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初级中学小学部 250111
语文课姓“语”,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
语文味是什么?“语文味”是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它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那么,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呢?我刚读过江洪春老师的文章,他说得很对:“既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内涵,体会其思想感情,又要引导学生去领悟语言表达的特点、作用、效果,并使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让学生能够从语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有机统一中,感受到语言的力量,语文的魅力。”
简言之,就是“文意兼得”,如何体现这一点呢?我重点在语言训练上下了点功夫。
一、字词教学的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理解好重点字词对理解课文有较大的帮助,也是语文基础教学的一个小重点。以《晏子使楚》为例,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查字、词典读准“不中用、大夫、为难”的音;可以结合课文让学生理解“瞅”和“看、盯、瞪”等词语的异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品味描写“笑”的不同词语“冷笑、陪着笑、笑嘻嘻、得意洋洋的笑、取笑”的意思。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是很好的方法,不能照搬字词典的解释。如在《掌声》这篇课文中,“忧郁”和“歧视”可以放在一起来指导,这两个词虽然都是在课文的后半部分才出现,但含义在前半部分已经显露出来。例如第一自然段:“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其实就是英子忧郁的表现,而英子为什么会这么忧郁,上讲台时又那么犹豫呢?就是因为英子很自卑,害怕同学们歧视她。在这样的语境下来理解“歧视”,学生就能知道这里“歧视”的意思是“看不起她”。教学中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让他们学会在具体环境中感悟学习与运用语言的韵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高。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正音、析形、解义,将字词教学落实扎实,突出基础训练。
二、品词赏句的训练
在比较中品词赏句是我常用的一个方法,因为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中,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语文味才能得以体现。如教《泊船瓜洲》,在学生理解诗意后,引导他们赏析诗句时,我问学生:“这首诗里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句诗中,这个‘绿’可以换成哪些词?”学生说:“可以换成‘到、吹、过、来、刮、入、满……’”我问:“ 为什么诗人不用这些字,而用‘绿’字?”通过比较,学生很快就懂得那些词只写出风的动态而已,没有写出江南的生机和美。而‘绿’字不仅写出春风的动态,还写出了颜色的变化,仿佛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画面,充满勃勃生机的美,也尽情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美景的思恋。
如果我们树立了“文意兼得”的理念,就会想尽办法来寻找教材中那些语言训练的点,如:《猫》一课中,写猫贪玩的一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句话中有三个语气词,很有特点。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读读这句话,提出:这句话中有一个特点,看看谁能发现?学生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有的同学就发现这句话里有三个不同的语气词,我紧接着提出:如果我们把这三个语气词:吧,呀,呢去掉,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同学们经过对比,进而体会到:有这些语气词,作者那种责怪中带着喜爱,还有点溺爱的感情就表达出来了,如果没有这些语气词,就只有责怪没有喜爱之情了。
这些都是一个“点”的训练,我们在语文教学中, 力求点上着力,点上突破,点上求效,这样的关键字、词、句、段、标点,每篇课文都有,关键是善于发现,找到它,精心设计好,用好它。
三、读写结合的训练
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进行写的训练,是在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是在用语言赞美美好的心灵,赞美美丽的大自然,赞美金色的童年……这些像春雨一样无声无息地进入了学生的心田,轻轻震撼着他们所不知道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又一次得到完美的统一。
如教完《只有一个地球》我设计三个写作训练:
(1)用“璀璨、刀绞、毁坏、保护”四个词写一段呼吁人们爱护地球的话。
(2)结合课文内容和现实生活,以童话形式写一篇题为《地球母亲哭了》的作文或写一篇读后感。
(3)写两条保护环境的公益宣传语。要求主题要突出,语言要精练。
语言训练中的“训”是教导,是老师的事,“练”是练习,是学生的事。语文教学中的训练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技能的实践活动。当然,语文课堂还需要教师先要走进课文,在课文中尽情地领悟语文味,然后,有方法地引导学生将“读”、“品”、“写”有机结合起来,融于一体,那么,就能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人物独特的个性和美好的情操、作者深邃的思想,这样语文味就最浓了。
论文作者:王殿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语文论文; 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语气词论文; 语言论文; 这句话论文; 江南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