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护理论文_王洪波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护理论文_王洪波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中心卫生院外科 165201

摘要:目的:探究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52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后;护理;临床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产妇中是极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妊娠末期孕产妇的子宫会出现明显增大,从而对孕产妇的下肢带来较大的负荷,从而使得孕产妇的下肢静脉血流受到影响,造成滞缓等现象[1],并导致孕产妇的局部组织出现缺氧,最终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产妇产后各种并发症来说,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产妇产后的并发症中属于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本文为了深入探究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有效的护理措施,选取了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52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关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52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为(27.2±1.5)岁,剖宫产14例,顺产12例,所患肢体为:左侧18例,右侧8例;观察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为(28.5±2.0)岁,剖宫产16例,顺产10例;所患肢体为:左侧16例,右侧10例。将两组患者的患侧、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规治疗,并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基本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外敷的同时指导患者服用溶栓、抗凝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定时对患者的体征及病情进行观察,定期对患肢周径进行测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护理人员向患者普及相关的健康教育,并讲解病症的基本情况及治疗的基本流程,让患者对自身的疾病及治疗方式有基本的认识,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使用50%硫酸镁每日对患者的患肢进行2次湿敷,并定期观察患者的患肢情况,如颜色、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等,并密切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出血及肺栓塞现象。同时指导患者取正确的体位,将患者的患肢抬高15-30°[2],从而使得患者的下肢静脉回流,减轻血液淤滞及肿胀与疼痛的情况。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适当的活动,若患者需要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时,则叮嘱患者保持的卧床休息,减少活动。(3)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管理,在食物选择方面多选用蔬菜及水果等高维生素的食品。(4)由于孕产妇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紧张等心理,因此需要注重多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多主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态度保持温和及耐心,并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多与患者交谈积极向上、乐观的话题,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并缓解患者的情绪。(5)对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可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适当的床下活动,同时注意避免过久的站立或静坐,可推荐患者穿着弹力性较强的裤袜,以加强患者下肢血液的回流。同时叮嘱患者遵照医嘱定时服用药物及进行复查,同时注意饮食的控制及选择。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选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经客观比对2组指标,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26例患者中,治疗显效及有效的患者共20例,无效患者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9%;观察组26例患者中,治疗显效及有效的患者共25例,无效患者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2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肺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为11.5%;观察组患者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孕产妇常见病,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此病可遗留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3]。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内膜受损及静脉血流淤滞。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可知,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因此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时,不仅需要药效的药物治疗,还需要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保证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琳.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9):224-225.

[2]魏华.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0):248-249.

[3]涂美金. 临床护理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96-97.

论文作者:王洪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护理论文_王洪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