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训练;策略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健康理念变的越来越强。所以,体育教育事业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应该尽量满足社会对人才提出的需求,把体育训练当成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并对此展开一系列相应工作。对于高职体育训练而言,其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不断深化改革,将创新作为动力,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经过了积极打探索与大胆的尝试,高职体育训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人才教育之路,使体育训练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对体育训练方法展开了积极的尝试,获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1高职院校有效开展体育训练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高职院校当中,通常会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开展体能训练,这种体育训练对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十分重要,通过构建专业化的代表队和运动队,对学生展开系统化的体能训练。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体育水平,同时更能够使学生的专项成绩得到改善。高职院校应该全面采购所需的体育运动设施,保障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锻炼。学生借助学校开展的训练项目,积极强化自身身体素质,为将来的更好的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较为繁琐,包括体育、健康、心理、经济以及娱乐等多种教育。伴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日益提升,血多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更是设置了多个项目。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提升整体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其成为德智体综合发展的良好人才。在开展具体体育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外形塑造和心理健康等教育,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得到全面增进。
2体育训练在高职院校的开展现状
2.1专业体育指导老师较为匮乏
与其它理论性、课本性导向的教育领域、教育知识不同,“体育”首先是一个关于如何实践、如何践行、如何操作的教育领域,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实践。在这一点意义上讲,高校课余体育训练首先也是一个由专业体育指导教师言传身教并见之于学生课余锻炼的过程。但是从现有的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受制于学生体育观念“实用主义”属性、大学师资力量投入不足等原因限制,高校中的学生在开展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指导等问题,在诸如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例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因为缺乏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使得“课余训练”带有一定的“非计划性”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高校政策当局对课余体育训练重视程度不够
在关于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战略定位上,受现有行政计划体制影响,高校分管体育教学的政策当局往往更为重视投资小、见效快的“短平快”体育教学项目,例如具有比较优势的体育竞技项目等,但是对于那些投资多、见效慢的“课余体育训练”则不够重视,因此在配套的场地安排、师资力量配备、资金投入、管理创新等环节上就缺乏系统性的筹划创新。
2.3缺乏对课余体育训练教学管理的“诊断评估”
相区别于正规的体育教学(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带有的教学体系化特点,现有的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在“教学管理”意义上缺乏足够的教学设计,更多地带有学生自发性、偶发性、随意性等特点。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校教学管理者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个性化的需求等进行及时的诊断评估,因此也就不能及时地对相关的课余体育训练中可以提升的变量进行创新改造,从而影响着学生对于特定课余体育训练知识供给的满意度,制约着当前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3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训练的有效策略
3.1注重教学的社会性
在高职院校当中,开展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单单是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同时更应该考虑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为社会建设贡献积极的力量。体育教学受社会性思想的影响,高职院校之所以设置体育课程,不单单是为了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更是借助体育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通过体育训练能够有效拉近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在体育竞技当中学生既能够体会彼此协作的合作意识,又能够体会到相互之间竞争的残酷性。在具体体育训练当中,学生通过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于其将来更好的融入职业生涯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通过开展体育教育,能够强调教学的社会性,将创新理念引入其中,能够使教学的社会性充分的发挥出来。把创新性教学规律和原理融入到高职体育训练当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良好的培养。
3.2对教育的整体要求展开创新
体育训练并非单一进行的,而是需要与其他教学资源相互融合,才能够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在体育教育中。在高职体育训练中,只有将各个构成部分有机融合,才能够极大程度的发挥其教学成效。创新教育对于教学的整体要求十分高,需要融合政治、心理以及行为等各种学科知识,才能够创新体育训练的根本。创新教育理念的融入,能够充分带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对学习能够产生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从而获得综合性发展。在具体教学当中,理论与实践有时相互矛盾,无法得到良好的融合。但在创新理念的带动下,再加之对体育训练方法的深入探究,就能够使体育训练自身存在的不足得到良好的解决。
3.3强化高职院校体育训练教学素质
作为一名高职体育教师,必须对体育训练给予足够的重视,即转变自身传统教育思想,强化自身对发展体育项目的认识,构建创新体育教育观念。在高职院校,体育训练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者必须认识到体育训练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加强学生的体育训练,以此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对学生将来更好的步入职业生涯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体育训练的开展能够有效满足学生学习体育的需求,对学校的文明建设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需要高职院校树立良好的体育发展观念。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职院校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使高职学生获得的德智体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体育训练是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因此学校必须注重推动体育训练的积极开展。体育训练不单单是对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也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更能够为高职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推动我国体育教育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武集.阳光体育运动对高职课余体育训练的影响分析[J].才智,2017,(28):146-148.
[2]邓云林,钱进.浅析阳光体育运动对高职课余体育训练的影响[J].人才资源开发,2017,(24):170.
论文作者:赵彦虎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体育论文; 学生论文; 课余论文; 高职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高校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