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考历史试题中欧化语言材料的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言论文,材料论文,历史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近代社会以来,西学东渐,西方的语言习惯借助翻译对中国语言形成冲击,带有西式用语习惯的欧化语言逐渐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采用译文材料命题成为当下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思路,欧化语言色彩浓厚的材料给学生把握材料主旨形成了不小的干扰。笔者援引一例,略作分析,以期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典型考题
(2007年高考上海历史卷第29题)“《百科全书》的读者群并不是由资本家构成的,而是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个部门。他们来自于高等法院和大法官裁判所,来自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一种进步的意识形态竟然渗透了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这看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大革命正是从悖论中开始的。”这段话表明,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 )
A.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特权阶级的自我崩溃
C.资产阶级要求革命
D.国王召开了三级会议
分析:该材料的关键句是“大革命正是从悖论中开始的”,这也是该材料的核心观点。材料其他内容是对这一观点进行的解释说明。支持该观点的论据是《百科全书》读者主要是法国的腐朽阶级。
教材上有《百科全书》的背景知识。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该书充分体现了启蒙思想。
这道题出错率比较高,一是由于信息过于丰富,学生把握信息主要意思比较困难;二是由于材料翻译不当,欧化语言明显,对学生思维形成很大的干扰。总之,这则译文材料所含信息有些杂乱无章。具体表现如下:
1.译文材料句子残缺,信息芜杂。“《百科全书》的读者群并不是由资本家构成的,而是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个部门。”该句子表示并列关系,并列的对象应该对等,但问题在于“资本家”和“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个部门”并不对应。联系上下文得知,其要表达的内容是“高等法院和大法官裁判所、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和教会的人士”。即“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个部门”中的“各个部门”指的就是高等法院、大法官裁判所、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
2.欧化语言明显。语言转化过程中未考虑到目的语的用语习惯,译文显得晦涩难懂。例如“《百科全书》的读者群并不是由资本家构成的”,国人并不这么讲,可以转换为“《百科全书》的读者群中并没有资本家”,这样改更适合国人的语言习惯。还有,“一种进步的意识形态竟然渗透了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用词过于抽象,易引起理解上的困难。根据上下文,这里的“一种进步的意识形态”指的就是启蒙思想,一味直译,会使简单问题复杂化。
3.连词误用。“《百科全书》的读者群并不是由资本家构成的,而是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个部门。他们来自于高等法院和大法官裁判所,来自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这里用了表示并列关系的“不是……而是……”,仔细分析材料,无权的资本家和特权阶层之间是对立关系,从内容来看,两个分句之间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转折关系。
4.指代关系不明确,支离破碎。“他们”是指读者群,由于表示说明的长句与中心词“读者群”被分句隔开,导致指代关系不明确。“一种进步的意识”指代《百科全书》所体现的启蒙思想;“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指代“高等法院、大法官裁判所、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
5.修饰语位置不当,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他们来自于高等法院和大法官裁判所,来自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该句中“波旁王朝”修饰“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那么“高等法院和大法官裁判所”和“波旁王朝”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吗?结合所学,我们可以得知,高等法院和大法官裁判所是波旁王朝的重要司法部门。如此一来,该句子翻译成“波旁王朝的高等法院、大法官裁判所、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这样关系更明确,字数上也更简洁。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对上题中超长的材料进行适度分解和调整,具体如下:
《百科全书》的读者主要是特权阶层而非资本家。这些特权阶层主要来自波旁王朝的高等法院、大法官裁判所、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启蒙思想竟然渗透到社会结构中最顽固的部分,看起来有些荒谬,却是事实。这就是法国大革命中的悖论。
这样的调整,使得整个句子关系更加明确,核心观点更加突出,而且符合国人的用语习惯。采用这种译文命题,可以有效减少译文不当给学生思维造成的干扰。
二、备考启示
笔者对2007年至2010年各地高考历史选择题进行了初步统计,带有欧化语言色彩的题目多达21例。如何有效备考,减少欧化语言材料对学生思维造成的干扰,成为备考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认为,考生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做有效准备:
1.了解外语的用语习惯
从命题材料来看,高考试题中的译文材料多选自英文原著,还有一些俄文原著。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不妨多了解英语的用语习惯。例如,英语中多采用被动句,我们调整材料表述方式时,要变被动为主动;英语中为了强调某个内容,也常常采用双重否定的方式,我们解读材料的时候,要把双重否定改成肯定句式。
(2010年高考上海历史卷第15题)“……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
经查,这句话是康德的观点,英文原文为:
Enlightenment is man's leaving his self-caused immaturity.Immaturity is the incapacity to use one's intelligence without the guidance of another.
从英文材料来看“leave”和“immaturity”(不成熟状态)都有否定含义,如果直译,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令人费解,我们可以变双重否定为肯定,可译为:“启蒙运动就是使人们逐渐成熟起来”。第二句中,“incapacity”意思为“没有能力”,表否定;“immaturity”也表否定,我们可以把双重否定转化为肯定,可以翻译为:“所谓成熟,即一个人不经别人引导就有能力运用自己的理智”。整体可翻译如下:
启蒙运动是指让人们成熟起来。所谓成熟,即指不经别人引导即可运用自己的理智。
英语的用语习惯和中文有很多差别,例如表示修饰中心词的定语从句往往很大,内容复杂,如果直译,那么定语显得太长,和汉语习惯差别较大,读起来会感到句子所含信息关系不明确。我们如果遇到直译的材料时,应该对所译的内容的形式、位置做适当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国人的用语习惯。这是另一话题,须撰文详述,此处不予赘述。
2.进行针对性训练
欧化语言材料的释读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因为此类型的材料不仅仅出现在选择题中,而且也常常出现在非选择题中。例如,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1第42题,材料冗长,欧化明显,得分率很低,教训很深刻。
做这类题目,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不要为拗口的文字表述所吓倒,应该认真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教材所学,分析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形成整体性理解。以前面2007年高考上海历史卷第29题为例,该题是通过资本家和特权阶层对启蒙思想的不同态度来揭示法国大革命中的悖论的。
其次,要寻找关键句,把握材料的核心观点。一段完整的材料应该是以核心观点为中心组合材料的。该题的核心观点是“大革命的悖论”。
再次,要注意连词。连词往往体现了信息之间的组合方式。像“尽管……但是……”、“却”、“不是……而是……”等往往体现了转折关系、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需要考生在实践中仔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