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等职业论文,心理因素论文,欠发达地区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03)05-0032-05
一、问题的缘起
本文中的欠发达地区是一个既包括约定俗成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也包括东部或中部地区的农村,它涵盖的人群是占我国全部人口80%的农民。
按照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当地居民的家庭状况和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很多专家学者和政府机构的领导都认为,欠发达地区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最好的选择,欠发达地区的初中毕业生和家庭选择职业教育也是最理智的选择。可实际的情况却与人们预想的并不一致,在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非但没有出现令人欣喜的发展局面,反而出现了连续的滑坡,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和在校生人数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可以说,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几近崩溃的边缘,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的火热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是不是欠发达地区不需要职业教育?不是的。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呢?时下流行的观点有:普通高校的扩招带动普通高中的扩招,使很多原来只能上职业学校的学生现在可以到普通高中读书,在初中生源一定的情况下,上普通高中的多,上职业学校的就少;贫困是很多家庭负担不起上职业学校的费用,一般情况下职业学校的费用要比普通高中的费用高;职业学校本身质量不高,成为实际上的“二流教育”,与2002年教育部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11条内容相差甚远;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就业后没有优势,据研究,在适应职业岗位需要和应付工作中不断变化和更新的技术方面,职业学校毕业生并不比普通高中毕业生强。[1]应该说上述因素都会影响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但笔者认为,我们在分析欠发达地区要不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发展的问题时,也应该考虑一些非经济因素。[2]
经济因素是人们最容易考虑的因素,也是重要的因素,但是光有经济因素不能令人心服。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也不能解释为什么贫困地区或者并不富裕家庭中会表现出强烈的普通高中偏好[3]。在对现实的观察中,我们一再发现没有经济负担和有经济负担、他们的子女似乎又都适合接受职业教育的家庭,都没有选择职业教育的现象;与一些职业学校的校长座谈时,他们也经常提出这些疑问。同时,高校扩招也并不必然导致职业教育萎缩,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的入学率都很高,同样他们的职业教育发展得也很好。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欠发达地区的初中生选择上普通高中或不上学也不上职业学校呢?我们可以把初中生选择这样而不选择那样看作是人的一种主体行为,这种行为是受什么支配呢?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行为是受其思想支配的,即所谓的“脑袋决定屁股”。特别是人们主观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这些意识形态的东西影响着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根本看法,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所谓价值观即人们认为是值得肯定和接受的那些主意和看法,爱国主义、平等、自由就是一种价值观。信念即人们认为是真理的那些主义。真理是相对的,是形成人们对客观情况的认识时被当作标准和尺度的那个主义,它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人们得把它当作真理来接受,这就叫信仰。所谓态度,是一个人对自我、对他人乃至对整个社会作出肯定或否定反应的一种倾向性表现。厌恶战争,反对专制,热爱儿童,对婚姻淡漠,无一不是人们的态度。价值观、信仰和态度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影响着人们对客观社会现实的主观看法,在这些主观看法的支配下,人们作出各种各样的选择和决策。我们认为,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态度、价值观、同辈群体的看法等因素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对职业教育的取舍,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实际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的内容
正如上面所说,人的行为受价值观、态度、信仰等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选择受他们对职业教育的态度、价值观、看法的影响。所以,我们主要调查欠发达地区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态度和看法,以此解释人们的行为。为此,我们确定了三种人为调查对象:职业学校教师、在校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学生家长。因为他们与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他们的态度和观点基本代表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看法。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何看待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社会地位、职业教育的作用、受教育的期望、职业教育与就业的关系、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意识和士气、学生的学习态度等。
(二)调查的方法
调查时间为2002年10月~2003年7月。我们选取甘肃省的通渭县、贵州省的惠水县和安徽省的金寨县为调查地点。选这三个县的原因首先是因为课题主持人与上述三县有过合作,有认识的人可以帮助我们实施研究。其次是这三个县都是贫困县,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方式仍以畜力耕作和重体力手工劳动为主,农民人均收入在1700元左右(实际情况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据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说,上述三县在2000年都基本实现“普九”的目标,每一个县只有一所职业中学,都在县城里,并且都面临招生困难。上述三县的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主要采用问卷的形式,问卷内容因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其中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各占200份(职业学校的教师数量少)、400份、400份,回收有效教师问卷191份、有效学生问卷395份、有效家长问卷384份,回收率在96%以上。填写问卷的教师不仅包括教师,也包括职业学校的非教师人员。填写问卷的学生性别比基本上接近50%,按照班级花名册随机发放的,不考虑学习成绩的因素和家庭出身等因素。填写问卷的家长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主家),90%以上是农民(包括兼业者),家长并不完全是填写问卷的学生的家长。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几次小型的座谈会和非结构性访谈,对问卷设计的问题进行调查,以便对问卷结果进行印证。
三、调查结果
(一)职业学校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调查结果
1.您认为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重要吗?
(1)很重要(13.3%);(2)重要(16.4%);(3)无所谓(38.5%);(4)不重要(22.6%);(5)很不重要(9.2%)。这说明职业学校教师并不看重职业教育。
2.您自己对职业教育有多大兴趣?
(1)非常有兴趣(5.9%);(2)比较有兴趣(8.1%);(3)还算有兴趣(12.7%);(4)不怎么有兴趣(52.7%);(5)一点兴趣也没有(8.6%);(6)不知道(12%)。说明大多数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没有兴趣。
3.有人说:“如果有更好的工作,他将辞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你怎么看?
(1)非常同意(31.3%);(2)同意(45.2%);(3)不同意(12.4%);(4)极不同意(4.2%);(5)不知道(7.1%)。大多数的职业学校教师并不认同自己的职业,仅仅是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这样的话,教师是没有积极性把工作做好的,教师士气低落。
4.您认为初中毕业后,学生应该到什么学校读书?
(1)普通高中(57.8%);(2)中师(13.7%);(3)中专或技校(11.5%);(4)职业高中(10.2%);(5)出外打工(6.8%)。最近几年,职业学校已经失去吸引力,包括以前还被看好的中专和技校,在国家不再包分配和就业难的形式下也不受青睐。
5.有人说:“目前的职业学校办学模式不适合农村的需要”,您认为:
(1)非常同意(51.3%);(2)同意(27.4%);(3)不同意(10.9%);(4)极不同意(7.8%);(5)不知道(2.6%)。大多数职业学校教师不认同当前的职业教育。
6.有的人认为,在农村,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致富,您认为:
(1)非常同意(12.6);(2)同意(25.7%);(3)不同意(39.8%);(4)极不同意(11.1%);(5)不知道(10.8%)。职业教育并没有给那些接受职业教育的人以安身立命的知识和技能。
7.改变农村学生的命运的出路有:
(1)考大学(51.7%);(2)当兵(11.4%);(3)上职业学校(8.8%);(4)打工(16.5%);(5)其它(11.6%)。虽然现在人的选择多元化了,但在广大的农村,人们还是认为考大学是改变命运的重要的出路。
8.您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什么程度的教育?
(1)初中(0.0%);(2)高中(17.5%);(3)大专(24.7%);(4)本科(44.3%);(5)研究生及以上(14.5%)。大多数职业学校教师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大专以上的教育。
(二)初中三年级学生对职业教育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调查结果
1.初中毕业后,您希望上什么学校?
(1)普通高中(48.9%);(2)中专(12.6%);(3)中师(17.2%);(4)职业高中(9.1%);(5)外出打工(13.2%)。很少的初三学生选择职业中学,在访谈中还了解到,初三学生即使选择职业学校,也是把它看作是最后的选择。
2.您认为接受职业教育是:
(1)很有必要(13.8);(2)有必要(15.7%);(3)无所谓(49.1%);(4)没必要(11.3%);(5)很没必要(10.1%)。大多数学生认为职业教育没有必要,这和前几年调查显示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接受职业教育是必要的结果[4]有很大的出入。说明过了几年以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您最希望自己接受什么层次的教育?
(1)高中(19.3%);(2)大专(37.4%);(3)本科(31.5%);(4)研究生及以上(11.8%),虽然他们大都是贫困地区的农民的孩子,也知道上大学是很困难的,他们还是希望能够上大学。
4.你村里的人考了大学或者你亲戚的小孩考了大学,你:
(1)非常羡慕(21.4%);(2)羡慕(33.7%);(3)一般(21.5%);(4)不羡慕(10.1%);(5)非常不羡慕(3.3%)。说明大部分学生都有上大学的愿望。
5.如果你考不上普通高中,你打算:
(1)复读争取再考(36.1%);(2)上职业高中(14.1%);(3)出外打工(37.1%);(4)在家里务农(5.4%);(5)其他(7.3%)
6.你的同学学习成绩不错,考上了普通高中,需要交一笔学费,但家里又比较困难,而职业学校免费,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办?
(1)通过借钱也要读完书(41.5%);(2)求助于社会相关部门,争取获得资助读完书(27.8%);(3)应该体谅家里的难处,回到家里干活(13.5%);(4)到职业学校就读(17.2%)。
7.如果有机会选择,您最想从事下列哪种职业:
(1)规规矩矩务农(6.2%);(2)进城打工(25.1%);(3)办厂(15.2%);(4)当干部(31.6%);(5)经商(5.3%);(6)其他(16.7%)。
8.您认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
(1)学习知识、技能(21.5%);(2)获得致富的信息(13.5);(3)摆脱在农村的命运,到城市里生活(48.6%);(4)满足兴趣爱好(11.4%);(5)其他(6%)。大多数初三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从农村到城市去,希望培养的学生能在农村的职业教育自然是不吸引人的。
9.您喜欢现在学校里开设的劳动技术课吗?
(1)非常喜欢(7.4%);(2)喜欢(11.5%);(3)无所谓(29.3%);(4)不喜欢(47.1%);(5)非常不喜欢(5.7%)。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农村初中开设的劳动技术课纯粹是应付,上课的时候,教师(其他教师兼)照书本念一下,或者干脆叫学生自习。
10.您在作决定干某件事时,首先是征求谁的意见:
(1)父母(32.1%);(2)老师(23.5%);(3)同学(37.7%);(4)其他(6.7%)。
(三)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调查结果
1.您最希望子女接受哪个层次的教育?
(1)初中(11.5%);(2)普通高中(27.3%);(3)大专(29.5%);(4)本科(27.1%);(5)研究生及以上(4.6%)。
2.您认为子女接受职业教育:
(1)非常有必要(15.6%);(2)有必要(17.5%);(3)无所谓(45.7%);(4)没有必要(18.1%);(5)非常没有必要(3.1%)。以上说明家长大部分有望子成龙的心态,希望子女升读普通高中,有机会考进大学,所以看不起职业学校。对于子女入读职业学校并不热心。
3.为什么不支持子女上职业高中?
(1)上职业高中低人一等(42.5%);(2)职业高中毕业后找不到工作(24.6%);(3)职业学校条件差,学生学习的没用(26.5%);(4)其他(6.4%)。
4.子女考不上高中,打算:
(1)设法复读争取再考(57.6%);(2)不上了,出去打工挣钱(26.2%);(3)上职业学校(13.7%);(4)宁可不读书,也不让孩子进入职业高中(2.5%)。可见,有很少的家长愿意让子女选择职业高中。
5.现在的职业教育模式与农村实际:
(1)非常适合(8.5%);(2)适合(7.4%);(3)无所谓(21.1%);(4)不适合(46.3%);(5)非常不适合(16.7%)。
6.如果自己的子女考上了大学,就会感到:
(1)非常高兴(51.3%);(2)高兴(33.4%);(3)无所谓(16.3%)。
7.希望子女通过教育:
(1)找份好工作(55.6%);(2)离开农村(20.2%);(3)为家庭争光(16.8%);(4)其他(7.4%)。大多数家长希望子女能够脱离农村到城市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8.通过您的了解,您认为接受职业中学教育与发家致富之间:
(1)非常有关系(4.3%);(2)有关系(6.5%);(3)不知道(19.8%);(4)无关(43.3%);(5)非常无关(26.1%)。这说明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的关系不大,也反映了农村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不高。
四、分析与讨论
(一)从我们的实际观察和上述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高中出现了比较大的滑坡和萎缩。与此相对应,在人们心目中职业教育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不是朝向好的方面,而是走向反面,不管是职业学校的老师、中学里的初中学生还是学生家长都不认同职业教育,表现出对职业教育的冷漠,与对普通教育的热情恰成鲜明的对比。在欠发达地区,不管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都面临经济上的贫困问题。事实上,在欠发达的农村考上大学的毕竟是少数(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即使考上大学,也未必意味着就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而到城里打工,也得需要一定的技能和知识。但是人们还是千方百计的去读普通高中,而不去职业学校就读,形成了我们在实地调查中看到的“家长苦供、学生苦学”的局面。我们认为,不认同的东西,人们是不会有积极的态度,也就不会作出偏向这种东西的决策和行为,同样道理,对职业教育冷淡,人们就不会或支持子女作出选择职业教育的决策。在这里,专家和政府官员的想法与当地人的想法有了很大的差异,这应该使我们对过去制定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进行反思。在制定教育政策时,一定不能忽视人的因素,特别应该注意人的态度和信念等,要尊重人的意愿。
(二)经验和观察表明,人既不是完全理性的,也不是完全自利的,完全理性意味着人会合理利用手头的所有信息来作出合理的决策,而人类仅有有限的理性。人在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似乎取决于结果与设想的差距而不是结果本身,换言之,人在决策中通常会在心里有个参照系,然后看结果与这个参照标准有多大的差距。心理因素对决策影响的核心问题是:人类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世界时并非总是有理性的,而且人在面对问题的决策时,总是倾向于以偏盖全,很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而失去自己的独立主张。在实际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中,我们也看到了这种现象,就是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家长和学生,在作出教育决策时,并没有从自身和家庭的实际出发,而是更多的受同伴群体的影响,他们常常说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了,在说这些事时,胜上掩饰不住的羡慕,没有人提谁家孩子上职业学校,别人不上职业学校,我们为什么要去上呢?这种情况在我们个人身上也是经常发生的,这在社会心理学理论中叫做“参照群体效用”,这种效应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明。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求我们要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文化环境,引导人们形成正常的群体观念。
(三)从对问卷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居民之中有一种强烈的偏向,即人们想要脱离农村,到城市里去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愿望。这客观上是由日益拉大的城乡差别造成的,主观上是由各种各样的人为的不公平政策和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各种偏见与价值观决定的。在这种背景下,产生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不应该受到指责,受到指责的应该是现行的农村发展政策,包括职业教育政策。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如果没有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我们的专家学者常常拿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的复兴来论证教育的促进作用的做法是不科学的,也是缺乏实证研究的人云亦云的臆测。那种夸大职业教育对促进农村发展的作用,试图强化教育内容与农业知识和技术的相关性,试图通过教育要人们热爱生存困难的乡村的教育政策是行不通的,也是不人道的。只有各个方面的协同配合,在改变农村的交通、通信、电力供应、文化生活的同时,教育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鉴于农村的现状,应该大力发展完全免费(包括书费、学杂费等)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该能使受教育者走出农村,这是农村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