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护理用于心身疾病护理中的临床研究论文_胥云霞

浅析心理护理用于心身疾病护理中的临床研究论文_胥云霞

绵阳市中心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 要】心身疾病是一类由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等所引发的躯体表现为不同症状的疾病,对于此类病患而言,疾病的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分不开的联系,同时会产生不同器质性的变化,然而,它也不是躯体形式上的障碍问题。与治疗相对比,心理护理对病患的康复显得更重要。本文章主要对心身疾病病患的心理护理方式进行综述性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身疾病;临床研究

一.心身疾病的基本含义与临床特征

(一)心身疾病的基本含义

心身疾病的含义在研究的不断进展中得以完善,早于《内经》中有所提及,心身疾病的实践与理论认识表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灵枢*口问》说:“哀、悲、怒、优则为心动,而心动即为五脏六腑皆摇。”由此表明心神是十分重要的,它对情志失调、郁而伤神、致使脏腑内伤加以记载,从而产生的进一步的情志变化问题。波克拉底(希腊医圣)曾经提出性格与情绪对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理论,尽管德国神经病学家Heinroth早于十八世纪二十年代提出过心身疾病的概念,但是直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才由日本精神身体医学会对心身疾病的含义进行了规整,即躯体症状为主,在治疗与诊断中心理因素具有重点意义的疾病。心理疾病也被称之为心理生理疾病,这是一类以躯体症状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它在病发、防治、发展以及转归方面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二)心身疾病的特征

就心身疾病的基本特征来看,具体分为五小点,其一,社会心理应激在心身疾病的产生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应激指的是提升机体适应能力,对内环境稳定加以维持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应激的产生主要是由社会-生理应激源所引发的。生活形式的变化(婚姻变故、住所改变、职位升迁等)均可增加心身疾病的易患性,这对于人体健康起到了非特异性的社会应激作用;其二,个体的个性原因也是心身疾病产生的主要内因,通常情况下病发个体的性格特征都相当特殊;其三,躯体或生物因素也是某类心身疾病产生与发展的前提,心理社会应激深深会起到“扳机”作用;其四,心身疾病通过安慰、心理疏导以及用药等综合性治疗方法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其五,心身疾病有着躯体症状,也就是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需要区别于精神病与神经官能症。

二.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

(一)创建优良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确保护理顺利的前提基础,同时也是确保病患疾病得以恢复的重要保障。从病患入院首日开始,医护人员则需要为病患留下较佳的印象,除了需要展示出温和的谈吐与得体的仪表外,同时还要从行为上让病患产生一定的亲切感。在护理工作中体现出高度的耐心与责任感,条理性的完成所有的护理任务,为病患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尊重并关心病患,一切护理工作都应当以病患的病情为基础加以实施,以此来提升病患的护理依从性。医护人员还要提升护理综合素质,全方位的掌握心身疾病护理技巧与知识,保证在面对一切突发状况时可以从容面对并解决。紧密观察病患的反应情况,多与病患沟通交流,询问病患的心理状态,对病患的不良情绪进行及时性的疏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运用支持性心理护理技术

心理护理在心身疾病病患的治疗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病患心理恢复以及机体平衡调节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可以帮助病患提升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的恢复。支持性心理护理技术指的是医护人员在心理学的理论引导下为病患实施精神方面的护理,实施过程中可以让病患更加清晰的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发现病患的潜能,通过病患潜能来帮助病患恢复健康。在此技术的实行期间,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即为协助病患发展有效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资源,利用这些有效的资源来改善病患的心理状况。对于行此护理干预的医护人员需要具备安慰、共情、指导以及倾听等护理技巧,在与病患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运用,通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语言来改善病患对情感与认识的认识,找到具体的症结问题,增加病患面对疾病的信心,将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克服掉,这对于疾病的恢复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缓解心理应激源

病患的生活状况以及心理状态以及社会环境均可成为心身疾病的应激源,与此同时,疾病的加重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病患增加了严重的心理负担,让其处于不稳定的情绪状态中,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对于此类病患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主要目的为,对病患由生活以及社会环境带来的消极情绪展开针对性的处理,从而改善上述的恶性循环问题。据相关调查表明,加大对病患的精神心理刺激因素重视度可以治疗并预防由应激因素所致使的症状,为此,医护人员在护理期间需要使用观察法与心理评估量表来评估病患的心理状态,及时了解病患的各类心理应激因素,再对其进行交流沟通,为其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护理,使病患的心理压力得以缓解下来,使病患情绪状态维持在稳定基础上。若条件允许还可运用专业的心理放松技术为病患实施负面情绪疏导护理,使负性情绪得以宣泄出来,为其创建科学的认识,从而降低应激源对病患产生的影响因素。

结束语

心身疾病会在病情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全身各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作用,心身疾病是一类慢性疾病,它对病患的工作与生活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还会为病患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据相关调查显示,心身疾病病患在送诊治疗后,除精神科医生之外的护理人员并未对病患的心理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甚至会认为此类疾病属于内科疾病,为病患展开的治疗也通常以身体方面治疗为主,这对于病患整体痊愈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林雪冰.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方法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7):226.

[2]黄玲,陈丽萍,张雪琴,刘秋敏.浅析心理护理用于心身疾病护理中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7):38+36.

[3]凌霞,孔艳.浅谈如何做好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05):441-442.

[4]葛敏,韦丽,殷艳玲.心身疾病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01):18-20.

[5]骆淑红.浅谈心身疾病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01):107.

[6]李萍.浅议疾病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1998(03):58.

论文作者:胥云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  ;  ;  ;  ;  ;  ;  ;  

浅析心理护理用于心身疾病护理中的临床研究论文_胥云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