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全域旅游发展探索
金仕琴1,王桂英2,董 彬1
(1.临沂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2.菏泽学院郓城分校,山东 郓城 274700)
摘要: 指出了全域旅游是新时期以旅游业发展为主要优势的一种新型发展方式,是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一场变革。全域旅游是发展的新模式新战略,是旅游的新形态新品牌,更是区域内全方位、系统化的全面发展优化提升。在充分研究黔东南开发的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黔东南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存在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开发优势。从文化创建、交通发展、经济建设、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以期为黔东南的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黔东南;全域旅游;发展;开发策略
1 引言
全域旅游是我国新型旅游业发展的突破性战略,是一个“全景、全时、全业、全民”构成的有机系统,全景是吸引游客,全时是留住游客,全业是提升产业,全民是构建和谐社会[1]。至2016年,已经有262个市县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全域旅游的提出为贵州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全面优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也为黔东南发展高效、高品、高质增长的旅游业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1.数据来源。本文选取东北地区及西南地区共计7个省市2014~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金融业、ST、PT公司及相关变量数据缺失样本,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同时,为了消除极值的影响,对主要连续变量进行1%的缩尾处理。最终得到296个样本观测值。
2 黔东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黔东南的旅游资源包括奇特的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浓郁的民族风情等,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是黔东南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保证。根据调查发现,黔东南在民族旅游开发建设领域比较完善,但在自然风景建设方面发展得较为薄弱,知名度不高。
2.1 自然风景类
喀斯特地貌占黔东南总面积的23.2%,主要有神秘的洞穴、幽灵的峡谷、奇特的山区,还有清秀的水域等地质景观,其中施秉喀斯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很多独特的峡谷已经成为黔东南旅游的一大特点,绿树翠竹、高山流水,风景优美,现已开发得较为成熟的主要有飞云大峡谷、雷公山峡谷泉、乌利大峡谷漂流、黄平飞云大峡谷漂流。现今,黔东南正在努力打造原生态峡谷景区。黔东南的瀑布气势雄伟,浑然天成,具有独特的味道。从江县的龙王潭瀑布、剑河县的盘溪瀑布、雷山县的响水岩瀑布、凯里市区的平浪瀑布、黎平县的马尾滩瀑布等是黔东南开发较为迅速的瀑布[3]。黔东南温泉独特,依山傍水、风光优美,现开发得较为完善的温泉有15个。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8月于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行TCT技术宫颈癌筛查的妇女1 253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9.79±6.84)岁,均有性生活史。对其中宫颈低、高度瘤变和非典型细胞意义不明的异常报告402例进行阴道镜检查,对检查异常者进行病理活检。将病理诊断典型病例98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50例正常宫颈组织(均为同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宫颈标本)为对照组。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知情。
黔东南森林植被保存较好,地质、地貌、气候类型丰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具有独特性和宜人性,是发展旅游业的极佳胜地,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丽,山水名胜迤逦多姿,有遮天蔽日的亚热带森林,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其成为最理想的避暑胜地,可大力打造原汁原味的旅游景区。
2.2 人文风景类
农家乐是黔东南近年发展的一种新型旅游休闲形式,现今发展的比较著名的农家乐已达200多家。黔东南以独特的建筑、民族的特色、清静的地理位置,正在打造适合休闲度假的田园风光,如凯里巴拉河、剑河温泉等度假山庄。黔东南优美的梯田风光弥漫着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气息,如从江加搒梯田。
针对耦合透镜的相对孔径、焦平面光斑横向偏移、轴向偏移和随机角抖动参量,数值计算和实验分析少模光纤耦合效率所受到的影响.接收光学系统为地面大口径接收天线,将入射光束聚焦至少模光纤后焦面上.系统中通信光波长λ=1 550 nm.
2.3 民族风情类
黔东南是资源富集的地区,原生态资源品种多且品级高,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已经发现了的40余种;水能资源丰富,黔东南境内大小河流至少2900条,甚至还更多;生物资源品种多,价值高,有多种珍稀动植物,各类植物2000多种,其中野生植物资源150余科,400多属,1000余种,药用野生植物400余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10多种。
陈植先生认为,就造园问题做综合及系统论述的尤以《园冶》、《长物志》、《花镜》3种为著[4]。这三部著作中与厅堂摆花相关的内容主要有《园冶》的装折、借景篇,讨论厅堂空间划分、园林季相变化和文化意蕴[5];《长物志》的室庐、花木卷,讨论摆花陈设位置及种类[2];《花镜》全面介绍了传统花卉的栽培、应用情况[6]。综合分析,从摆花的种类数量、陈设规律、传统花卉应用状况、室内外植物季相互动和厅堂摆花文化意蕴等方面,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厅堂摆花的主要问题和成因,最后提出讨论建议。
2.4 历史文化类
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会带来经济效益和新的文明理念,提高农民对身边文化环境的认识,促使他们自觉加强对生态坏境、历史遗迹、名族建筑、民族歌舞、民俗节庆、传统工艺的保护。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发掘整理提炼,大力使用适合旅游开发的文化,使之与现代元素相融合,让其成为现代人们所喜爱的文化产品。努力拯救一些濒于衰落和失传的民族文化,并给予其保护和传承的发展环境。
3 黔东南全域旅游发展优势分析
3.1 位置优势
黔东南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由西部向其它三面以落差极大的方式倾斜,历来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黔东南东南部与湖南和广西相邻,东西走向的铁路干线横贯全境,两条国道于境内交汇,高速公路与高铁过境,所有交通路网加上清水江的水路和黎平支线机场的空港,黔东南正形成水、陆、空三维立体交通网状,为黔东南发展旅游业奠定通行基础。
3.2 资源优势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独特的民族风情是其旅游的特色之一,很多古老的传统都被保留下来,也保存了很多民族传统[4,5]。 黔东南州有民族村寨3296座,现有苗族、侗族村寨2600多座,其中苗族村寨1500多座,侗族村寨1100多座,其中,保存民族文化传统比较完整的有800余座,有20个文化旅游乡镇,100个民族文化旅游村[4]。
黔东南很多民族目前还保留着各自传统的发型、服饰。现今黔东南民族服饰有64大类200多个品种。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这些节日名目繁多,庆典活动也各具特色,可以说说是“小节天天有、大节三六九”。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歌舞,种类多样,这些舞蹈都是以群舞为主,大多人都能歌善舞,自编自唱。同时也具有独特的民族乐器,如:芦笙、琵琶 、笛子、牛脚琴等。
3.3 生态优势
以试验获得的320组数据为例,查全率R为100%,查准率P为96.15%.在训练过程中,由于每一批内训练样本的顺序固定,模型在最小化误差的情况下会略微偏向于顺序靠前的样本.如图5所示,超平面在已经区分了两类物体的情况下更靠近水.这使得这个模型的查全率较高,对正例的预测精度较高.
3.4 人文优势
目前,黔东南虽然已形成以“两机场”、“两高铁”、“多高速公路”的立体交通格局,但是,仍要加大对旅游交通的建设力度,努力打造交通深入各个旅游小镇甚至村落的局面,不仅要做到缩短黔东南与外面世界的距离,也要做到缩短黔东南内部联系的距离,使各城市与各个村落间联系得更为紧密,出行更为便捷,全力打造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体系。
4 全域旅游产业的开发策略
4.1 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新
黔东南的文化旅游是具有少数民族聚居特定区域内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据统计,全州较著名的红色旅游革命遗址有85处。还有一些具有历史气息的村落或城镇,形成古村古镇游,如下司古镇、镇远舞阳古镇、黄平旧州、锦屏隆里、黎平德凤、锦屏文斗、丹寨石桥、天柱三门塘等。
4.2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创建覆盖城乡一体化的交通服务系统
黔东南是以苗族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再加上其它少数民族,大概有33个民族居住于此。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特色,独特的建筑艺术等构成黔东南多姿多彩的旅游景观,多样的民族节日和民族文化习俗,也是黔东南发展全域旅游的一个重要基点。
4.3 创新融资平台,打造金融与生态一体化的融资环境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发展水平极大提高,融资规模持续增长,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生态环境也不断优化,人们开始追求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在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中,一部分城市购买力逐渐趋向农村,所以,在民族文化旅游地区,需要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再适当的发展旅游经济,使生态化与金融一体化发展。
4.4 更加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发展旅游资源有助于经济的增长,但现如今,人们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总是忽略对地区的保护,地区的民族特色也随着人们的不重视逐渐减弱,民族的一些习俗或文化也缓慢丢失。所以,发展旅游使经济增长的同时,对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也应给予大力保护,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的推动下发展得更有生机与活力。
4.5 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倡全民教育,倡导文明礼仪发展
加大对幼儿、青年的教育投资,大力培养旅游建设方面的人才,并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使他们才华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得到全面的施展。提倡农民自觉学习普通话和旅游知识,了解当地旅游产业建设发展,大力倡导文明礼貌、法制观念,使人们都能成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睦邻里的新一代文明公民,并通过开展民族文化旅游促进村落的文明进步,使文明礼仪与旅游开发和谐一致发展。
4.6 大力发展旅游业与产业相融合,提升就业水平
通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把一些发展较落后,没有新兴支柱产业的地区,以“三农”资源作为旅游的开发项目,发展新式农业产业,再提倡当地居民以乡村旅馆、乡村手工艺作坊、旅游运输等当地所具有的原有资源作为当地的新兴发展产业,既能使当地民众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也能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可以更直接有力的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5 结语
发展全域旅游对黔东南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黔东南应跟随时代进步的步伐,全面发展全域旅游,使人们努力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促进城市内部的旅游建设,完善旅游地设施,促使城市的发展和旅游景观建设和谐一致,搭建全域旅游一体化服务平台,促使黔东南达成全景、全时、全业、全民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汤少忠. “全域旅游”驱动因素与发展模式[N]. 中国旅游报,2014-06-04(014).
[2]王庆生,张行发.全域旅游开发的若干思考[J].城市,2017(7):56~61.
[3]戴伦照.浅谈黔东南旅游资源的开发[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5):99.
[4]何 武.民族工艺技术文化在旅游经济中的运用模式研究——以贵州黔东南丹寨为例[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1):112~114.
[5]王 鑫.武陵山片区县城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比较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42~147.
收稿日期 :2019-03-27
作者简介 :金仕琴(1997-),女,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学生。
通讯作者 :董 彬(1978-),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地理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9)11-0261-02
标签:黔东南论文; 全域旅游论文; 发展论文; 开发策略论文; 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论文; 菏泽学院郓城分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