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诊治初探论文_侯杰

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诊治初探论文_侯杰

侯杰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 655000)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4年3月至2012年10月间,我院诊治的27例肠脂垂炎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27例男性多于性,起病急,持续性剧痛,CT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经对症支持治疗,全部病例痊愈出院。结论 结合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能早期作出正确诊断,对症支持治疗一般能起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247-02

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acte primary epiploic appendagitis,PEA)是临床上很少见的急腹症,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现就我院2004年3月至2012年10月间诊治的27例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的患者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3月至2012年10月我院诊治的27例PEA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21~70岁,平均42.6岁,有20例中度以上肥胖,7例体重正常,起病急,持续疼痛剧烈,多数于发病后1小时至1天到医院诊治,部分病例于疼痛2天后就诊,全部病例无恶心、呕吐,无腹泻,10例首发症状为左下腹部疼痛,6例为右下腹疼痛,左中腹部疼痛4例,右中腹部疼痛3例正中上腹疼痛2例,3例伴有轻度发热,体温37.8-38.5℃,体格检查:全部病例有局限压痛,8例有轻度反跳痛,无肌紧张;血细胞计数20例正常,7例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轻度升高。临床诊断6例右下腹疼痛者拟诊急性阑尾炎,其他病例均以腹痛原因待查,行CT检查时发现。全部病例行急诊多层螺旋CT平扫,10例因病灶范围大,密度不均匀而行增强扫描,病灶以乙状结肠及回盲部(17例)居多,本组可达5l%,2例为横结肠旁,5例位于降结肠,3例位于升结肠,结肠旁有戒指样或卵圆形低密度团块影,病灶为大小不一,肿块中心密度低,周围密度高,边界清晰或模糊,可伴邻近脂肪索条、增厚肠壁,10例为结肠旁脂肪间隙渗出性改变,边缘模糊,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轻度强化,液化部分无强化。

1.2 治疗及结果

全部病例给对症支持治疗,主要使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若疗效果不佳,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常规不使用抗生素治疗,用激素治疗或怀疑并发细菌感染者,加抗生素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6例用解热镇痛药如芬必得、双氯灭芬片等治疗,疼痛逐渐缓解,11例因疼痛剧烈,加用激素后疼痛缓解,15例治疗一周后痊愈出院,8例治疗11-14天痊愈出院,有4例治疗18-20天痊愈出院。

2 讨论

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临床上比效少见,是一种自限性疾病,1956年,由Lynn首次提出,目前,PEA发病机制不甚明确,可能与肠脂垂解剖生理有关,肠脂垂是附着于结肠带的脂肪垂,成人大约有50~100枚[1],由浆膜及其所包含的脂肪组织形成的脂肪小突起,每个肠脂垂通过一个狭窄的短蒂供血,供血动脉来自结肠动脉边缘支,回流静脉弯曲细小,这个带蒂的特点增加了扭转及梗死几率[2],导致局部缺血引起炎症和四周水肿。肠脂垂以盲肠和乙状结肠分布较多,这与本病患者腹痛部位常在左右下腹部有关。病理改变与发病时间有关,早期变化为栓塞脂肪组织充血,炎症性渗出,晚期坏死,并由纤维组织取代。在肥胖可能是发病原因之一,本组病例大多数都为肥胖(20例)。

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本组27例提示各种年龄的人都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以40岁左右的人多发,主要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急性发作的持续性、局限性剧痛,一般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体格检查主要是局限性固定性压痛,可有反跳痛,但肌紧张少见,本组病例基本无肌卫,坏死时间较长或合并有腹膜炎者可表现出反跳痛、肌紧张等。因其表现与其他急腹症极为相似,所以,常被误诊为其它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卵巢蒂扭转、结肠憩室炎、网膜栓塞症等[4]。

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实验室检查也无特异性,仅少数病例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CT检查特征性表现的主要有结肠旁有戒指样或卵圆形低密度团块影,病灶为大小不一,肿块中心密度低,周围密度高,边界清晰或模糊,可伴邻近脂肪索条、增厚肠壁,部分病例仅有渗出性改变,肠壁增厚,临床上结肠旁渗出性改变比较多见(10例),化脓坏死比较少见。在CT上应与网膜梗塞症相鉴别,网膜梗塞症的特异性CT征象是病灶与结肠有一定距离的蛋糕样包块[4],但CT区分这两种病很困难。

肠脂垂炎的诊断,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过去通常是术后诊断,术前常误诊为其它急腹症,近年来随着随着CT、MRI、超声在急腹症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能够得到早期及时诊断,基本不出现误诊,不能单凭临床表现轻易下诊断,往往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多层螺旋CT检查有鉴别诊断价值,其诊断原发性肠脂垂炎的特异性几乎达100%[5]。

通常认为肠脂垂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给糖皮质激素治疗,一般不使用抗生素,病情基本能好转;病程一般不超过2周,但合并化脓性感染、肠梗阻、肠扭转,保守治疗无效,考虑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孙策 阮鹏 王斌等.肠脂垂坏死临床诊疗探讨[J].湖北医学院学报,2011,30(3):312.

[2] 纪振梅.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超声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6):603.

[3] 宋宴鹏 李杰 张超. 肠脂垂炎的超声表现[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4):273-274.

[4] 王强.肠脂垂炎和网膜栓塞症[J].中华小外科杂志,2004,25(6):264-265.

[5] 阳建军 何剑.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超声特点[J].中华超声杂志(电子版),2006.3(6):380.

论文作者:侯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6

标签:;  ;  ;  ;  ;  ;  ;  ;  

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诊治初探论文_侯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