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合院类产品在别墅市场较为热门,低层高密的布局特色有别于高层商品房过于隔离、缺乏邻里交往的缺陷,对主流居住产品市场形成有效补足。而究其发生、发展的成因可以发现,“文化”与“人居”的核心观念是其受到好评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合院产品,低层高密,庭院情结
随着近年地产的兴盛发展,土地、景观等自然资源日渐稀缺,可供建设的居住类用地已越来越稀有。国土资源部在2003年颁发的《国土资源部关于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紧急通知》中,明令禁止“5年内停止别墅类用地供应”;时至2016年10月份,国土资源部重申停止别墅类供地的审批及手续办理,同时宣布对联排别墅、低密度花园等项目的审批也将进一步控制。在此政策背景下,引入了“低层高密”的合院类别墅产品,又因其对土地的高效利用和根植于内在的“庭院文化”而被开发商与市场双向接纳。
1.合院式别墅的功能特点(此处选取L型平面布局的院墅为例)
实际上,在应对政策变动中,开发商的产品研发团队创新出了多种平面组合形式,如L\T\Z合院系列等,此处主要选取L型平面形式进行阐述。相较于联排别墅的前后院,合院式别墅的庭院更具有“院”的实际意义,比前者更具有空间私密性与秩序感,L型布局的平面房间都朝向院子,“庭院”真正成为住户起居的承载主体。
如下右图所示,L型合院别墅的空间序列:1玄关-2起居厅-3交通核-4餐厅厨房-5庭院
始于庭院、汇于庭院,东西入户,首尾相接的环线布局营造出灵活完整的室内外动线联系,在居住趣味性上优势明显。
各功能房间朝向合理,南向起居厅、南向明厨、餐厅开敞明亮与室外庭院互动紧密,交通核及卫生间位置合理,动静及洁污分区明确。
主卧、次卧位于二层及以上,空间设计上适当利用挑空及夹层处理,使得整个居住空间丰富有机,“立体庭院”的空间趣味性要高于普通联排别墅的居住体验感。
其次,合院别墅在室内外空间的人文感要优于普通联排别墅,是真正可以将“庭院”的意义做到实处的设计。而L型的布局形式在私密性上要更加高于 宁波海月甲第项目资料(图片来自网络)其他种类的布局:同组的两套户型,L型长边共用,庭院位于东西两端,很好地避免了两户之间的视线干扰,省略了两庭院之间的高耸隔墙,各自享有独立的庭院空间,如此设计,是在初始围合式合院的基础上做了优化,围绕庭院的生活理念得到了极致的发挥。
2.传统文化中的“庭院情结”与“人居理念”
“庭者,堂阶前也;院者,古人赋予其周垣也。”—— 《辞源》
庭院,即建筑与围墙或廊庑相互围合而成的空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有”指围合结构,“无”则是庭院空间。
古人寄情山水,以物比德,“道法自然”的人居理念将庭院作为修身养性的处所。春赏百花秋赏月,夏享凉风冬观雪,古代的文人与能工巧匠,在庭院内恣意营造着内心对自然和生活的眷恋,亭台楼榭、假山顽石、鱼水花木,考究至极。更有“屋后栽竹,厅前植桂,阶前梧桐,转角芭蕉”等约定俗成的理园规则,使人们在疲惫的现实生活之余,能够潜心修园,内心获得片刻的欣慰、欢愉与平静。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庭院”在文人心中一直扮演着心灵载体的角色,也是构成中国古建筑的核心元素。中国古建筑之所以能够体现“天人合一、阴阳合德”等传统文化思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借由庭院作为载体,庭院不仅仅是自然的缩影,更是将自然、建筑、人三者融为一体,在一方庭院中有虚有实,有明有暗,有阴有阳,寄情于物,感受自然。
这份对于庭院的依赖之情,在社会动荡时期尤甚。不愿同流合污的文人郁郁不得志,便将所思所想寄予诗歌风雅,悠游与山水之间或蛰居于自家宅院,“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3],绵长而清幽的隐士文化逐步衍生出了造园的社会风潮。
【明】谢环 《杏园雅集图》(节选)
此后,理园的“庭院情结”便根植于中国文人的精神骨髓中。进而在国运昌隆时期,达官显贵的聚会交友之所也往往借助于设计精妙的庭院。如左图所示,是明代谢环所绘的《杏园雅集图》[4],此卷描绘了明正统二年(公园1437年),内阁大臣杨士奇、杨荣、杨溥及画家等十人在杏园聚会之情景。同时还描绘了杏园的环境风貌、临时设置的家具、游乐具、炊饮具等。画家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再现了一副封建社会高级官僚和文人宴乐的历史画面。
庭院中的古木花草、仙鹤鸟居、假山叠石、藤蔓树篱…无一不展现了杏园的谐趣精妙,而几位宾客在园中的站座攀谈更是与庭院和谐相合,人与场所的交融互动,在这幅图景中被描绘到了极致。
3.院落的人文需求在合院式别墅设计中的体现
直至今日,国人对庭院式生活的想往依然拳拳深情,闲雅富贵也好,奔忙清贫也好,但求一方天地,一筑小屋,一围庭院,院中清茶煮酒,三五好友闲话巴山,偷得浮生半日闲。
居住建筑发展到今天,已经研究出各种类型的居住空间。
这些居住空间相较于古建筑,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城市人的生活习惯与社会群居要求。之所以被称为“立体庭院”是因为其空间构成在竖向不同高度上做了有别于传统古建筑庭院的 设计手法。在首层布置了主体庭院,二层局部做退台处理,让出一方露台供二层主卧室形成室外空间,空间继续向上到达第三层,在南向让出宽阔露台,形成空中庭院,与首层主体庭院相互呼应,为上层居住空间提供享受庭院的可能性;此外,如图的拼接方式将户与户之间的干扰降到最低,隔音效果也远高于仅靠一墙相隔的普通联排别墅,且各户朝南,各栋均不超过三层,可以保证庭院与主要使用房间的充足光照。
总结:“庭院”是根植在国人血脉中的心灵居所,从古代的文人雅士到今日的现代城市人群,拥有一方小院几乎是所有人心中对于归属感的具象化代表,理园、独处、聚朋、煮酒、饮茶、纳凉……庭院承载着一个人对于宅第生活的全部期待,这也是设计优良的合院式别墅能够被市场充分认可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出自《道德经》老子著,原句节选:“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出自《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原句节选:“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出自《归去来兮辞》作者陶渊明,原句节选:“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4.《杏园雅集图》明代名画,谢环(绘)画幅纵37厘米,横401厘米,藏于镇江市博物馆。
论文作者:杨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庭院论文; 别墅论文; 空间论文; 文人论文; 国土资源部论文; 布局论文; 自然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