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经济学理论新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理论论文,新构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过渡经济实践呼唤过渡经济学理论
1.我们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国际大过渡中,与苏东国家采取激进式的“休克疗法”推进改革不同,中国选择了循序渐进、双轨过渡之路,这是一条由计划经济的外围到核心改革的道路,就是由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由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到内陆省市改革,由非国有经济发展到国有经济的改革,由增量放权让利到存量结构调整,制度创新的改革。尽管渐进式双轨制过渡方式存在许多矛盾和弊端,但这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唯一选择。从变革实践效果比较,国际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的改革还是比较成功的。
由于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计划经济发展中大国,决定了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必须走渐进式的道路,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渡。从现实看,经过十六年改革形成的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轨体制与未来规范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比,还有很遥远的距离。邓小平同志曾预言,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如果从广义的、完整的意义上讲,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不仅是体制模式的过渡,而且是发展模式的过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变迁工程。因此,我们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大过渡阶段。这是一个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相并存,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现代化发展与市场化改革相交织,“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携手共舞的新历史时代。借用于流行于世的发展经济学和改革经济学的两个基础概念来讲,就是处于二元结构转换(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换)与双轨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相并存的过渡经济阶段。
2.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的矛盾是过渡经济阶段的基本矛盾
(1)过渡阶段的基本矛盾
改革前的中央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先进”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的矛盾,改革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什么呢?
“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是中国人既陌生又熟悉的两个基本概念。二元结构是生产力范畴,也是发展经济学概念,但有更广泛的含义。它主要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不发达部分与发达部分相并存的现象。在中国表现为城乡之间、工农之间、条块经济之间、轻重工业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技术、文化发展水平上高低悬殊的二元反差现象;双轨体制是生产关系范畴,也是改革经济学概念,是更广义的概念。它指计划经济国家市场化改革中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双轨并存的体制现象,表现在诸多方面,如价格双轨制、企业运行双轨制,投资双轨制、宏观调控双轨制等等。
二元结构和双轨体制是过渡时期包容性很大的基本概念,在基本理论上,它可以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在现阶段的具体表现,是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关系的具体归结;现实社会中它是诸多具体矛盾(即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条块关系、发达与不发达关系、富人与穷人关系等)的高度理论抽象,也是过渡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系统发展与改革的综合概括,是发展和改革陷入“放—乱—统—死—放”怪圈的根本原因,也是推动现阶段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的力。因此,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的矛盾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矛盾,促进二元结构现代化和双轨体制市场化是过渡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基本主题。
(2)过渡阶段的现实国情
过渡阶段中国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的关系是错位的,表现在产业之间、文化技术先进的现代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经营管理体制上却较为缰化落后,市场化水平和经济效益一般较低,而文化技术落后的传统部门、集体乡镇企业在经营管理体制上较为先进灵活、市场化程度和经济效益反而较高,表现在地区之间、落后一元的西部地区基础工业比重,国家投资比重和计划管理约束程度较大,但生产力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较低,而先进一元的东部地区加工工业比重,外国有经济比重和市场化调节程度较大,国家投资比重和国家计划约束较少,但生产力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却较高。这种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的双重错位的特殊性,既在运行机制上区别于实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发展水平上不同于曾经实行计划经济制度的前苏联东欧国家,同时也与社会主义传统政治学和西方发展经济学所阐明的一般规律相悖,它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生产关系运行与生产力发展极不适应的状态,构成了中国过渡阶段的最大现实国情。
3.过渡经济实践呼唤过渡经济学理论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面对中国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错位的现实挑战,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学有些不合时宜,但又不能完全抛弃,正如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继承性一样,传统计划经济学在中国人的头脑中盘距了三、四十年,改革不可能把新旧理论一刀两断,向市场经济过渡不可能一下子放弃计划行政手段,完全启用市场经济手段;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学引入中国理论研究,大大促进了经济理论的进步,启发了经济政策的思路,但又显得不服水土,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政策库中开出的医治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疾病的处方并不是灵丹妙药,中国有许多令市场机制的作用“失效”的经济领域,也有许多使市场经济理论难以解释的理论现象;现行的发展经济学从体系和源流上虽然属于西方经济学的一部分,它研究了发展中国家治穷致富、实现发展的一般规律,提供了中国制定发展改革的方法论的启示,但试图以此为依据,来解决计划经济大国赂市场经济过渡中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错位的问题就会出现阴差阳错。
面对中国经济过渡以来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放—乱—统—死—放”怪圈循环的现实,立于十字路口的中国人不禁发问: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航船要驶向何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要向何处去?
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航船的舵手——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时代潮流,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计划经济学理论的革命,它吸收了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合理部分,但比其更接近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更符合中国改革的取向,得到了亿万人民的拥护。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各地涌现出一股市场经济发展的热浪,出现经商热,投资热、股票热、建市热,办开发区热等。这一方面加快了增长速度,显露了经济繁荣;另一方面随之也带来了资金短缺,通货膨胀和经济效益下降问题。中国政府不得不实行投资紧缩和宏观调控,历史又一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反思过去,我们当然不能认为改革的市场取向目标错了,也不能归罪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缺陷。科学地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构筑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指明经济过渡的方向问题,但对于如何过渡和过渡时期的实践和理论问题并未回答,或者说回答的不够理想。况且,这一理论问题也超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当前我们不少干部学者否认过渡阶段,他们觉得过渡似乎转瞬即逝的时间,过渡体制政策也是一种权宜之计。往往认为我们已走出计划经济时代,而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因此应以市场经济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制定当前的政策,规范政府和企业的行为。而把由此产生的问题归结为地方干部思想保守落后和企业对市场经济理论和政策不落实的问题。其实,我们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这是一个史无前例、今无范例的发展中计划经济大国的过渡。新的过渡实践呼唤着新的过渡科学理论,包括过渡哲学,过渡文化学、过渡政治学、过渡经济学、过渡系统论等,而过渡经济学是这一多学科理论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渡经济学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践中应用而生的,它并不是代替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学或社会主义市场经常学,各门学科自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它们互有分工和互为补充,过渡经济学是介于计划经济学与市场经济学之间,以研究过渡经济理论问题为己任的经济科学。
二、过渡经济学理论研究内容和体系
1.过渡经济学的研究基础
从中外过渡实践看,当今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十几个国家,数十亿人民都进入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问题既不能用计划经济老办法解决,也不能照抄西方市场经济学理论。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性也不能套用俄罗斯、东欧国家的改革办法。中国过渡实践创造了中国特色的过渡经济学理论。从中外过渡理论的研究来说,中外理论家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尤其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成功实践相对应,中国经济理论家对计划向市场过渡理论的研究还是相当领先的。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将这些理论研究上升为过渡经济学研究。
2.过渡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视角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曾分别从二元结构角度研究了发展问题,从双轨体制角度探讨了改革问题,但是从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双重转轨相互关系的角度对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理论的综合研究尚显薄弱。立足发展和改革交织一起的现实,从现代发展经济学和改革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与生产关系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计划经济学和市场经济学相融合的理论视角,我们认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就是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理论。这一过渡经济学理论就是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双重模式转轨的理论,也就是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的双重过渡经济理论,这一特殊的理论视角比当前仅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改革说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的方法,更显其独到之处。
3.过渡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过渡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经济发展和体制运行一般规律的科学、二元结构转换与双轨体制改革构成社会主义过渡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和主线。过渡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础和条件、过渡的基础和条件、过渡模式的特点、过渡历史和趋势、双重过渡的一般规律和机制。
(2)二元结构转换中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之间消长、矛盾、竞争、协调的方式和特点。主要进行城市化、现代化、工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经济学研究。
(3)双轨体制改革中计划与市场机制之间消长、矛盾、结合、协调的方式和特点。主要进行新旧双轨运行机制、决策机制、调控机制的转轨研究。
(4)二元结构转换与双轨体制改革之间在时序、区域、产业上的相互关系、矛盾和协调的方式,在战略规划、体制安排和政策措施上的衔接和配套。
(5)双重经济过渡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投资问题,企业、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产权、价格和管理问题。
(6)开放经济中的双重过渡经济理论。
(7)双重经济过渡中政治、社会、文化、道德、法律、宗教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4.过渡经济学理论的框架体系
过渡经济学作为一种承前启后,新旧衔接的理论,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学和现代市场经济学在中国过渡实践中结合而成的理论产物。其理论源流是社会变革科学;其两个支流是发展科学和改革科学。过渡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由生产力经济学和生产关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改革经济学、二元结构理论和双轨体制理论结合而成,其基本理论的框架体系如下图所示:
标签:经济学论文; 计划经济论文; 二元结构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理论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二元经济论文; 双轨制度论文; 二元关系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