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孩子会“偷”玩具?_蝴蝶论文

为什么一个孩子会“偷”玩具?_蝴蝶论文

孩子为什么要“偷”玩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玩具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物档案:

非非——5岁,男孩,幼儿园中班,性格内向、温和、敏感、执着。

家庭背景:

混合居住家庭,由爷爷奶奶照看,老人之间关系不好,为孩子的事情时有争吵。

父母工作忙,爸爸严厉、暴躁;妈妈对非非要求多,严格。整体家庭气氛比较紧张、冷漠。

非非的故事

这天,非非妈妈被孩子的老师请到了幼儿园,说是想谈孩子的表现。和老师见面后,非非妈妈听到了一件让她觉得很不可思议的事,老师居然说非非在幼儿园“拿”其他小朋友的东西,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听到这个消息,非非妈妈当时就懵了,“非非成了小偷”这个念头在脑袋里挥之不去,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甚至都想大声质问老师:“你有证据吗?”但是随着老师的慢慢道来,非非妈妈的心情渐渐的平静下来,开始静静的听老师说非非在幼儿园的表现。

非非第一次私拿东西是在上小班第二学期的时候,当时班上刚刚新来一批玩具,其中有一只塑料“绿蝴蝶”他非常喜欢,接连三天的自由活动时间,非非都想去玩,可是每次都因为动作慢了,被其他小朋友拿走,于是,非非就偷偷把“绿蝴蝶”拿走了。后来小朋友们要玩的时候找不到,有个小朋友告诉老师说看见非非拿了。

老师的话唤醒了非非妈妈的记忆。非非妈妈还清晰的记得有一天晚上,非非躺在床上问她:“妈妈,问什么只有一只绿蝴蝶呢?”说完还哭了。那天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她一整天心情都不好,晚上一进家门公公婆婆正在拌嘴,她强压着火,直到把非非安顿在床上,本以为可以松口气了,没有想到非非突然问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居然还哭了,她强压了一天的怒火终于发作了,把非非按在床上揍屁股。等到孩子哭着睡着的时候,深深的自责开始蔓延,可是孩子已经睡了,她也不想再去追问“绿蝴蝶为什么只有一只”的事情。不过那几天里她依稀记得非非手里拿着一只“绿蝴蝶”在玩,只是看到她的时候,有些怯生生的躲闪,她本想问问,但被其他的事情一打岔就忘了,后来因为再没见到“绿蝴蝶”,这件事就慢慢淡忘了。直到今天老师提起,她才真正明白“绿蝴蝶为什么只有一只”。

“那么后来非非的‘绿蝴蝶’怎么又不见了?您是怎么要回去的?”非非妈妈急切地问。她担心老师把这件事在班里公开,虽然孩子小,但是“小偷”的“帽子”是很可怕的。

“我没有直接找非非要,也没有问他,只是对其他小朋友说,我们班上的‘绿蝴蝶’被其他班的老师借走了,过几天才能送回来。”李老师温和的说。

“那后来呢?”非非妈妈松了口气。

“后来啊,我专门去商店买了几只一模一样的‘绿蝴蝶’和其他颜色的蝴蝶,投放在玩具区,过了几天又把它们作为奖励让小朋友带回家去玩,其中特意给非非一只绿色的。”

“可是,我只看见他拿了一只啊?”非非妈妈又疑惑了。

“对,当我给非非绿蝴蝶时,非非说他不要,家里有。我就建议他把家里的绿蝴蝶带到班上来,他同意了。”

听到这里,非非妈妈长舒了一口气,还好,送回来了,不过想到老师说的这只是第一次,那么肯定还有这种事情,又急忙问道:“那他后来又拿其他人的什么东西了吗?”

“是的,从‘绿蝴蝶’事件之后,直到中班第二学期将近一年的时间,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但是前天,齐齐带了一个小灰太郎玩具,我让他先放在他的储物柜里,下午放学时,发现不见了。后来在送非非时,发现在他的裤兜里!”

“那您怎么处理的?”非非妈妈问。

“我把他带到睡眠室私下跟他谈,我对他说老师知道你喜欢灰太郎,可是你兜里的灰太郎是齐齐的,老师还给他,好吗?非非点了点头,我就还给齐齐了,其他小朋友都不知道,齐齐也不知道。”

“您能这样处理,我真的很感谢,那您需要我们怎么做?”非非妈妈感激地说。

“请你来,就是想请你们配合共同教育他。非非告诉我你们很少给他买玩具,对孩子合理要求希望家长能给予满足,让他享受玩具的乐趣,这样他就不会拿别人的玩具了。”老师说。

两个小时后,非非妈妈从幼儿园出来,急切的想回家召集爷爷奶奶、爸爸开个家庭会议,商量一下关于对非非的合理需要的满足问题。其实,家里的经济状况还算不错,但是,爷爷严格、奶奶宽松、爸爸严厉、妈妈时而好时而坏,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对孩子需求的满足也不一致。在家里非非的书籍多,玩具少,有时候非非会提出想要玩具,大家总是担心孩子贪玩,将来不爱学习怎么办?要么给他做工作,然后按照大人的意愿买认为对他有好处的东西,比如书籍;要么就提一个要求,比如“每天早上按时起床就给你买”,结果,过了几天没有坚持下去,慢慢也就忘了。总之,孩子提出的关于玩具的要求,好像在她们家里实现起来是有一些困难的。

案例分析:

非非妈妈回家后把情况和全家人说了,大家听了既惊讶又生气,但对于家长到底要做哪些调整又觉得没有头绪,于是一家人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提供一个方案。

了解了事情经过后,我又询问了家长的想法,发现非非的家人或是对这件事感到迷惘,不知到问题出在哪里,或是把它归因为孩子的品德有问题。

从他们的话语中,可以看到几位家长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孩子喜欢一样东西,并且带回家,这种现象在3~5岁孩子身上很常见,因为这个阶段正是孩子物权意识发展的阶段,此时他们的这种行为与成人所谓的“偷”是有区别的。非非为什么会出现私拿别人东西的现象,与家庭教育和环境有关系,下面几个因素可以参考:

其一,非非是个敏感、胆小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压抑。这样的个性一部分源于天性,另一方面跟家庭环境有关,比如:家庭气氛比较紧张,家庭成员之间经常有冲突。

有的人认为家长之间吵架,又没有小孩子什么事,也没有责骂他,怎么会对孩子有影响呢?其实不然,比如说,当我们坐在一间房子里,房子突然不停地摇动,而大家又跑不出去,这时会是什么感觉?一定会感到害怕、压抑,没有安全感。对孩子来说,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时就是这种感觉,这就是不良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气氛冷漠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都是深远的。

其二,孩子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在整个儿童阶段,孩子对玩具的喜欢是永恒的,也是家长理应满足的,不应该找这样那样的借口去搪塞。

为什么非非在幼儿园“拿”的都是玩具,而不是其他东西,这就说明一个问题:非非喜欢玩具、想玩玩具。但这个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妈妈认为玩具对他没有什么帮助,更多的是买书给他,或是借“买玩具”来向他提各种条件要求。

孩子的需要和家长的要求是两件事。孩子合理的需要应该满足,当你满足了他们的合理要求,你的合理的要求孩子才会无条件服从。玩具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6岁的孩子通过玩玩具拓展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并逐步建立自信心,家长不应该剥夺孩子玩玩具的权利。很多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现实,越来越物质,殊不知,这正是我们自己培养的,家长平时提条件太多或总用条件交换来达成目的,孩子才会如此。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张扬人性的光辉,成功的教育的境界是激发和保护人身上与生俱来的向上向善的力量。

其三,家长把紧张、焦虑的情绪转移给了孩子。当非非第一次哭着对妈妈说“绿蝴蝶”时,因为妈妈自己的情绪不好,不但没有提供有力支持,反而伤害了孩子,打击了孩子下一次主动与家长沟通的意愿,也失去了解孩子的机会。

本案例中孩子老师的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非非家庭中的关于教育观念和引导方法存在的问题,才是“私拿别人物品”的主要根源。

找到问题的根源,再对症下药解决非非的问题就比较简单了:

首先,家长要淡化处理,回家不要再和孩子问这件事,如果孩子提起,家长也只要淡淡地说:“下次不要这样做了。”

其次,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带他去买玩具,同时告诉他“如果有喜欢的玩具告诉妈妈,妈妈一定给你买”。

第三,每天跟孩子交流半小时,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气氛,禁止在家里当着孩子的面争执。

第四,把工作的压力留在办公室,在家里你就是孩子的妈妈。

后记:三个月后,非非妈妈专门带非非来看我,看上去,非非活泼了很多,非非妈妈也不是那么焦虑了,她说这几个月非非变化很大,尤其是他们的家庭,现在气氛很好。

TIPS:给家长们的建议——

如果家长们遇到这种问题该怎样处理呢?

正确做法:

1.当孩子主动与家长沟通幼儿园发生的事情时,是孩子信任家长的重要表示,此时,家长一定要予以重视和尊重,认真倾听,感同身受,尽力支持。

2.对孩子合理的、符合年龄特点的游戏和玩具需求家长要予以尊重和满足,不能因为自己的个人担忧而人为地剥夺孩子感知、体验的机会和权利,真正理解“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3.家庭中保持良好的沟通,家长有责任创建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同时保持良好的一致性的沟通。另外家庭成员要尽力排解工作生活的压力,避免把负面的情绪带入家庭中。

不当的做法:

1.发现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当众张扬,想让孩子记住教训。

2.恐吓孩子,小偷是坏人,让孩子背负道德的压力。

3.家庭成员过于紧张,起到“负强化”的作用。

4.认为无关紧要,不予关注。

5.默许。

6.不能从根本上采取措施调整。

标签:;  ;  ;  ;  ;  ;  

为什么一个孩子会“偷”玩具?_蝴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