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医院 150070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0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3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接受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脱水剂使用量、预后情况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甘露醇使用量明显较小,GOS评分明显较高(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进行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有助于根据病情调整脱水剂的使用剂量,对患者的预后有益。
关键词: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高血压;脑出血;脱水剂;应用效果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也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严重脑病并发症之一,多于情绪波动或活动中突然发病。患者颅内出血后形成的血凝块对脑组织产生压迫引起水肿,对颅腔壁产生较高的压力[1]。颅内压增高后可引起脑压增高、脑血流量下降,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继发性脑损害。临床通常采用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2]。本院探讨了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0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3例纳入本研究,均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出现头痛、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并经颅脑CT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入院时均通过肢体运动、睁眼反应、语言反应等3个方面进行格拉斯哥评分(GCS),GCS评分均<8分,血压均>180 mm Hg。研究对象剔除合并凝血机能障碍、脑血管畸形、动脉瘤出血、外伤出血、入院时已发生脑疝者。根据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组,奇数者归为对照组,共计42例,年龄50~78岁,平均(65.32±7.14)岁;体重58~86 kg,平均(64.37±5.62)kg;高血压病程1~16年,平均(7.42±1.53)年;发病至就诊时间2~10 h,平均(5.02±1.32)h;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出血部位包括基底节区出血21例、丘脑出血8例、脑干出血5例、脑叶出血2例、小脑出血6例。偶数者归为实验组,共计41例,年龄51~80岁,平均(64.83±7.22)岁;体重59~85 kg,平均(64.76±5.44)kg;高血压病程2~15年,平均(7.39±1.48)年;发病至就诊时间2~9 h,平均(5.11±1.38)h;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出血部位包括基底节区出血20例、丘脑出血7例、脑干出血6例、脑叶出血3例、小脑出血5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高血压病程、发病至就诊时间、性别、出血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综合治疗,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低流量吸氧、药物止血、脱水、控制血压、血糖、保护黏膜,营养神经、预防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治疗,必要时接受手术治疗[3]。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行脑实质穿刺后置入传感器,连接颅内压监测仪持续监测颅内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4]。颅内压<15 mm Hg时可暂不使用脱水剂。颅内压>20 mm Hg、持续15 min以上时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呋塞米20 mg静脉滴注。颅内压>40 mm Hg,快速输注甘露醇后能迅速降低10 mm Hg左右者立即手术。颅内压突然升高超过10 mm Hg,经甘露醇+呋塞米静脉滴注后未降低者立即复查颅脑CT,根据CT检查结果和颅内压变化趋势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5]。
1.3 评价标准
治疗后随访6个月,采用神经外科学GOS进行预后评价,5分为良好,恢复正常生活;4分为轻度残疾,可独立生活,可在保护下工作;3分为重度残疾,日常生活需要他人照料;2分为植物状态,仅有最小反应;1分为死亡。GOS评分越高,表示预后情况越好[6]。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甘露醇使用量明显较小,GOS评分明显较高(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预后差等临床特点。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在寒冷、情绪波动、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等因素诱发下,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7]。脑出血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脑灌注压降低,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又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升高颅内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可引起神经功能永久性损伤、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8]。
颅内血肿导致的颅内压增高是脑损伤的关键环节,常规治疗时仅凭经验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在剂量方面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如脱水剂使用剂量不够,无法有效降低颅内压,可引起病情恶化而致残或致死[9];如脱水剂使用剂量过大可导致过度脱水,造成水电解质紊乱、高渗性昏迷、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在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过程中及时进行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准确掌握颅内压的变化,并指导治疗方案的修正,减轻由颅内高压引发的一系列序贯性脑损伤,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10]。
甘露醇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脱水剂,是山梨糖醇的异构体,在体内不被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很少被重吸收,具有良好的渗透利尿作用。在抢救脑部疾病时采用甘露醇静脉注射治疗,可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水分进入血管,起到迅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水肿、预防脑疝的效果。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剂量,快速、大量静脉注射甘露醇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甘露醇在体内大量积聚,使血容量迅速增加,导致心力衰竭、稀释性低钠血症等。过度使用甘露醇又可导致过度利尿,使血容量减少,大量细胞内液转移至细胞外,引起组织脱水。过度利尿还可引起渗透性肾病,排尿困难。在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时,引起肾小管液渗透压过度上升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从而发生肾功能异常。在静脉注射甘露醇的过程中还应注意防止药液渗出,导致组织水肿、皮肤坏死等不良后果。注意监测血中电解质浓度,以便及早发现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情况。
有创颅内压监测的准确性较无创颅内压监测高,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可提供准确可靠的颅内压数据,但需要行脑实质穿刺技术向颅脑内置入传感器,存在发生感染的风险,因此在临床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预防发生颅内感染。由于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水平要求高,因此在基层医院往往难以开展。此外,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医疗费用较高,这也是该项技术在临床尚未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者脱水剂(甘露醇)的使用量明显小于常规治疗者,提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有助于根据病情调整和控制脱水剂用量,避免了因脱水剂使用不当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预后情况评估,结果显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者的GO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者,提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进行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有助于根据病情调整脱水剂的使用剂量,对患者的预后有益。
参考文献:
[1]王伟,江普查,俞苏寰,等.持续颅内压监测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压控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9):565-566.
[2]曹合利,田恒力,陈世文,等.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17(8):341-343.
论文作者:王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甘露醇论文; 颅内论文; 高血压论文; 脑出血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剂量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