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有效教学策略论文_文建平

运用有效教学策略论文_文建平

“图形与几何”是数学课程内容的四大领域之一,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它的核心目标。数学新课标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为此,教师要在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和图形与位置的教学中运用有效策略,着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巧用有效情境,感知空间观念

情境融情感与知识于一体,有效的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大脑兴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主题集中、简明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取有效的数学信息,积极主动学习。如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课,教师创设小兔骑圆形车轮、小狗骑正三角形车轮、小猴骑方形车轮赛跑的游戏情境,借助动画呈现“中心点”留下的轨迹,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感知圆这一空间观念,惊叹圆形是一种特殊的图形,形成圆的表象,思考着它在滚动中的稳定性隐藏着哪些数学秘密,产生积极的探究欲,引领学生从直线图形跨入曲线图形的研究学习,拓展空间观念的建构。

二、利用必要操作,体验空间观念

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空间观念相对抽象,往往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不断体验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变化、图形与位置的关系,感悟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大小关系,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的动手操作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分组实验与演示实验,人人动手操作与代表示范操作相结合,进行必要的操作活动来突破教学重难点。如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面在体上”这一空间观念,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具,先让学生人人拿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三棱柱、圆柱体,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立体图形的哪个面上有什么平面图形”,在直观动作思维中形成平面图形的表象,构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形象;接着开展“把面请到纸上”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后自主选择拓印法或画描法,把这几个平面图形呈现在纸上,实现面与体的转换,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本特征,丰富空间观念。这两个数学活动均采用人人动手操作的方法,使学生深刻体验“面在体上”的空间观念,沟通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的联系。又如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一课时,实验验证“土豆与红薯,谁占的空间大”时,采用小组合作、人人动手探究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比较中明确土豆与红薯各自所对应的上升(或下降)的水柱的多少,体验谁比谁占的空间大,渗透代换思想,体现算法多样化;比较“两个水杯哪一个装水多”时,不采用人人动手操作,而采用小组讨论,学生利用比体积大小的经验,发挥想象,说比较方法,选代表上台演示解说,体验容器的容积大小,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强化空间观念,提高教学效益。

三、运用分析归纳,抽象空间观念

抽象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学生高层次的思维。学生应在观察、操作图形的基础上,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与具体活动中进行理性思考,合理分析归纳,实现由表象到形象,由形象到抽象的概括过程,逐步抽象出图形的特征、图形的测量方法与度量单位、图形的变换方法及图形的位置关系等,建构成完整的空间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一课,学生在摸数学课本封面与课桌面时感知有大有小,在给一个小长方形与一个大正方形涂色时体验有大有小,在给一个非封闭图形涂色时发现涂不完,同学们对比分析前提条件,归纳概括为“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抽象出面积概念,把握这二维空间观念的内涵。又如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一课,学生首先猜测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因为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一样都是粗细一样的柱体;接着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对圆柱割补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在极限思想的指引下,学生发现由圆柱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只是形状发生变化而体积不变,从而验证开始的猜想是正确的,抽象得到“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丰富了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实现计算方法的统一,让学生在图形的测量学习中经历空间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抽象理解空间观念的本质。

四、善用描述解释,想象空间观念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夯实空间观念。教师应抓住时机,让学生在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中想象空间观念,理解空间观念的实际意义。如学习《体积单位》时,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1立方米有多大”,教师让四位同学张开双臂大致围成一个约高1米的正方体,初步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接着摆出1立方米木箱,想象“1立方米的空间能藏几个人?”,让一个小组的同学陆续蹲进这一木箱,发现大约能藏8人,这让学生在脑海里深深留下了1立方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为想象2立方米、5立方米、10立方米……的空间大小奠定基础。又如学习观察物体时,学生可以根据从三个方向或两个方向、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想象出所搭成的立体图形,并用画一画、摆一摆的方法来操作验证,描述解释其合理性与开放性,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综合实践应用,发展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学生反复实践,不断应用,才能领悟空间观念、内化空间观念。(1)用好平台,夯实空间观念。在学习图形的认识与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中均可以采用方格纸这一平台,让学生根据平面图形的特征在方格纸上作图,根据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等运动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图,根据方向、角度与距离或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方位,描述路线图等,从多角度定性定量刻画空间观念。(2)重视实践,沟通空间观念。学生在《展开与折叠》的动手操作活动中,体验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丰富空间观念,实现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转换。(3)强化应用,创新空间思维。学生解决 “一个圆割补平移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周长增加了6分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时,空间观念薄弱的同学往往不知所措,因为研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是发现它们形状变了而面积不变,却没有考虑过它们的周长,为此无从下手。而空间观念强的同学动笔画图,或发挥空间想象能力,一眼看出圆变成近似的长方形后形状变了面积不变,而周长却增加了两条半径的长度和,由此他们创造性思考求出一条半径的长是6÷2=3分米,使问题迎刃而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教师应结合“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提供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思考、推理、想象,经历表象——形象——抽象——想象空间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不断感知空间观念,深刻体验空间观念,深入抽象空间观念,大胆想象空间观念,综合实践应用空间观念,领悟模型、抽象、推理等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不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论文作者:文建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运用有效教学策略论文_文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