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云南 建水 654399)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入住我科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值、PaCO2值)变化、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CO2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aO2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PaCO2值低于对照组,PaO2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能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164-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为特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合并呼吸衰竭时,甚至导致死亡[1]。在治疗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的关键[2]。我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80例2012年11月-2015年12月入住我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5~85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6~20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6~84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6.7~1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即吸氧、抗感染、解痉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机参数设置:S/T模式,经面罩或鼻罩正压通气,呼吸频率调节在16次/min左右,吸气压8~20cmH2O,呼气压4~8cmH2O,氧浓度在30%~45%之间。通气时间5~7天,每天8~20h。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调整呼吸机参数及氧浓度,维持氧饱和度在90%以上。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变化情况。治疗效果判定标准:(1)显效:患者不再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PaO2、PaCO2、SPO2等水平恢复正常;(2)有效:患者仍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但明显得到的改善;PaO2、PaCO2、SPO2等水平基本接近正常;(3)无效:无症状和检测指标改善者[3]。总有效率(n%)=显效率(n%)+有效率(n%)。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值、PaCO2值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CO2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aO2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PaCO2值低于对照组,PaO2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呈进行性发展,患者仅可通过药物延缓病情进展速度及生存时间,吸氧、改善通气、抗感染等保守治疗方法,效果不佳。重症患者,需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3],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损失,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且给患者造成较大经济负担。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显著减少机械通气的副作用,增加患者自主呼吸功能,提升肺泡气分压,扩张气道,改善通气[4]。避免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而导致的相关性肺炎、气压伤等严重并发症,且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死亡率低。本次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研究组PaCO2值低于对照组,PaO2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显著疗效。
综上,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能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诊疗,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36(2):484-491.
[2]籍佳琦.家庭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疗效的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
[3]陶明.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发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华医学丛刊,2012,4(3):46-47.
[4]孙岚英.双水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42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01-2220.
论文作者:莫永跃,沈瑛,周旭明,张家庆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呼吸论文; 疾病论文; 呼吸机论文; 阻塞性肺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