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棚甘蔗套种菜用大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通论文,甘蔗论文,大豆论文,大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海安县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其中大棚甘蔗套种菜用大豆模式目前栽培面积已达300亩。每亩可产甘蔗2700~3000根、菜用大豆700~800公斤,甘蔗以每根4.5元计算,产值为1.215~1.35万元,菜用大豆以每公斤6元计算,产值为4000元左右。除去投入成本,甘蔗套种菜用大豆栽培模式每亩纯收入达1.3万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该模式具有多方面优势:一是增加了地面覆盖,可以控制杂草;二是菜用大豆通过根瘤菌进行生物固氮,可以为甘蔗提供氮源;三是菜用大豆根系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甘蔗生长;四是菜用大豆收获后将其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用地养地;五是利用大棚种植甘蔗,可以减轻蔬菜连作造成的土壤盐渍化。
品种选用 套种的甘蔗品种要求具有株型紧凑、叶片窄直、分蘖力强、丰产性好等特性。在南通地区进行甘蔗生产,应选择适合北方栽植的甘蔗品种。试种结果表明,大灰种、土炮、黑果蔗5号是适合海安地区种植的甘蔗品种。这些品种生育期200天左右,抗寒、耐旱、耐涝、抗倒性强,喜大肥大水,病虫害少,株高2.5~3米,成品蔗长1.2~2米、茎粗4~6厘米、节间长12厘米左右,表皮紫黑色,皮薄肉脆汁多,含糖量15%左右,每条重1.5~3公斤。套种的菜用大豆品种要求具备植株偏矮、株型直立紧凑、耐阴性强等特性,生育期应在100天以内,本模式中选用的是绿领特早菜用大豆。
整地做畦 甘蔗需肥量大,要重施基肥,结合深耕(耕深25~35厘米),每亩施羊粪1500公斤、45%三元复合肥1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播前以宽6米、长70米为标准建立钢管大棚,外覆薄膜,以利于前期保温保温。种蔗前整地做畦,每棚2畦,畦面宽2.8米,棚中间畦沟宽40厘米、深30厘米。做到“三沟”配套,沟沟相通。
适期播种 菜用大豆于1月上中旬播种,每亩用种量4公斤,在甘蔗行间和大棚外侧各播种1行,每畦播2行,穴距15厘米,每穴3~4粒,每亩7500株。甘蔗于2月15~20日播种,选择均匀粗壮、蔗芽饱满、无病虫害、不抽侧芽、直立、25~35厘米长的新鲜梢部做种,每亩准备有效茎2700~3000根。将叶鞘剥净,每根种茎留5~6个芽(出苗后挑质量好的芽留3~4个)。种茎切好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泡5~6分钟。在整平的畦面上开沟播种甘蔗,行距1.2米左右,深10~15厘米,开沟槽内施入敌百虫等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将种茎顺着沟槽方向排好,覆土3~4厘米厚,再覆地膜,以保湿促齐苗。播种以不露种为好。甘蔗萌芽要求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
苗期管理 菜用大豆子叶顶土后及时破膜放苗。甘蔗芽出齐时查苗补缺。蔗苗有3~5张叶片时(株高70厘米左右),结合中耕松土每亩施尿素3公斤,并进行小培土,将根部盖住。蔗苗有7~8张叶片时,结合中耕松土每亩施尿素4公斤,并摘除下部老叶。蔗株有2~3节时仍有迟生分蘖,应及时清除。甘蔗苗期土壤湿度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左右为宜。
田间管理 菜用大豆开花结荚期勤浇水,保证水分充足,初花期每亩施尿素10公斤,结荚鼓粒期叶面喷施0.4%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溶液2次,甘蔗茎伸长期生长最快,要求平均气温在20℃以上,其间一般施肥4~5次,以氮肥为主,一般每亩施纯氮25公斤,同时适当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水,提倡轻水灌溉,避免大水漫灌,保持土壤干干湿湿,以湿润为主;及时剥除“离茎叶”,顶部向下留4~5张真叶即可。甘蔗生长后期,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每亩施复合肥10~15公斤,保证土壤湿度,及时剥去下部的枯叶、老叶。
防治病虫 菜用大豆苗期注意防治蚜虫,结荚鼓粒期防治豆荚螟。甘蔗注意防治螟虫。7~8月结合病虫防治,每隔15天喷一次赤霉酸溶液,共喷施4~5次。
及时收获 海安地区甘蔗10月下旬上市。气温降至0℃时(初霜期,在11月下旬),将甘蔗收获后储藏。储藏窖深1.5米、宽6米,上搭建钢架大棚。将甘蔗捆直接放入窖内,直立。在钢架上覆盖薄膜,使棚内温度保持7℃~8℃。遇低温或阴雨时棚外及棚内甘蔗捆上都要覆盖草帘。
联系电话:025-8439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