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4-048-01
课堂提问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内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只有问得巧,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现在我谈谈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点看法:
一、提问要明确,不要含糊不清
提问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前提,所提的问题要具体明确才能使学生有明确的思维目标和方向。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中,出示例题1/2+1/3后如果提问:1/2和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学生的回答会有三种可能:(1)分子都是1;(2)都是真分数;(3)分数值都小于1。造成这样的回答是因为所问的问题不够明确,不能达到我们教师提问的本意,如果改为:“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相同的两个分数能直接相加减吗?为什么?”这样提问既明确,又切近教学难点,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
二、提问要“妙问”、“设问”、“反问”、“追问”
(1)妙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新知识。在《圆锥的认识》的教学中,可以以观察、手摸实物、猜一猜揭示课题。如:看了这个物体你想到了家里的什么?这个问题一下抓住了学生思考问题,参与问题的兴趣。这时教师再及时提出:谁家有这样的物体?你在哪里见过?若有材料你能做一个吗?这些问题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起了探究欲望,学生就有了求疑解题的心理,并积极参与课堂中。
(2)设问。如在教学“5的倍数”时,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个数,教师都能很快说出是不是5的倍数,之后让学生笔算肯定答案,这时再问:“老师不用笔算,为什么能很快地判断呢?是怎样判断的呢?”于是引入课题。
(3)反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些知识因需强调或学生掌握比较模糊时,提问就不必从头到尾,可以改变形式反过来问。比如4和9是互质数,而4和6不是互质数,为什么?
(4)追问。使问题由浅入深,步步深化,如“某工厂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产量的75%,下半年完成全年产量的50%,全年完成了百分之几?”在学生思考回答后,可继续追问:“全年增产百分之几?”
三、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围绕同一个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通分知识后,出示2/5+3/7让学生尝试练习,对计算结果得出“5/12”的学生问:“你知道2/5表示几个1/5,3/7表示几个1/7,5/12表示几个1/12吗?错在哪里找找吧。”对于算不出的学生,可以问:“你还没有想出方法,说说你哪里不明白?”对于计算对的学生,可以问:“你算对了,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根据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比较面向全体学生,对于潜能生也有一定的帮助。
四、教师在提问后,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尽量让学生说,不要急于下结论;对于有一定难度或思考性较强的问题,应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不急于让学生回答
五、提问要注意并不是单纯的教师问学生答,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向教师提问,营造出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的活跃课堂氛围
日常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顺利地进行一些数学活动,教师很满足这种“简单顺利”的状态,便很快进入下一个预设的环节。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没有照本宣科,作简单的比较和推导,而是追问了两个问题:①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②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有的在比划,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许多教师认为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虽然“简单”,但操作后的追问更有意义。传统的教法是目标直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极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这样做,对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公式理解得必然肤浅。而这两问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更为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之,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心智的钥匙,也是一门艺术,作为教育战线的工作者,就要在教学实践中紧扣主题,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提问,并不断总结,运用成功的提问技巧,使课堂提问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论文作者:覃敬韶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