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障碍患者如何自我调节心理论文_叶蓉

三台县精神病院 四川绵阳 621100

一、什么是抑郁障碍

跟身体一样,精神也会患病。每个人都有可能会患上心理疾病,也就是我们说的精神障碍的症状,可以说人只要活着,不但会有肉体的活动,也会有精神层面的活动。而只要进行活动,就一定会有出故障的时候。精神疾病的表现很多,例如出现情绪低落、对事物丧失了任何兴趣。这种精神上的种种不适感,就是精神活动的证据、活着的证据。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大脑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没有时间休息。抑郁障碍就是以情绪或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此类疾病常反复发作,间歇期可完全缓解,部分患者有残留症状。抑郁障碍的年患病率为1.5%,终身患病率为3.1%。

抑郁障碍患者的核心症状包括心境低落与兴趣下降或丧失。对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来、总是担心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情绪十分低落、记忆下降、心情焦躁无法平静下来、思维迟缓、什么都不想做、不愿意见人、感觉自己什么能力都丧失了、机体总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生活失去了方向等等。

抑郁症作为一种疾病,与单纯的悲伤不一样,抑郁症会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学习、工作以及睡眠等等。可有“三无”、“三自”症状,即无望、无助、无价值感,自责、自伤、自罪等。严重时患者可能自杀死亡。

二、患抑郁症的病因,影响因素有哪些

抑郁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涉及生物、心理及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主要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人格特征、社会环境、躯体因素、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和依赖、药物因素等。以上各因素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多数情况下是多个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如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抑郁障碍的发生有重大影响,阳性家族史、人格缺陷、应激等联合作用可显著增加个体发生抑郁的风险。

性别因素,女性较男性患病率约高两倍,这可能与激素水平、心理社会应激以及应激应对模式的差异有关。

年龄因素,抑郁障碍发病年龄多在21-50岁,平均30岁左右。近年有低龄化趋势。

人格特征,焦虑、强迫、冲动等特质较明显的个体易发生抑郁障碍。

社会经济地位,一般来说低社会阶层患重症抑郁的风险比高社会阶层者高,城市比乡村高。

心理以及社会因素是指某重大社会事件的发生,引起不愉快的情绪反应,情绪反应越强烈越持久,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越大。生活中某些不良事件,如离婚、重病等都可能导致抑郁症。日常生活压力对我们的身体有无形的影响,可能导致非常重大的疾病,如抑郁症。

遗传因素,血缘关系越亲近,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越大,与其他遗传病的发病情况相似,抑郁症会在家族中集中出现。父母亲若有一方患有抑郁症,那么生下的孩子患有抑郁症的风险增加10%。双胞胎中一人患抑郁症,那么另一个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高达70%。

神经生化因素,其主要涉及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三个主要的神经递质。者三个单胺能神经递质系统协同发挥作用。

躯体疾病,如果病人患有心脏疾病、癌症、慢性疼痛以及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帕金森、脑卒中等疾病,那么病人患抑郁障碍的风险就会大大提高。

另外,吸毒、过度饮酒或者服用一些药物等也可能会引起抑郁。

  

三、抑郁症患者如何自我调理

首先,我们要坚持锻炼,很多抑郁症患者懒惰邋遢、行动迟缓,长期如此一定会损害身体,更会进一步侵蚀抑郁症患者的精神,加重抑郁症患者的不良情绪。坚持晨起锻炼可以充分调动身体机能,既放松了身体也放松了精神,缓解了紧张情绪。

其次,我们要勇敢的走出去,多与他人接触,参加社会活动或出去旅游,刚刚开始实践,可能会感到很痛苦,但是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后,我们的负面情绪就会逐渐被外界环境打败,逐渐建立起我们的自信心,战胜抑郁症。

再其次,心理学中的观息法是一种净化内心的方法,息是指我们的呼吸,呼吸伴随着我们一生。专注于呼吸,能够让我们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逐渐消除内在思想的对抗,找到真正的自我。抑郁症患者可以在早晚练习观息法,练习时闭上双眼,以盘腿的姿态,二十分钟时间为基础,时间可以逐渐延长到一个小时,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不管心里出现什么想法都去接纳它。

再其次,冥想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心理治疗当中,冥想可以减少抑郁情绪,增强意识。冥想有很多方法,我们在冥想时,要在心中构建一个自己的理想世界,是自己及感觉到放松平静,然后想象如何去实现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经历越集中效果就越好,这个练习要坚持,重复去做。

然后,整理自己的感受对于抵抗抑郁也是非常重要的,抑郁症患者大多数时间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时候患者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不合理的,但是无力摆脱,我们可以通过把这种想法记录下来,当自己在通过其他方法使情绪得到缓解以后,再回过头去看自己的想法,到时候我们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再然后,我们要拒绝对号入座,对于抑郁症方面的信息我们已经了解很多,但是真正对抑郁症的帮助并不是很多,可能最初只是有一些抑郁情绪,最后被强化为了抑郁症。

最后,我们要多读书,开卷有益,多读一些心理学、哲学以及道家方面的书,能够提高我们的智慧,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对自身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超过过去自身局限的认识,使思想不断得到升华,使心胸更加开阔,自己拯救自己。

一句问候,一次聆听,或许就能挽回一个被困于心灵黑夜中的生命,我们能帮助到的,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也可能是朋友的朋友以及朋友的家庭等等,让我们共同参与传播精神卫生知识,关爱他人,倾听他人,传递爱与希望,共筑生命蓝天。

论文作者:叶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  ;  ;  ;  ;  ;  ;  ;  

抑郁障碍患者如何自我调节心理论文_叶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