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立项课题化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审计立项课题化的内涵及特征
审计立项课题化是审计项目计划以课题形式设置的简述语。它是审计机关为了组织好和安排好审计工作而按年度编制的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行业或某一经济事项进行专项审计的项目课题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审计课题名称、目标及审计对象、数量、时间、范围、方式方法要求等。它适用于行业性审计和较大范围内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专项审计。其目的旨在通过微观审计活动,发现经济运行中规律性、典型性东西,促进审计成果向决策转化。
审计立项课题化实施方法、作用在于:它是由作为高层次财政经济监督机关的国家审计部门通过对某地区、某行业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效益审计,在督促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措施贯彻执行的同时,深入研究审计中发现的财政经济活动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典型性、苗头性问题,并从宏观角度剖析成因,提出改进和完善政策、法规和改革措施的建设性意见,为宏观管理服务。
审计立项课题化具有:自身的计划性、稳定性、强制性;人员的实践、科研两重性;资料的原始真实性、准确性;立项起点的高层化、宏观性的特征。
二、审计立项课题化的编制依据
1.国家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及当前或近一个时期内的工作重点;2.经济工作中普遍性、倾向性问题;3.社会上反映的热点问题(或综合各地群众举报材料归纳出来的问题)。
三、审计立项课题化的管理
1.前期管理。该阶段的重点是根据前述编制依据,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找准要害、抓住重点、拟定课题、及时立项。具体来讲,一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主动立项;二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重点立项;三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立项;四要对普遍性问题选择立项。
2.中期管理。该阶段重在组织、协调、检查审计项目课题计划的实施及执行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以保质、保量、按期高效完成审计任务。另外;在审计过程中,要坚持边审计、边出成果的原则,对阶段性审计成果要及时归纳总结、升华并向决策部门反馈,为后期管理夯实基础。
3.后期管理。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实现审计成果的社会化,并促使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扩大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途径有二条:一是审计成果学术化,即将审计调研成果以调查报告或论文等形式及时发表于有关报刊杂志,以指导服务于经济建设;第二条途径是将审计成果决策化,即将成果以综合信息或调查报告形式尽快向有关决策部门传递,以实现审计的最终成果——建设性对策、措施、意见转化为政府决策付诸实施,调控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