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翻译问题探讨

中国企业翻译问题探讨

魏清光[1]2012年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活动的社会运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翻译活动的社会属性及其对我国深入改革开放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广泛和深刻的认识。虽有诸多的努力,但这些努力只是临时性的应对,鲜有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系统地思考、研究这方面的功能。我国目前的翻译研究,由于对翻译活动社会属性的忽视或者很大程度上的认识不足,影响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现实社会中的很多翻译问题没有在翻译研究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系统的分析、思考。本研究由文本世界进入生活世界,视翻译活动为整个社会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把翻译活动的发展放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思考,深入考察翻译活动的社会运行,系统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翻译问题。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本文运用系统思维方法与数据统计分析、抽样调查、文献法、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法相结合,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活动的社会运行为研究对象,部分环节以世界其他国家的方针、策略作参照,从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系统思考,揭示问题背后翻译活动社会运行的不合理环节或因素,提出相应合理的、科学性的建议,并在理论上进行深度的分析和阐释。在理论层面上,本文在借鉴、反思西方翻译社会学研究的基础上,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视角,通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活动社会运行的特点,对翻译活动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进行系统思考,揭示各要素在翻译活动社会运行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运用系统思维原理构建翻译活动的整体运行机制,为丰富翻译学理论提供有参考意义的学术探讨。在实践层面上,运用所构建的运行机制框架,系统思考当前运行机制下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和思路,构建、设计、选择和优化翻译活动的各种运行机制,目的是促进翻译活动健康运行,从而达到最佳发展效能,实现翻译活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目标;研究成果体现政策研究的特色,可以为翻译活动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和方案,也能够积极参与翻译组织各方面的建设。在“翻译运行整体规划”方面,我们提出避免翻译运行市场失灵的对策和思路:政府应对翻译出版物加以宏观调控;加强非盈利性机构建设,以对翻译组织的趋利行为进行矫正;发展各种文学共同体,引领读者进入高层次的阅读空间,以便更好地消化吸收引进的外国文化成果。在“翻译系统内部运行机制优化”方面,我们通过分析出版社和翻译公司翻译运行中的关键控制点,构建了面向出版社和翻译公司的翻译运行控制管理流程,以期增加运行效益,实现翻译质量的提升。在“译者职业道德约束机制构建”方面,我们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密集的社会网络有助于非正式制度的执行”这一原理,从学理上提出将各级翻译协会改造为封闭的组织网络,对从业译者采取强制性注册入会的制度,以密集的社会网络来维系和支持翻译质量国家标准的有效执行,从而克服译德失范造成的翻译质量问题。在“中国图书‘走出去’运行机制优化”方面,我们在指出目前执行机构对中国图书“走出去”运作的不合理之处之后,对法国、加拿大、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在文化政策和版权贸易方面进行了评估,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采取不同的资助方针和力度。我们根据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的互动关系,指出我国出版界在现有的“走出去”路径之外,还可以沿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径开发新的、更多的版权贸易国或地区,以扩大中国文化的覆盖面。在“翻译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方面,我们认为唯学科意识限制了合格翻译人才的培养,应突破目前外语院系、翻译专业的学科边界,以专业为主导,把翻译人才的培养置于各相关学科专业之中,以翻译核心课程架构嵌入各相关专业,采取复合式培养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论文共分六章,每章的具体内容为:第一章为绪论。我们在指出西方翻译社会学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我国翻译活动的社会性研究相对滞后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既嵌入翻译活动的社会性研究这一中心议题之中,又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活动的实际状况,以翻译活动的社会运行为研究对象,围绕中心问题展开研究。第二章为翻译活动的社会运行要素分析。我们从分析翻译活动社会运行的各要素出发,对翻译活动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进行系统思考,并构建翻译活动的整体运行机制框架,以此来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翻译活动发展的社会动因(第叁章);揭示翻译运行中不合理的环节和要素(第四章);调整、设计、构建、优化翻译活动的现有运行机制(第五、第六章)。第叁章为翻译活动发展的社会动因分析。我们对1978年至2007年我国从国外引进并翻译出版的图书书目进行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运用详实的数据从共时和历时层面,在国际、国内、译本生产、译本接受等四个空间考察各种社会动力因素对我国翻译活动发展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研究发现:在国际层面上,经济因素是影响外国文本进入我国的主要动因,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带动了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进而促进了文本的跨国流动;我国特定时期与来源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以及依附在外国文本之上的强大文化资本也是促进文本跨国流动的动因;促进韩国文本向我国大量流动的动因是二十一世纪初韩国的对外文化战略。在国内层面上,我国对外国文本的引进受国家行政性安排、政府部门的干预、我国社会结构转型以及文化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和推动。在译本生产层面,改革开放之初,译者社会责任感较强,引进、翻译了大批高质量的作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译者的自主性相对增强,译者的个人喜好成就了一批外国经典文学翻译作品的面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经济利益因素成为多数译者从事翻译活动或拒绝从事翻译活动的主要动因,结果导致翻译质量下滑。在译本接受层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变国家和社会面貌、改善个人地位的美好愿望是人们阅读西方翻译着作的动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功利化的阅读需求推动了出版界对这类文本的大量引进;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需求成为人们阅读畅销书的动因。这部分的研究发现对于中国图书“走出去”的路径选择亦具有启示意义。第四章为翻译活动的社会运行问题分析。我们运用资料统计分析、问卷调查、访谈、文献阅读等方法,对我国目前翻译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检讨,并揭示问题背后翻译运行的不合理环节和要素,为接下来系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准备。在文学翻译活动方面,通过资料统计分析、文献阅读分析,发现:己过版权保护期的外国文学名着重复翻译出版泛滥、翻译侵权现象严重、翻译作品文学性差、出版社哄抬版税、译者责任心下降等,这些问题背后运行机制的不合理环节主要为市场失灵,规划、调控机制缺失;非盈利机构的辅助矫正功能缺失;文学共同体的引领功能缺失;翻译出版企业差异化经营方针缺失;社会环境对译者的激励不充分;着作权法律意识淡漠:监管机制不健全;翻译人才培养机制不合理;翻译出版流程控制环节薄弱;社会环境对译者的职业道德约束较弱。在非文学翻译活动方面,通过对33种非文学翻译出版物的抽样调查,发现:翻译出版物存在专名翻译错误、语言知识错误、专业知识性错误以及句法理解或转换方面等方面的较严重错误,这些问题背后运行机制的不合理环节主要有翻译出版流程控制环节薄弱;译者翻译能力欠佳,翻译人才培养机制不合理;译者责任心下降,社会环境对译者的职业道德约束较弱;监管机制不健全。这也说明翻译研究和翻译批评对现实生活中翻译质量问题的无视。在翻译服务产业方面,结合对214家翻译公司的问卷调查和一家大型翻译公司由盛而衰的个案分析,揭示了翻译公司在专业化管理与服务、服务能力、译者翻译能力、价格竞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背后运行机制的不合理环节:市场准入门槛低;市场监管缺失;流程控制不到位;行业不规范等。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翻译活动功能的发挥,为了保障翻译活动运行有序、健康发展,必须有一套和谐的运行机制来维系。第五章为翻译活动社会运行机制优化策略研究。我们结合现阶段我国翻译活动的特点以及解决问题的紧迫性,运用第二章所构建的分析框架,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我国目前翻译活动社会运行机制问题进行思考:翻译运行的整体规划、翻译系统内部运行机制优化、译者职业道德约束机制构建、中国图书“走出去”运行机制优化。我们以文学翻译活动、学术翻译活动为主,兼顾翻译服务产业,从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角度,思考如何整体规划翻译活动的社会运行,促进翻译活动的良性发展。翻译产品具有精神文化属性,翻译生产不能完全由市场来决定,政府相关部门应加以必要的干预。对文化产品的引进应该有清晰而明确的整体性规划。对一些极具文化、学术价值但翻译难度又很大的外国图书,政府应有计划地予以资助。新形势下,应重视面向广大读者的文学共同体建设,引领读者积极向上的阅读趣味,更好地消化、吸收文学翻译出版物的内容。非盈利性组织在保护翻译生产活动的文化性、精神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须加强行业性组织建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翻译生产系统的外部要素与内部生产要素和谐互动才能保证翻译活动的良性运行。质量是翻译生产的核心,只有翻译质量得到保证,才能较好地实现翻译活动的社会效益。针对图书翻译活动,我们以译者和编辑为关键控制要素,设计了图书翻译同期控制管理流程;针对翻译服务,我们以译员、项目经理和审校为关键控制要素,设计了面向翻译公司的翻译运行控制管理流程,以实现翻译质量的提升。译者责任心不强、译德失范是造成翻译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上维持社会秩序的内化规范被打破,低流动性的乡土社会网络不复存在,导致人的自律性大大减弱、诚信缺失、道德失范。而我国关于翻译活动的正式法律制度还不健全,目前国家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国家部门负责管理翻译,对翻译标准缺乏正式的法律制度约束。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重塑译者的社会责任和尽职尽责的翻译态度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依据社会网络理论,密集的人际网络有维持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我国己经出台了翻译服务规范和译文质量要求国家标准,该国家标准为非强制性标准,属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畴。目前,中国译协和各省市译协对会员都是采取自愿入会和离会方式,是一个开放的网络,不能把所有译者纳入译协的网络控制范围,网络密度低。有必要效仿我国一些体育协会的做法,对从事翻译活动者采取强制性注册入会的方式,将各级译协改造为封闭的网络系统。这样,对译者职业道德的约束就实现了非正式制度与密集的社会网络控制的有机统一,翻译质量从而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近年来,中国图书“走出去”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通过研读相关政策文件和媒体报道,我们发现相关执行机构不能以理性的态度客观地对待我国的版权逆差,急于求成、贪大求量,确定项目资助之后留给译者的时间极其有限。翻译时间紧迫,翻译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证,中国文化的表达就会打折扣。中国图书“走出去”在加强增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质的提升。目前“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对中国图书“走出去”扶持和资助是粗放型的,对输出国没有科学的评估机制。为了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有效地使用国家的经济资源,应对资助合理规划,对世界不同地域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科学的评估,针对不同的评估级别,调整资助配置,在推广的力度、重心以及资助额度方面区别性对待。我们通过对法国和加拿大两国文化政策的分析,认为对既重视文化的多样性,又采取文化保护政策的国家,可以暂时不投入大量的推广力量和资金,但对向我国申请版权贸易资助的项目,可大力资助。通过对德国出版环境的分析,我们认为对那些对我国图书持审慎态度的国家,可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积极培育图书出版中介或寻找国外成熟的、有图书推广经验的出版商以合作的方式或资助推广费的形式大力推广中国图书,争取输入国对我国图书的认同或认可。对美国、英国、日本等经济强国,虽然目前我国文化竞争力与这些国家相比还处于劣势,但它们是我国文化输出的最大潜在市场。应对中国图书进入这些国家加大资助的力度和额度。中国图书进入了这些经济强国,就可以较顺利地、迂回地进入其他国家。目前中国图书“走出去”只是顺应了“引进来”的路径,忽视了中国经济对外交流的路径。经济交流会带动文化的交流。我国年度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这些国家是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便捷路径。有了中国投资企业直接经济投资的前期铺垫,中国图书走向这些地域遇到的障碍会相对较少,对这些国家的图书市场开发会就相对较容易,实现图书贸易顺差的可能性就大。等这些国家的图书市场开发成熟之后,再往其周边国家或地区辐射,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我国文化的全球覆盖范围,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就会慢慢显现。第六章为优化翻译人才培养机制探索。我们主要探讨翻译人才培养机制问题。在翻译活动的社会运行中,译者是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译者如果翻译能力低下,即使各种机制都运行良好,也不能保证翻译产品的优秀品质。因此,翻译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我国当前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局限在外语学院的翻译系或外语专业,学科的边界妨碍了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翻译既需要语言知识、翻译知识,更需要专业知识。对翻译人才、尤其是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应突破学科界限,以各相关专业为主导,将翻译核心课程构架嵌入各相关专业之中,进行跨学科复合式培养。在当前形势下,尤其要大力培养各种小语种翻译人才,通过多语种语言来传播中国话语,扩大中国文化的覆盖面,增强中国文化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的实力,维护自身的文化安全。翻译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翻译教学模式,我们以语义和语用为核心,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理论构建了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语义-语用”翻译教学模式。在翻译公司,翻译技能是一种隐性知识,增加译员的隐性知识、提高其翻译技能是翻译公司增强竞争力的关键。由于隐性知识的缺乏具体的表现形态,翻译公司应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不同层次译员之间隐性知识的传递和共享意愿。这也是翻译公司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在我国翻译活动现有的主体框架下,我们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活动在社会运行中存在的一些较严重问题,就优化翻译活动的社会运行进行了系统思考。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与富有效率的翻译活动微观运行机制相结合,才能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翻译活动运行体系,我国翻译活动才能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同时,理论研究要与时偕行,要随着国家、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洞察翻译运行的发展趋势,及时对不合理的运行环节或要素做出调整或优化。

刘亚梅[2]2013年在《中国食品企业简介英译中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根据目的论以目标语读者为导向的原则,翻译策略应根据目的语文本的预期功能来确定。因此,本文以中国十大食品企业简介英译文本为例,用所选实例为可靠分析材料,真实反映市场中出现的翻译情况以及翻译领域中呈现的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与现象。从目的角度出发,作者尝试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翻译手段进行食品企业简介翻译分析与讨论。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食品公司参与国际竞争活动,因而,食品企业简介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目前,许多中国企业都配有英文简介,但遗憾的是作者发现许多食品英译简介文本中都存在信息处理、谋篇布局等方面的问题。这不但影响了公司形象,还阻碍了信息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从而阻碍贸易的发展。因此,对食品企业汉英简介翻译作进一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即引言,阐述本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及文章的框架。第二部分即第一章,先介绍食品公司简介的定义、特点及功能,然后从文本结构、应用特点及追求利润方面介绍中西食品公司简介的相似处,再从文化、语言风格、思维模式及国家政策方面介绍中西食品公司简介的不同点。这样对比有助于更好地将语言方而与文化方面结合起来,剖析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第叁部分即第二章,阐述中国十大食品企业简介英译文本中存在的问题,在列举翻译问题的过程中,作者从企业网站上搜集到这十大食品企业简介英译的文本,从中发现了语言翻译问题,如词汇层面、句子层面和语篇层面的翻译问题;文化翻译问题,如罗列荣誉奖项、中国传统术语及陈词滥调等翻译问题。结合以译语读者为中心的指导原则,以实例剖析食品企业简介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详尽的分析,以便提高简介的翻译质量。第四部分即第叁章,针对前面的问题,作者指出食品企业简介翻译应遵循叁原则即目的原则、译文读者导向原则及合适原则;然后作者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翻译手段进行分析和解决中国这十大食品企业简介中存在的翻译问题,从而消除因翻译不当引起目标读者对译文的困惑和误解,达到吸引潜在顾客进行商业合作并实现其商业利益的目的。第五部分即结论,作者强调企业简介的翻译并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它更是一种有目的的文化上的转换;食品企业简介的翻译应该以目的语读者为导向,在保证实质性信息不受损的前提下,译者可以对译文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目的语读者的文化期待。因此,在食品企业简介英译中采用相应的翻译手段十分必要,再者,作者希望本文能够对食品企业简介汉英翻译实践及其教学带来一些启发,以最终提高食品企业简介翻译的质量,促进中国企业的发展。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广泛阅读各类应用文本翻译书籍和查阅国外着名食品公司的简介,作者在目的论的基础上尝试用各种翻译手段解决食品企业简介的翻译问题,并提出了个人的改译文本。

唐宁[3]2013年在《顺应论视角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的英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外企业间合作交流日益频繁,众多外国企业进军中国。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也积极踏出国门,寻求海外发展。而它们能否在海外得以成功宣传推广、占领海外市场,其简介的英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可是,综观现有“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的英译版,大部分译文质量令人堪忧——普遍存在死译、错译等现象。这无疑阻碍了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步伐,有损了“中华老字号”的企业形象。在学术界,有关企业简介英译的相关研究并不少,但大多是以功能翻译理论,尤其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简介英译存在的问题。很少有从语用学角度且专门针对“中华老字号”这一特定的企业群体进行的相关研究。本文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序言,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总结了企业翻译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企业简介的相关研究以及顺应论视角下的企业简介翻译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引出本文的切入点。第叁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详细论述了顺应论的由来、主要内容、顺应论在中国的发展和研究成果以及顺应论在翻译领域的研究。第四章重点分析了中外企业简介文本的异同点。先论述了企业简介应具有的内容和功能,在此基础上,从词汇、句型、叙事视角、篇章内容四个层面比较了中外企业简介的不同点。第五章分析了“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存在的问题。本文节选部分“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中英文版,在美国消费者中开展调查问卷,以探究“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第六章是全文的核心,通过列举大量实例分析说明顺应论视角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应遵循的叁大英译策略——顺应外国读者的社交世界、顺应外国读者的物理世界和顺应英语的语言结构。第七章为结语,全面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指出研究创新点与局限。

蓝艳芳[4]2003年在《中国企业翻译问题探讨》文中提出企业翻译在本文是指在企业范围之内发生的,或为企业服务、或为企业利用,将一种语言信息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是促成操不同语言的人们相互沟通了解或合作共事的有声语言或有形语言移植再现的媒介;是一种联系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活动。 在一些研究当中,人们往往把企业翻译等同于科技翻译。实际上企业翻译比科技翻译涵盖面要广泛得多。企业翻译几乎囊括了科技翻译的各个领域,还横跨了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面对这样繁杂的工作内容,企业翻译已不能简单地用科技翻译、文学翻译等名称涵盖,所以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中国成功加入了WTO,企业翻译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虽然企业翻译的历史几乎与科技翻译同步,但在我国的译学研究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企业翻译课题研究的相对滞后对我国企业加入WTO后的发展极为不利,因而是急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从企业翻译的重要性入手,就企业翻译的定义、内容与特点,有待解决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办法。

穆雷, 李希希[5]2017年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语言服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深入推进,中国在各领域与世界深刻互动,这迫切需要语言服务助力。然而,语言服务在我国起步较晚,无论是政府、学界还是一般民众,对其重要性、迫切性和专业性等方面的认识还远未到位,使得语言服务业整体上无法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为语言服务的发展带来难得机遇,文章对此作出分析,提出语言服务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建议。

王婷[6]2018年在《国内企业简介的英译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愈来愈多的中国企业加入了海外投资的浪潮。如何做好企业对外宣传,使中国制造得到更多国外消费者的认可,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关键环节之一。企业简介英译,作为企业外宣手段的组成,也受到了国内学界的关注。国内学界亦从各种视角对企业简介的英译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但是,现存的此类研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复性研究,逻辑论证缺失等。本研究将对国内企业简介英译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用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来探究企业简介中译英的质量问题。

王瑞[7]2012年在《中国与英语国家企业英文简介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符合西方文化思维习惯的企业英文简介可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为了发现中国公司英文简介中普遍出现的翻译问题,该文在广泛搜集中国及英语国家公司简介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中英企业简介的特点并找出它们在词、句、篇、文化等方面的异同点,并进一步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可行的翻译策略及方法。

自正权[8]2018年在《基于官网外宣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企业外文官方网站是企业作为信息传播者向国外信息受众传递企业基本信息、与公众互动沟通、对外宣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值得学界关注和研究。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母语版本的企业官方网站建设、网站质量评价和企业信息披露,对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外宣翻译与企业形象及企业出口关系的研究鲜有涉足。鉴于此,本研究结合翻译学、传播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通过跨学科视角考察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问题:第一、企业是否拥有外文官方网站与企业出口绩效是否有关系?第二,从企业形象外宣的角度看,中国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建设呈现出怎样的生态现状?第叁、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有何关系?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语言翻译与企业出口绩效有何关系?本研究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考察企业是否拥有外文官方网站与企业出口的关系。创建基于官网外宣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评价指标体系,尝试从内容全面性和文本易读性两个方面对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语言翻译生态进行评价,从企业概况、产品/服务、社会责任叁个方面对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介绍进行评价,从互动性和便捷性两方面对网站的用户服务进行评价,从网站语种、新闻报道和网站Logo叁方面评价企业网站的国际传播,然后将企业介绍、用户服务、语言翻译和国际传播四类指标纳入企业网站的企业形象评价系统,考察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本研究首先从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中选择200家来自不同地区的制造业企业作为样本,逐一调研样本企业的官方网站是否拥有外文版,然后从Wind数据库中收集样本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利用构建的Logistic模型,检验企业是否拥有外文官方网站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其次,限定企业的行业所属,从中国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中选取2016年出口额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112家制造业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内容分析编码表,对样本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评价指标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构建样本企业的企业简介英译文本语料库,利用语料库方法对翻译文本易读性评价。最后,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检验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及语言翻译等指标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出口绩效与企业是否拥有外文官方网站显着正相关。Logistic回归结果中,企业出口强度的系数是0.195,显着性为0.001,说明企业的出口强度对企业否拥有外文官方存在显着的影响,即出口强度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拥有外文官方网站。企业出口强度是企业出口绩效的一个测量指标。因此,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企业出口绩效与企业是否拥有外文官方网站显着正相关。第二,样本企业外文官方网站建设现状:1)外文语种使用方面,网站语种比较单一,多数企业只拥有英文版的外文官方网站。2)主要内容板块方面,企业外文官网对产品和服务的介绍比较充分,与公众的互动渠道、互动方式等建设比较完整,企业文化和新闻报道相关栏目建设有些不足,相关信息不全面。企业外文官方网站不太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对外宣传,80%的企业外文官方网站没有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栏目。3)文本易读性方面,多数企业简介英译本的文本易读性评价综合得分在50-70分之间。但是,不同制造业行业的企业简介英译文本语言易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第叁,企业形象与出口绩效显着正相关。典型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均显示,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销售和出口利润存在显着的正向关系。具体而言,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销售的相关系数是0.291,且在1%显着性水平上显着相关;与企业出口利润的相关系数更高,为0.385,同样在1%显着性水平上显着相关。企业形象对企业出口销售的影响回归系数是1.269,在5%显着性水平上具有显着性;对企业出口利润的影响回归系数是1.598,同样在5%显着性水平上影响显着。第四,语言翻译与企业出口绩效正相关。语言翻译与企业出口销售的相关系数为0.267,在1%显着性水平上显着相关;与企业出口利润的相关系数是0.312,在1%显着性水平上具有显着的相关性。语言翻译对企业出口销售的影响之回归系数是1.33,对企业出口利润的影响之回归系数为1.398,均在5%显着性水平上影响显着。在语言翻译的两个评价指标中,内容全面性与企业出口销售的相关系数为0.265,在1%显着性水平上具有显着的相关性;内容全面性与企业出口利润的相关系数为0.337,在1%显着性水上上呈现出显着的相关性。内容全面性对企业出口销售的影响之回归系数为0.427,对企业出口利润的影响之回归系数为0.545,都是在5%显着性水平上呈现出显着的影响。文本易读性对企业出口销售的影响之回归系数为1.568,对企业出口利润的影响回归系数是0.887,均在5%显着性水平上具有显着的影响。本研究在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上做出了以下贡献。研究理论方面,本研究首次提出基于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研究的理论框架,探讨企业官网语言翻译、企业介绍、用户服务、国际传播与企业形象的关系,创建了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评价体系,构建了企业形象、语言翻译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的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企业形象、语言翻译等与企业出口销售和出口利润的关系,从而为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建构和语言翻译研究提供了语言学、管理学和传播学的研究分析。本研究的另外一个理论贡献是,本研究初步构建了企业官方网站的语言翻译评价体系,对商务翻译研究在理论方面有所贡献。第叁,本研究提出了企业官方网站语言翻译影响企业形象进而对企业出口产生影响的假设,并利用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传播学的内容分析法、翻译学的语料库方法、管理学的经济计量模型法相结合,对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语言翻译进行评价,对企业形象、语言翻译等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这种跨学科、多方法融合的研究为商务翻译研究、企业网站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本研究未来可以在研究样本、研究方法、语言翻译评价指标方面加以改进和拓展。

徐晟[9]2006年在《企业外宣翻译中式英语现状分析与翻译策略》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将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进入国际市场。要参与国际竞争,首先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不仅与企业自身息息相关,还涉及到国家的对外形象问题。但是企业在对外宣传中的问题也应运而生,外国顾客往往被不确切的宣传翻译所误导而引起不必要的纷争。中式英语的普遍存在就是其中一个。然而很多企业并未意识到不合格宣传翻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陈述企业对外宣传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

曾燕芳[10]2014年在《平行文本比较模式及其在中企概况英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各大企业奉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为了吸引潜在客户、扩大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打入国际市场,各大企业纷纷建立英文网页来介绍企业产品与服务、树立其品牌形象。遗憾的是很多企业英文网页的内容都是直接由中文网页翻译过来的,这些英译文本都存在着信息处理、谋篇布局、文化规范、语言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信息的有效传播,不得不引起译者重视。本文尝试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将中国企业概况中文文本和美国企业概况英文文本进行对比研究,以Werlich的文本语法为基础,构建一个适用于中国企业概况英译的平行文本比较模式,借此模式分析和归纳中美企业概况在文本惯例上呈现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企业概况的英译策略。笔者认为,该平行文本比较模式可推广到应用型翻译实践与教学中。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从10个行业中选取25家大型中国企业网站的中英文企业概况与25家大型美国企业网站的英文企业概况作为研究语料,自建小型语料库,基于语料库1)分析研究中文、英译文、英文原文在词汇与表达方式、句子结构与句子长度以及文字量上呈现的差异,判断英译文的得失;2)利用Werlich的文本语法对中国企业概况的中文文本与美国企业概况的英文文本进行文本内容、文本结构、文化规范、语言规范层面上的对比,提出中国企业概况的英译策略,并选择适当策略提出改译文本。通过对比研究,笔者发现:1)在文本内容层面,中国企业概况信息杂陈,讲究面面俱到,文本篇幅较长;美国企业概况比较简短,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2)文本结构层面上,中国企业概况除了开头和结尾信息内容相对固定之外,其余各段顺序形式无规律可言;美国企业概况文本的顺序比较固定,文本结构的编排有规律可循。3)文化规范层面上,中美企业概况体现了中美两国各自的逻辑思维、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中国企业概况的中文文本有大量“中国味”浓的词句,如何处理,是一大难点。4)中美企业概况呈现了不同的修辞风格:美国企业概况大多采用第一人称We的叙述视角,中国企业概况采用第叁人称叙事口吻;中文文本句式较长,喜堆砌辞藻,英文文本句式式简洁,具有广告语言特征。5)综合以上差异,翻译问题可以在语用和文化范围内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活动的社会运行研究[D]. 魏清光. 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 中国食品企业简介英译中的问题与对策[D]. 刘亚梅. 中南大学. 2013

[3]. 顺应论视角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的英译[D]. 唐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3

[4]. 中国企业翻译问题探讨[D]. 蓝艳芳. 广西大学. 2003

[5].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语言服务研究[J]. 穆雷, 李希希.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17

[6]. 国内企业简介的英译研究现状[J]. 王婷. 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8

[7]. 中国与英语国家企业英文简介的对比研究[J]. 王瑞. 海外英语. 2012

[8]. 基于官网外宣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研究[D]. 自正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8

[9]. 企业外宣翻译中式英语现状分析与翻译策略[J]. 徐晟. 商场现代化. 2006

[10]. 平行文本比较模式及其在中企概况英译中的应用研究[D]. 曾燕芳. 厦门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中国企业翻译问题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