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对新的教学要求,数学老师已经尝试用新课程的理念去指导教学。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数学练习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如果训练不讲究科学,盲目求多,搞题海战术,机械重复,攀高求难,就违背了能力培养的规律,进而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应该是以科学为先。究竟如何科学地进行练习设计呢? 1 基础性是设计的主导
新课程理念强调"小学数学课程必须突出体现基础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则是基础性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通过学习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基本运算技能、思维技能、推理技能、操作技能等。这些必须让学生学好、用好。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力求把握"双基",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与升华。
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再加上数学课堂中的练习时间最多也不过10来分钟,能够将课堂内所讲授的知识的最基本的东西掌握就是成功。针对本节课的关键点优化设计,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2 娱乐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数学练习的设计应为学生的发展和转变服务,练习题由统一规格向存在差异转变。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多种练习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情感由"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拄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
例如:我在教授口算乘法时,我将答案分发到同学们手中,我自己拿出口算卡,让拿着相对应得正确答案的同学迅速举起手中的答案。这样大家的积极性特别高,所有同学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在课堂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像这样的练习,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3 联系生活重应用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华能集团来我校进行爱心助学活动,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练习本。我给同学们发本时,我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让他们帮我解决:老师这里有300个本,90个硬皮本,210个软皮本。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分给全班28名同学合适?这时同学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同学是将28名同学看成30个,然后用除法得每人分3个硬皮本,7个软皮本,剩余的给得星星多的同学。有的是按小组分。八个小组一个小组分10个硬皮本,20个软皮本,把剩余的再分配。还有的说用加法,28+28=56 56+28=84,这样是每人分三个,还剩6个,等奖给星级学生……。同学们的思维特别活跃。我想这如果是单纯的一道练习题,同学们肯定没这么高的兴致。
而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4 开放练习挖潜力
有效地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这种开放性问题具有很高的创造教育价值,极富挑战性。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
例如:我在讲授统计的时候,我分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统计图,让学生做一张统计图。结果学生的统计图交上来的时候,我才发现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能做的相当好。有的同学统计自己每周得星星的数量,有的同学统计自己得优的数量,还有的统计爸爸做饭次数的……,花样百出,做的十分认真。
只有在完全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才能被激发,才能在巩固新知的同时萌发出创造的火花。像这类题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变性的特点,既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创造的空间,又为学生提供了讨论、交流、调查等多种学习方式。这样的开放性练习能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标特别强调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练习课上,学生不应是进行专项训练的机器,而应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对于新学的知识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动口、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实现从已知到新知的转化,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总之,数学练习应该是数学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数学课程意义的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我们对数学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滕东.多媒体时代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7(22):81-81.
[2]初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途径和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124-125.
论文作者:马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同学们论文; 同学论文; 开放性论文; 知识论文; 思维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