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300074
摘要:我国历来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优良美德传统,老年是我们每个人必将要经历的人生阶段,因此,运用适当的策略,设计出舒适、便捷、符合老年人生理以及心理需求的建筑空间是极为必要的,只有创造合适依据的环境,能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理想环境奠定基础。老年人做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在生理与心理上都有着与其他年龄阶层不同的特征与需求,正确分析这些需求是设计宜居的养老建筑的关键点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养老建筑的低碳化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养老建筑;低碳化;设计方法
1、前言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本文以温带地区为研究对象,对于养老建筑在设计过程中的低碳化策略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老年人生理、生理及行为特点的基础上,从养老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共性出发,探索出一些适合老年社区的绿色设计方法,在为老年人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为建筑的生态友好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2、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有着比较明显的特点。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依赖性的增强,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老年人在生活中对于亲人的依赖性逐步加重。同时,技能的退化也会带来其内心情绪的波动,从而使其更加需要认同感。与青年人需要自我空间有所不同,老年人对于社交的需求大大增加,这是由于老年人退休以后不再参与社会事务,导致其与社会脱节,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以及更为丰富的休闲活动以便获取外部的信息。
3、养老建筑的低碳化设计方法
3.1外部空间
在养老建筑整体的外部空间设计上,主要包括建筑的组合方式以及外部景观的设置方式。建筑的组合方式应当基于老年人的心理生理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同时结合绿色、低碳的评价体系进行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1)单体组合型。这种类型的建筑有独立的养老单元,通过一定的规律性组合连成有机的整体,在这种布局方式中,各个养老单元彼此之间呈现相互独立的状态,但是又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方便根据前文提到的不同阶段的老年人的需求特点进行分级。在低碳化上考虑也有助于组织建筑外部通风,创造良好环境。
(2)独立整体型。相比较单体组合型,这种建筑的布局方式更加紧凑,建筑呈现出一个整体的面貌,在其内部对养老单元进行划分,建筑的规模比较小,容积率相对较高,对场地设计的要求比起单体组合型要低的多。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建筑冬季的保温,紧凑的布局也使得对老人提供生活以及医疗服务的成本降低。但是空间体验相对较差,缺少灰空间以及必要的院落空间。
(3)庭院组合型。这种布局方式是在独立整体型的基础上,插入院落,将原有的整体划分成几个较大的单元,彼此之间用灰空间或者活跃空间联系,这样一来既可以照顾到通风保温的需要,同时也照顾到了老年人生理心理以及活动的需要,在场地允许的情况下是比较理想的布局方式。
3.2内部空间
养老建筑的内部空间主要包括居住空间、服务空间、公共空间以及辅助空间。其中居住空间是老人最主要的活动空间,再布局上应注重对于尺度的把握,尺度过大会使得老人缺乏安全感,容易体会到孤独无助,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不利;而空间尺度过小也会使得其有逼仄局促之感,增加其焦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对于居住空间并联的个数也应当有所注意,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考量:①基于节能低碳的角度,串联房间过多或者过少都有可能造成空气调节设备对于能源的浪费。②房间数量较少时,老人可能会产生小团体以及孤立感,而房间数目较多又突破了正常的交往尺度,不利于和谐的邻里关系的构建。服务空间与辅助空间作为养老建筑的特有空间,其布置的主要原则是流线的便捷以及服务半径的通达,而穿插其中的交通空间则应当注重对于无障碍设计的侧重以及流线独立的考量。
3.3色彩装饰
在人们以往的认知中,养老建筑理当洁净、素雅,但实际上,老年人的认知机制与青年人是完全不同的,其对于外向刺激的依赖有所加强,同时,由于感知机能的退化,原有的外界刺激强度对其有所降低,因而我们可以知道,对于养老建筑的内部装饰色彩的选择,应当摒弃以往单调的设计方式,而选用更为活泼明快的装饰风格,当然,应当避免过于鲜艳的色彩可能引起的心理焦虑。同时对于装饰材料的选择,无论是出于对老年人健康的考量,亦或是环境的友好低碳程度,都应当选择天然无污染的材料。
4、养老建筑的低碳化策略
现如今,在建筑设计领域,生态建筑与建筑的低碳化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生态与低碳技术的选择上也出现了诸多不同的策略。针对于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养老建筑盈利比不高的特点,笔者认为对于养老建筑的地毯策略选择应当是低技术的生态手段,也就是通过建筑的形体、材料等等设计本身的形制去控制其能耗。
4.1根植乡土
所谓的根植乡土,是指在建筑设计中重分的考量建筑场地所在地的气候、风向、降水、植被等外部因素,利用原有的外部环境或者较低技术的手段达成建筑的保温、通风等目的。例如,落实到养老建筑上来,针对于老年人免疫力较差,不宜时间使用空调的特点,对于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设计,应特别强调其通风保温性能,外墙宜采用外保温或者自保温的方式,减少“热桥”现象导致的室内温度的散失。同时也可以利用被动式太阳房,优化室内的风环境,避免了机械通风的过多运用造成的老人的健康问题,同时也节省了能源。对于屋顶则可以采用种植屋面的形式,一方面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同时可以收集雨水,低碳环保,也营造出互动的体验空间,一举两得。类似的策略也可以运用到养老建筑的其他方面,主要原则就是尊重原有的自然环境,对于场地周边的客观因素加以运用而不是一味改变。
4.2材料选择
材料的选择也是体现建筑低碳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一个地区的建筑传统由来已久,其材料的选择必定有其道理,对当地的环境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同时取材与当地也可以降低材料运输的成本,从而实现建造过程的低碳化。更可以通过乡土材料的使用,给予老人回归自然、回归纯粹的归属感。一个典型的实例是瑞士瓦尔斯温泉浴场,卒姆托使用了当地特有的片麻岩,造就了无与伦比的空间体验,同时也获得了村民与游客的喜爱。
4.3灰空间营造
考虑到老人交往活动与亲近自然的需要,无论是何种建筑组合方式,灰空间的引入都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灰空间,就是建筑内部与外部的过渡空间,在养老建筑中设置灰空间的好处是一方面照顾老人免疫力差的特点,给予其室内与自然环境的过渡和适当接触自然环境的机会,同时也有助于建筑合理的利用外部环境因素,达成其低碳与环境友好的目的。
5、结语
养老建筑作为提供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其需求和设计策略也与传统建筑大有区别,本文从建筑视角引入绿色建筑理念,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要地梳理和阐述了养老建筑需重点关注的相关绿色设计要素。希望本文的探索对今后养老建筑的建设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为养老服务的发展开辟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周鹏飞.我国老年公寓发展问题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2]马宾.济南地区绿色老年公寓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3.
[3]廖琳.绿色养老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住宅产业,2014(5):41-43.
[4]陈实.老年人社区居住环境空间需求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论文作者:胡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建筑论文; 空间论文; 老年人论文; 组合论文; 方式论文; 老人论文; 需求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1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