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丙泊酚与舒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2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治疗,研究组应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不同麻醉方法中患者的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等指标。结果 抽取的126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用不同方法麻醉后结果显示,研究组中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后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其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与自主呼吸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且研究组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丙泊酚与舒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舒芬太尼 丙泊酚 静脉麻醉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应用
本次实验研究着重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联合静脉麻醉方面入手,分析其综合麻醉效果,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可靠性建议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2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治疗,研究组应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治疗,其中研究组年龄区间在23-39岁,平均年龄为32.6±1.3岁,体重55-71kg,平均体重为61.7±3.5kg;同一时期抽取的对照组年龄区间22-36岁,平均年龄为29.3±2.2岁,体重区间在50-77kg,平均体重为64.3±3.7kg,两组抽取的研究对象按照2009年WHO制定的《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标准》排除了严重脏器受损与精神异常患者,均为自愿参加本次实验研究,且两组对象在身高、体重、年龄、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因素上不存在明显性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P>0.05)。
1.2研究方法
首先对抽取的126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2小时前需要禁食,手术前六个小时内禁饮,手术麻醉前开放静脉通路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且进行吸氧,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然后进行静脉麻醉诱导。对照组抽取的63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静脉注射2μg/kg瑞芬太尼加2mg/kg丙泊酚、0.6 mg/kg罗库溴铵诱导,后行气管插管;研究组63例患者给予0.25μg/kg舒芬太尼加2mg/kg丙泊酚、0.6mg/kg罗库溴铵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对照组术中以0.1μg/(kg?min)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0.1mg/(kg?min)维持麻醉;研究组术中以0.003μg/(kg?min)的舒芬太尼与丙泊酚0.1mg/(kg?min)维持麻醉。直至手术完成前的前五分钟,两组患者全部将药物停止,且待患者恢复呼吸和苏醒后将气管导管拔出。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研究均采用2009年WHO制定的《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标准》,其中观察的主要指标包括术中SBP、DBP、HR、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和拔管时间等,对两种麻醉方式的优良率进行评价[1]。
1.4统计学数据处理
所得试验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选用卡方值检验、t检验,在P<0.05的情况下认为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价值[2]
2.结果
对照组除术中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其优良率为78%明显低于研究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优良率为96%,两组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
3.讨论
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率持续上升,尤其是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症属于临床妇科较为常见的疾病[3],属于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经期缩短或者延长、继发性贫血、月经量增多,甚至会由于患者肿瘤体积增大而产生排尿和排便困难[4],严重者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针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内科和外科治疗两种方法,内科治疗多采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外科则利用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而在外科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需要用到麻醉[5],舒芬太尼和丙泊酚是麻醉中常用的药物,且在麻醉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之所以能够在临床治疗长广泛运用是因为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中的一种,且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可以最大程度的保存患者的子宫,对卵巢功能几乎没有太大影响,故可以被广泛采纳。但由于手术需要对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要求较高,故需要加强对该手术药物麻醉方式的选择高度重视[6]。本次试验研究中分别采用了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且采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进行对照组,从抽取的126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不同麻醉方式来看,结果显示采用舒芬太尼的研究组其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时间、苏醒和拔管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且研究组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其中手术中采用丙泊酚维持全身麻醉和诱导,该药物属于短效的烷基酸类麻醉性药物[7],40s时间内便可通过静脉麻醉让药物到达全身各处,起到麻醉的效果,药效平稳且麻醉时间快。舒芬太尼属于芬太尼的衍生物,可以提高药物浓度,作用于μ阿片受体,由于具有较强的亲脂性故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血脑屏障,跟血浆蛋白的结合性更高,与丙泊酚结合,可以起到较好的麻醉效果[8]。
总而言之,临床上针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可以采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效果较好,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王慧慧.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腹腔镜子宫肌瘤核除术患者的应用意义分析[J]. 中国继续医
学教育,2016,11:73-74.
[2]王青山,黄鹏,刘芳.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
刊,2013,10:1656-1657.
[3]肖剑冰. 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实施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静麻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
息文摘,2015,61:109-110.
[4]陈豪. 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4,08:149-
150.
[5]陈水清,杨远平. 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J]. 牡丹江医学院
学报,2014,03:88-89.
[6]张明. 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03:48-49.
[7]刘清华,李瑞娟,吴波. 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镇痛、苏醒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02:59-62.
[8]李雪兰. 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预镇痛在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的应用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3.
论文作者:叶小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子宫肌瘤论文; 芬太尼论文; 患者论文; 腹腔镜论文; 对照组论文; 静脉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