、邻里协同服务

      所谓协同服务,是指基层党组织与政府、市场主体、志愿者组织和邻里等其他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彼此配合,共同做好服务基层群众的工作。具体来说,协同服务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上述各类主体发挥各自优势,面向共同的目标群体——基层居民群众,提供各自不同的服务;二是上述各类主体彼此配合,共同向基层群众提供某种或某些服务。

      之所以要确立协同服务的理念,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作为服务对象的基层群众,其服务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普遍性服务需求,也有个性化服务需求。二是作为服务的主体,党组织与政府、市场主体、志愿者组织、邻里等各有其资源和能力,各有其优势和短处。例如,基层党组织有执政资源,但党组织和党员数量毕竟有限,所能提供的专业服务也往往较少;政府行使公共权力,掌握公共财政,拥有人数众多的公务员和公共服务人员队伍,能提供量大面广的免费公共服务,但无法提供太多的个性化服务;市场主体嗅觉敏锐,主动服务意识较强,服务范围广泛,但其服务是有成本的,且往往成本不低;志愿者组织服务是公益的和无偿的或低偿的,也可满足个性化需求,但其服务项目相对较少,服务对象的数量也往往受到限制;邻里服务是便捷的和无偿的,但其服务范围同样是相当有限的。

      实践中,许多基层党组织正是因为没有认识到上述两方面的事实,没有确立协同服务理念,从而带来许多实践偏差,其中,比较典型的问题主要有:(1)党组织提供保姆式服务。即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群众有求必应,不论这些需求是否该由自己提供乃至这些需求本身是否合理,都努力提供,尽量满足群众的要求。例如,笔者在基层调研中多次听到有些社区居民家中抽水马桶坏了,但既不找商家,也不找物业公司;即便社区帮其联系物业公司,却又不愿出钱,而要社区出钱垫付。显然,这会导致基层党组织承担过多其不该也不能承担的服务,结果往往是基层党组织既背包袱又背骂名。与基层党组织负担过重形成对比的是,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社会志愿者组织和邻里服务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状况。例如,一些欠发达农村地区存在村道破烂、公交阙如、购物困难等问题,这正是这些地方缺乏广泛和有效的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的表现;又如,一些城市社区由于缺乏邻里服务,居民往往很难指望邻居进门聊聊天或帮着照看小孩,以至于不时发生孤寡老人死在家中而不被发现的悲剧。(2)党组织服务尤其是直接服务不到位。例如,在一些经济实力强、集体资金雄厚的农村和社区,其服务往往委托给有关市场主体承担,从而使得当地基层党组织难得有亲自出马、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机会。显然,这是走向另外一种极端,会带来党员奉献精神缺乏、民情罔知、党群关系生疏、干群感情淡化等消极后果,同样不足取。

      为纠正上述实践偏差,要求基层党组织确立协同服务理念,努力做到党组织与政府、市场主体、志愿者组织、邻里协同服务,即基层党组织与政府、市场主体、志愿者组织和邻里等其他主体运用各自资源,展现各自能力,扬长避短,共同为基层群众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从而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生活品质。具体来说,凡属普遍性和基础性服务需求,应尽量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凡属个性化需求,则尽量由市场主体和志愿者组织来提供;凡需要经常且便捷提供的低成本服务,则可充分发挥邻里守望相助的作用;凡属需要利益代言和利益表达的服务需求,则基层党组织责无旁贷;此外,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同样可在走访慰问、结对帮扶、政策解疑、调解纠纷等方面大显身手、积极作为。

      基于上述思路,基层党组织首先应认清自己的职责和功能定位,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做到全力尽责、全心履职,避免行为越界和包揽一切;其次要为本地的其他服务主体服务群众拓通道、腾空间、搭平台、给机会;如果当地没有相应的市场主体、社会中介组织、志愿者服务组织,则基层党组织有责任培育、孵化和引进这类的服务主体,以造福于本地民众。基层党组织应同时努力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说服工作和解疑释惑工作,使他们明白该找谁还得找谁的道理,把握优先根据契约和专业化标准来选择服务主体的原则,从而找对“解铃人”,获得高效服务。当然,当其他服务主体都没有责任、没有能力承担和提供服务时,则应由基层党组织兜底。

      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基层党组织在向基层群众提供某种或某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与政府、市场主体、志愿者组织、邻里等各类主体彼此之间的配合、支持工作,以确保服务效率高、服务质量好和群众满意。为此,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或政治核心作用,搭建三方面平台:其一是搭建活动平台。具体如:通过搭建学雷锋志愿服务日、每月流动服务日等活动平台,集结政府部门、市场主体和社会中介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共同为群众服务。其二是搭建组织平台。例如,基层党组织通过鼓励党员发起成立各类志愿者组织,或鼓励党员参加这些志愿者组织并成为其骨干乃至领导,从而带头并带领其他志愿者为本地居民提供就近免费公益服务。其三是搭建制度平台。目前,这方面的制度平台主要有社区党建共建联席会议、区域党建促进会、区域化党建联盟等。依托此类制度平台,基层党组织可以倡导辖区商家开展让利服务,或者引导驻地政府职能部门上门为居民服务,等等。

      二、确立物质性服务和非物质性服务资源并重的理念,充分发掘党组织和党员在智力、信息、政策等方面的服务资源

      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过程,基本上可视为一个基层党组织提供服务资源而群众则接受服务资源的过程。一般说来,根据其提供的服务资源的性质,可分为物质性服务资源和非物质性服务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资金和家电、粮油米面、衣物、自行车、手机等各类生产和生活物品;后者则包括智力、知识、信息、政策乃至劳力等。

      从现实情况看,各地基层党组织为服务基层群众做得最多的是捐款捐物,也就是提供物质性服务资源。这些物质性服务资源固然能够满足许多基层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具体的物质和利益需求,进而有助于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但其效用的有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是因为,当今时代,许多基层群众的服务需求是超越于物质层面的,是光靠给钱给物所不能解决的。例如,许多独居老人群体,他们可能不愁钱花不愁物用,但普遍感到孤独寂寞和空虚无聊,他们最普遍和最强烈的服务需求是有人上门看望和给予精神慰藉;许多留守儿童,最普遍和最强烈的服务需求就是生活上有人帮助、学习上有人辅导、在家里有人疼爱、伤心难过时有人安慰、懵懂困惑时有人指点;许多留守老人,虽然吃饭穿衣花钱有保障,但因为年老体衰,下地劳作和家里干活往往力不从心,他们最普遍和最强烈的服务需求往往是有人帮着做家务干农活;某些群众因为缺致富信息和致富本领而致贫,他们最强烈的服务需求无疑是有人提供致富信息、推荐致富项目或传授实用技术。可见,为了更好地契合基层群众的服务需求,必须“打开另外一扇门”,在重视为基层群众提供充足的物质性服务资源的同时,也要努力为基层群众提供各种各样的非物质性服务资源,根据作为服务对象的基层群众的实际,因人而异地提供政策服务、智力服务、信息服务、劳动服务,为基层群众做好力所能及的政策宣传、政策解读、出主意、纠纷调解、信息提供、思想开导、知识传播、技术传授乃至送饭、梳头、打水、洗衣、买药、采茶、种菜、插秧、扫地等工作。①

      事实上,基层党组织重视提供非物质性服务资源是有基础的。因为作为服务主体的党员干部本身恰好有其在政策宣传、提供信息等方面的特长和优势,换言之,广大党员干部身上恰好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性服务资源。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政策主张和优良作风等方面,也体现在党员干部群体的知识和能力等方面,也就是说,党员群体事实上是一个公认的知识文化程度高、政策水平高、掌握信息多、社会人脉广、善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精英群体和能人群体。就此而言,党员干部向基层群众提供政策服务、知识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劳动服务,可谓充分地发挥了自身所长,充分地利用了知识技术等各类非物质资源,充分地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总之,确立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服务资源并重理念,既有助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特长和优势,又能契合群众超越物质层面的各类需求,从而有助于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绩效,让广大基层群众对党组织的服务更加满意。

      当然,在实践中,我们还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使基层党员的非物质性服务资源更好地对接基层群众的服务需求。其一是以党员队伍为骨干,以兴趣特长为依据,组建各类基层志愿服务团队或趣缘团体,并通过网络和便民服务卡等渠道,使他们为民众所知晓,便于民众在有需要时能及时联系他们。其二是及时收集群众服务需求。基层党组织可通过定期入户走访来广泛和深入地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当然,也可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使民众通过其手机等终端,直接向当地社区或农村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发布需求信息。②

      三、确立绩效理念,普遍实行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绩效评估制度

      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还应引入和确立绩效理念,在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要重视最终效果和做好绩效评估工作,要力争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好的效果,赢得群众最大程度的满意。

      总体而言,当前各地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基层群众的过程中对绩效的重视是相当不够的,绩效理念普遍缺乏,这主要体现在各地很少有对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绩效进行评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之所以不重视绩效,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存在党委政府反正有钱、搞绩效评估不够大气的错误思维。二是存在党组织服务政治性强、不适合搞绩效评估的错误看法。觉得对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绩效进行评估不仅费时费力,更会严重影响党组织的威信,不利于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三是官僚主义盛行、怕搞绩效评估。在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的官僚主义作风还比较严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服务不主动、不作为、慢作为”[1];“不关心群众冷暖,责任心不强”[1]等官僚主义病症在他们身上多有存在,自然,这些地方的基层党组织也就不愿和自己过不去,不敢搞绩效评估。四是形式主义盛行、懒得搞绩效评估。少数基层党组织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制造轰动效应,“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把安排领导出场讲话、组织发新闻、上电视作为头等大事”[2],因而对那些表面没声势但实效很好的服务工作往往不热心,更懒得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估。对他们而言,如果有所谓绩效评估的话,那就是看什么级别、多少家媒体对其做足表面文章的服务工作进行了几次和什么规格的报道。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反过来可以说,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确立绩效理念、开展绩效评估,是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的宣战,是对党和人民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表现。进一步具体地说,它还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改变单向度思维,去掉唯我独尊的官气,进而形成坚持为民导向、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的新思维和新习惯;有助于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节约意识和效率观念;有助于激励基层党员干部更加坚定和持久地坚持各项为群众所欢迎的好制度、各种让群众满意的好做法;有助于及时地纠正和调整某些错误的政策和措施,等等。归根到底,有助于促进党的基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至于在操作层面如何确立绩效理念,做好绩效评估工作,则有待各地积极探索。就笔者视野所及,以下两种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一是委托第三方进行综合性或专项性的服务绩效评估。即是指上级党组织及其有关部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所属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绩效进行客观和科学的评估,如此可避免厚此薄彼、不规范操作和打人情分等现象。这种绩效评估,既可以是综合性的,一般一年一次;也可以是专项性的,一般不定期开展,例如,可针对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和服务群众工作进行专项绩效评估。二是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的服务进行绩效评估。像笔者调研过的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的民情e点通系统②和《南方周末》等媒体报道过的杭州“红淘党员服务站”[3]即可对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的服务次数、服务时效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进行记录和汇总,从而实现绩效评估的目的。

      ①笔者在杭州市淳安县调研当地“认人、认事、人情”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时就发现当地偏远山区的乡镇干部会为结对帮扶的老年农民采摘茶叶和代购药品。

      ②笔者调研过的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的民情e点通即有这样的功能。

标签:;  ;  ;  ;  ;  ;  

用科学的理念领导基层党组织建设_绩效目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