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永定区妇幼保健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 要】目的:探讨产时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策略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35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756例)和观察组(1757例),对照组产妇仅接受常规产时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产时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策略。观察两组患者自然分娩率、导乐分娩率及母婴创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41.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02%;观察组患者的会阴裂伤情况、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母婴创伤总发生率4.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时实施产时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策略,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会阴侧切率、母婴创伤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策略;自然分娩;母婴创伤
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策略逐渐开始用于医院各科、促使医院内人人参与到医疗质量的提升中去,使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尤其是针对妇产科来说,分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对于初次分娩没有经验的产妇来说。很多产妇分娩前都会存在一定的恐惧和焦虑心理,而恐惧和焦虑心理会导致产妇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紊乱,影响子宫正常收缩,,从而影响产妇的分娩结局[1]。而自我院实施产时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策略以来,妇产科医疗水平逐渐提升,产妇分娩情况良好。本次研究就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时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策略对产妇分娩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35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756例)和观察组(1757例)。观察组1757例产妇年龄在22-35岁,平均(28.5±6.5)岁,孕周38-42周,平均(38.6±4.4)周;对照组1756例产妇年龄在20-33岁,平均(27.4±6.7)岁,孕周在37-41周,平均(39.2±2.1)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产程护理,随时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做好剖宫产、自然分娩的准备。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行产时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策略。
首先,产妇入院前就需要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向产妇讲解分娩机制,分娩的过程、及分娩疼痛原因、持续时间及规律,使产妇了解在分娩的过程中要放松,用好技巧,减轻疼痛。产前要告知产妇产程进展及胎儿的安全信息,以鼓励的语言多于产妇交流,及时回答产妇的疑问。助产护士在孕妇分娩前全程陪伴产妇分娩,应树立起高度的服务意识,产妇入院后要向其进行分娩知识宣教,清楚产妇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其可能在分娩过程和分娩后出现的症状制定措施[2]。当进入产房后,助产护士需对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及条件进行评估,以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将评估结果告知产妇,并充分调动产妇的积极、阳光精神因素,促使产妇建立起自然分娩的信心,预测分娩风险,并做好在产程中的多种应激处理措施。另外,要做好改善分娩的支持措施,医院应开展家庭化产房,嘱家人或配偶陪伴分娩,配备多功能自动化产床、摇椅及婴儿车等设施,一对一进行导乐陪伴分娩。要不断提高助产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采用无创保护接生法可有效减少母婴创伤及多种并发症的发生[3]。除此之外,还应建立监测小组,由助产人员、产房主任对产妇进行跟踪监测,实施持续改进管理措施。 一方面,根据监测的情况适当调整对产妇的护理措施,另一方面,要制定好质量改进目标,并将其纳入科室的综合考评中。以此,通过实施多项质量改进管理策略,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导乐分娩率,降低会阴侧切率及母婴创伤发生率[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自然分娩率、会阴侧切率、导乐分娩率及母婴创伤发生率,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分娩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41.95%(737/17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02%(492/1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656,P<0.05);观察组患者的导乐分娩率81.72%(1435/1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8%(1212/1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3693,P<0.05)。
2.2 两组患者产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会阴裂伤情况、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母婴创伤总发生率4.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6551,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为加强自然分娩,提高分娩质量,1996年WHO、UNICEF等国际组织根据美国CIMS倡议,提出了爱母分娩行动,展开了全球性的“以妇产为中心”的产时服务模式。2014年,我国国家卫生计委颁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爱婴医院复核的通知》,启动爱婴医院符合工作[5]。实施产时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策略,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围绕爱母分娩行动的基本原则及措施,从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为进一步实现目标,促进自然分娩,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策略中,前移分娩知识宣教时间、建立自然分娩信心,减少干预,做好分娩评估与告知,改善分娩支持措施等多种对策,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分娩并发症[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41.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02%;观察组患者的会阴裂伤情况、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母婴创伤总发生率4.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也显然说明,针对产妇分娩实施产时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不断总结和改进管理措施,利用监测指标值进行数据跟踪,并将结果的监测转向过程的监测,有效提高了产科人员的专业能力,从而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会阴侧切率,提升了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促使我院医疗水平提升。
综上所述,在产妇分娩时实施产时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策略,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会阴侧切率、母婴创伤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于晓黎.产时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策略对产妇分娩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6):25-27.
[2]邓珍娇,黄羡容.持续质量改进对孕产妇顺产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14):172-173.
[3]赵红梅,徐鑫芬,沈秀青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459-4460.
[4]肖枫,陈群英,王志悠等.前瞻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16(23):2882-2883.
[5]英若兰.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在提高护士静脉穿刺前规范操作依从性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34(12):46-47.
[6]何幼庆.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4):380-381.
论文作者:庹先彩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产妇论文; 质量论文; 自然论文; 会阴论文; 策略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