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毛泽东的探索和邓小平的业绩 薄一波答中央文献研究室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室论文,业绩论文,中央文献论文,薄一波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九九四年十月十一日)
中央文献研究室正在拍一部反映小平同志生平业绩的电视片,要求采访我。提了四个问题,答复如下:
问: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功绩与失误。第一代的探索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探索的关系。
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我在《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对毛主席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作过详细的记述;去年十二月,应你们邀请,在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我作了长篇讲话,集中谈了毛主席探索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伟大功绩。在此之前,去年十月,在回答中央党校《党校论坛》记者问时,我对毛主席的探索(包括他的失误在内)和小平同志的探索之间的关系,作过比较系统的回答。今天,只讲两点:
第一点,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功绩,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一系列论述,包括两类矛盾学说、关于主要矛盾转化理论和工作着重点转移的决策、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即《论十大关系》、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所表述的重要思想。这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社会主义社会所取得的科学成果,是对那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没有矛盾的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现在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同志的错误在于违反他自己正确的东西。”小平同志这句话,言简意赅。毛主席的失误是探索中的失误,这跟照抄照搬别国模式的失误,性质是不同的。探索本身就意味着有风险,有成功或失败的两种可能性。毛主席是伟大的探索者,探索中的失误对于后继者的继续探索仍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作为无产阶级伟大战略家的毛主席,当他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弊端后,第一个站出来力图冲破这个模式,走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个实践本身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何况在探索初期还提出了那么多新的思想和观念。遗憾的是,受历史和认识的局限,真理超过一步,便变成了谬误。比如,毛主席想早日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这当然是对的,但采取的方法不对,急于改变农村生产关系,搞“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几千万人上山“大炼钢铁”,用的是土法炼钢,违反了经济规律,造成极大损失,这就错了。又如,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这也是正确的,但把它说成是主要矛盾,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甚至提出资产阶级就在党内,因而发动“文化大革命”,这就大错特错了。我们研究党的历史,不仅要看到前人探索中的失误,更应研究失误发生的原因以及应从中汲取的教训,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第二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伟大成果,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的产物,小平同志对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以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为先导,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果不首先冲破“两个凡是”和思想僵化的牢笼,一切都无从谈起。接着,进行了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平反一大批冤假错案,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与此同时,正确地评价毛泽东思想,确立了毛主席的历史地位,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正如小平同志所说,这次历史性的转折,“中心点是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推动了城市改革的步伐和沿海开放的态势,党的十三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迈开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全党终于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条道路,继承了毛主席探索的积极成果,扬弃了他老人家探索中的失误,并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有新的创造,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始于毛,成于邓;继往开来。这就是我对第一代领导集体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探索相互关系的理解。
问:六十年代初期,小平同志为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薄:这期间,小平同志任党的总书记,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决定,负责处理中央的日常工作。可以说,整个国民经济调整都与他的努力有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当时我负责主持国家经委工作,主管工业、交通。今天就侧重谈一下他在这方面的贡献。
一是领导制定《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即《工业七十条》)。如果说我国农村比较快地从“大跃进”的灾难中走向恢复,主要是得益于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农村六十条》,那么,工业战线的调整和整顿,则得益于小平同志亲自主持制定的《工业七十条》。《条例》的产生,是经过争论的。小平同志的指导思想,是恩格斯在《论权威》中讲的“想消灭大工业中的权威,就等于想消灭工业本身”。根据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千百人的意志服从于统一的意志的特点,《条例》强调了以厂长为首的全厂统一的生产行政指挥中心及其责任制,限制了企业党委对生产行政工作的过多干预。规定车间、工段不实行党委、支部领导下的车间主任、工段长负责制,专职机构不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科长、室主任负责制(当时有人提出反对,说这与毛主席历来主张的党支部建在连上的精神相违背,是错误的。小平同志未予理睬)。确定企业党委的首要职责是保证完成国家计划和上级行政主管机关布置的任务。虽然保留下“党委领导下的行政管理上的厂长负责制”的提法,但小平同志强调,“党委书记要做甩手掌柜的”。实际上是要实行厂长负责制,这对工业的整顿,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二是倡导专业化和协作,反对“小而全”、“大而全”。小平同志曾跟我多次谈过,二十年代初,他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是真正在工厂当过工人,在机床上工作过几年的,因而对现代化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有切身的感受。他以法国的工厂为例:许多小工厂都是专业化的,它的产品提供大工厂使用;就是小工厂也有协作、分工,许多零部件按统一的图纸协作生产,组装起来,就是一部机器;至于专业设备也不是每个厂都有,但可以有偿使用。这样用人少,效率高。他历来主张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按专业化和协作的原则,来改组我国的产业结构,以振兴工业。
三是积极支持试办托拉斯。早在六十年代初,小平同志就提出组织托拉斯的问题。稍后,经委在向中央汇报这一问题时,毛主席讲过,目前这种按行政方法管理经济的办法,不好,要改。少奇同志说,资本主义管理企业的经验、特别是搞垄断企业的经验要学习。周总理指出,托拉斯要按照经济的办法来办,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来管理。那次试办托拉斯,虽然尚未铺开就中断了,但它表明,从那时起,我们就试图摆脱苏联管理企业的模式,这不能不说是一次改革的尝试。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今天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
问:应该怎样正确理解“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名言。
薄:这是一句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话。一九六二年七月七日,小平同志在接见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时,是这样讲的:“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说的打仗。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这句既深刻又形象的话,本来是正确的。但在当时党内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却“惹”来了许多“横祸”。先是作为鼓吹“包产到户”刮“单干风”来批(当然还没有指名批评谁了);“文化大革命”中,上纲为“猫论”,把它说成是所谓“唯生产力论”大加鞭笞,弄得风风雨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约是八十年代初期,我曾就此事请教小平同志。他说,当时,国家很困难,谁能想办法渡过难关就是好样的。话没有错。目的是鼓励生产、恢复农业,没有别的用意,也没有什么用心。你们问应该怎样正确理解这句话?我认为这句话的真谛是讲,制定党的政策,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愿望,采取灵活的办法,目的是调动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达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目的。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获得极大成功的事实,生动地说明了改革开放,搞活经济这些政策的威力,这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小平同志六二年提出的办法的延伸和发展。当然,采取搞活经济的政策,决不意味着可以不择手段的胡来,甚至可以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小平同志讲过,“所有这些政策的基础,就是四项基本原则,对此我们更是不会改变,不会动摇的。不然的话,我们的社会就将是一个乱的社会”。政策的灵活性和战略目标的坚定性是有机地联在一起的。“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问:小平同志关心和支持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一些情况。
薄:这一个问题,似应请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同志来谈,他们是当事人嘛!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许多篇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就是谈的这个问题。其中有几次谈话我也参加了。概括起来,是否可以用“积极支持,热情帮助,寄予厚望”十二个字来表述。
早在一九八九年政治风波尚未平息之时,小平同志就提出,要改换领导层,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要求第三代领导人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要继续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连语言都不变。要扎扎实实做几件事情,以取信于民。风波刚平息,小平同志就强调,要有意识地维护一个核心,也就是现在大家同意的江泽民同志。只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有一个好的常委会,只要它是团结的,努力工作的,能够成为榜样的,就是在艰苦创业反对腐败方面成为榜样的,什么乱子出来都挡得住。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人民的命运需要有这样一个领导集体。当新的领导集体已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小平同志便提出自己退休,让新班子独立思考,放手工作并提议江泽民同志任军委主席,再次强调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对于不听中央、国务院话的,处理要坚决。并针对东欧、苏联出现的动乱和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图谋,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的战略方针。谆谆告诫,首先中国自己不要乱,认真地真正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中国大有希望。要顶住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纳入资本主义轨道的逆流,旗帜鲜明地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当三年调整告一段落,我国的改革开放即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之时,小平同志不顾八十八岁的高龄,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对一系列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极其重大的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为十四大的胜利召开奠定了理论和政策的基础。
我认为,小平同志对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支持,从根本上说,是要把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下去,是跟他指出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旧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人口众多、发展又很不平衡的农业国。要在这样的国度里,实现现代化强国的梦,不是一、两代人的奋斗就能实现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经过千辛万苦,艰难曲折,终于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创建了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人民翻了身;以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往开来,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并为胜利地实现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理论和政策的基础。以实现“小康”为目标的第二步,是关键的一步。这付重担已经交给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小平同志退下来后,仍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给予指导。以一九九二年春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批重大的改革措施已经顺利出台,经济发展的势头,总的来说是好的。中央正按照小平同志的期望,正确处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等事关全局的大课题,为稳步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奋斗。如果这一步战略目标实现了,就为下一步目标奠定了物质基础。再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到下个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百周年之时,我们的国家就可以由发展中国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时,我们“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任重道远。关键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做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当然,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新的实践要求我们回答新的问题。我们要在不断地解决新矛盾中,坚持和发展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只有坚持,才谈得上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而要做到这一点,取决于要有一个好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一是必须有一个好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特别是它的常务委员会。这个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组成、实行党的集体领导的机构,就是有治国能力和权威的党中央;二是在这个领导集体中还必须有一个在斗争中形成的核心,即列宁讲的“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领袖人物,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有一个能压住阵脚的人物。国内和国际的经验都说明,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需要几十年的时间,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异常繁重的复兴经济的任务,需要具有现代化意识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强人治国。“各路诸侯太多,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各自为政”只能丧失发展机遇。要正确地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继续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同时,需要有高度的集中统一,自觉地维护中央的权威,做到“全国一盘棋”,才能办成振兴中华的大事。
我就谈这些,供你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