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模式优化路径论文_周艳云

周艳云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425000

【摘 要】如今,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社会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一项长期战略性选择,其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系统、全面的医疗服务,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然后,由于受到政府对支持度不够、养老机构数量有限、服务内容同质化严重、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偏低等问题的影响,导致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受阻,本文将会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优化路径,以期更好的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问题;优化路径

如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现有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导致每一个家庭都需要面对养老问题。对于一些生活不能自理、行动不便、大脑活动功能衰退的来年人更需要专业护理人员进行照顾,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基本要求。如今,随着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出现,使老年人养老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进一步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1.医养结合概念界定

简而言之,“医养结合”就是将养老服务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进行有效的结合,是实现社会资源最大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过程中,其包含医院转型养老机构、联合发展型养老机构和医疗综合护理机构三种医养结合模式。

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处于探索阶段,一些机构类型还处于空窗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如今,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倡导资源的最优匹配,并通过对闲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来实现零边际成本,以期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联合发展型养老机构应用最广,取得的效果最理想,其一般是指养老机构与相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进行合作,构建“1+1”或“1+X”发展模式,并借助医疗机构的支持来进一步辐射的养老机构。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下,医护人员会定期对老年群体进行体检,对发现的疾病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且一旦机构老人出现突发状况时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专业的医疗救治,以确保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2.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存在的问题

2.1政府对支持度不够

由于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均属于民生中比较关键的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社会性,此时就需要政府部门承担重要的责任。然而,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方面,目前我国政府的投入力度有限,只出台了一些大的扶持政策,并未对其具体部分进行细化,致使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受益有限。同时,政府的出面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推动尤为关键,但是医疗机构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相对于养老机构而言,其各个方面均比较完善,虽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推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有效融合,但是大多数政府部门继续根据医疗机构的标准来开展各个方面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

2.2养老机构数量有限

实际上我国政府很早就提出过与“医养结合”相类似的政策目标,并且在2015年年末民政部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中对“医养结合”给予了明确的规定,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国各类养老机构数量达到了4万多家,然而只有20%左右的养老机构达到一定的医疗服务能力水平。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每年老年人平均净增长在800-1200万之间,且半失能、失能老年人接近4000万人,而现有的养老机构数量有限,已经容不得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继续慢慢摸索,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以期更好的满足老人养老市场的巨大需求。

2.3服务内容同质化严重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普遍存在服务内容同质化的问题,加之“医”与“养”界限不明确,服务水平有限,无法满足老年人对更加精细、专业的医疗服务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同时,现有的养老机构缺少有针对性的疾病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等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对于重点服务对象所开展的医养结合服务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未完全根据消费人群需求来对其进行细分,未根据老年人照护需求来进行系统性的评估,未构建可流动的、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2.4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偏低

现有的老年群体更加关注日常护理、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服务,然而目前大多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设施缺乏紧密的结合,只是一味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无法满足失能、高龄老年人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叠加需求。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大部分老年人存在多种并发症,对医疗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职称评聘受限、工资待遇低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医疗服务水平低、硬件配置不足,抑制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同时,现有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服务人员所具有的综合素质水平偏低,且专业人才流动性大,不利于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隶属于服务行业,从而导致其中的服务人员或多或少的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歧视,加之职业歧视及工资待遇等的影响,导致优秀人才不愿意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任职,进而出现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偏低的问题。

3.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模式优化路径

3.1创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理念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各界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并且一些自媒体和官方媒体也加大了宣传力度,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人员进行了实地采访,并给予实施追踪调查和正面报道,以确保更多的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有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社会各界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尊重。

3.2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如今,世界各国都开始对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给予了关注,此时为了更好的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就需要拓展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开展多元化、有针对性的服务,因此来有效提高服务质量。通常情况下,在界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服务内容过程中,最好根据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及自我能力情况来进行,并制定出不同功能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以便为老年群体提供针对性的养护服务。在拓展服务内容过程中,要在满足日常生活照护的同时,开展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医疗康复、心理安慰、情感依托和临终关怀等针对性服务,以期更好的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对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统计发现,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那些失能、半失能的老年群体。此时,为了更好的满足上述人群的基本需求,就需要结合服务对象的特点来构建一套系统、完善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内容,并对“医”与“养”的服务边界给予有效的界定,通过双向转诊等方式来构建互通、互联,可流动的、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同时,还需要丰富服务供给,细分市场需求,以便更好的把握老年群体的基本需求,为其推出个性化的服务内容,使老年群体的生存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

3.3完善机构组织设计

通常情况下,不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之间所具有的服务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此时就需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结合老年群体的实际情况来对现有的机构组织设计进行补充和完善,并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战略规划,以确保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今,大部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均选择了扁平化管理模式,其虽然可以有效提高服务效率,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部门划分空缺、关键职位缺失等问题,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长时间下去将会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此时,就需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对其各岗位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如医疗、护理、膳食等部门,以确保各个部门间配合默契,为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完善机构组织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行业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理念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发现,一些先进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都非常注重组织文化的传递,以便将组织战略更好的渗透给每一位员工,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各个组织、部门、职工之间形成合力,这样不仅可以为老年群体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而且还可以使更多的医护人员愿意投入到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服务之中,有效提高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如今,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需要时刻关注老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并与老人构建良好的关系,尽可能维护长者的尊严和隐私。实际上,只有对现有的机构组织设计进行完善,才能够按照战略规划的方向开展工作,并营造出温馨的养老环境,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照料和优质的服务,以确保老人能够乐享生活、安度晚年。

3.4提高机构服务人员综合水平

虽然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理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但是大部分人仍然缺乏对服务人员的社会认可度,甚至会对他们产生歧视心理。此时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就需要找出问题的源头,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以往我国大多数养老机构服务人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工资水平低、服务水平差等一系列的问题,此时就需要对传统的员工聘请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不仅要聘请高素质水平的服务人员,而且还需要适当的提高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使他们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之中,以此来把高服务水平养老机构与高服务水平劳动力有效串联在一起,逐渐形成一条高速发展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产业链,这样既能够使养老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可以完善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市场,提高老年群体的整体生活水平。

3.5完善机构服务监管体系

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过程中,要构建社会、政府、机构、家庭为一体的服务监管体系,有效提高监管力度,使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政府部门需要明确划定评价指标与等级,以便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管理、设施、人员等做出客观的评价。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进行抽查,并完善社会监督制度,通过建立相关反馈评价官方公众号或网站、设立热线电话等方式来接受来自于社会群体的监管,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营造良性竞争环境;(2)完善机构内360度监管机制。摒弃中庸评价思想,加强上下级间、部门间的相互监督,进而有效提高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3)将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考核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主要指标,并对老年人及家属的反馈给予重视,对老人诉求给予全方位地了解,然后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和完善,以期更好的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健康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逐渐发展成为未来社会养老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为了更好的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就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国内外先进的看护理念给予借鉴,从创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内容、完善机构组织设计、提高机构服务人员综合水平、完善机构服务监管体系等方面来提高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欣宜,江磊.优化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模式路径分析[J].消费导刊,2019,14(7):75-76.

[2]刘诗洋,刘梦,桂玥.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问题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6,4(22):19-20.

[3]王碧艳,徐明江,吴琪俊.广西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8,7(30):145-146.

(上接第345页)

2 结果

经过观察,62名患者中仅有1例发生术中出血性休克,发生率为1.61%,在经过抢救之后得以康复,其他61名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在术后观察不存在内漏现象、支架移位情况、脊髓缺血、截瘫等常见并发症,在14天内均办理出院。

在术后对全部患者予以6个月(半年)随访,均无异常。复诊期间经过CTA检查,可见血管造影中动脉夹层假腔当中血栓填充,没有造影剂渗入现象,比起术前假腔有显著缩小,真腔内血流较为通畅。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中,62名患者满意38名,基本满意22名,不满意2名,总体满意度为96.77%。见表1。

3 讨论

就本次研究结果来看,62名患者均没有出现护理并发症,且在手术结束之后均顺利痊愈并出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较高,为96.77%。AD在临床中进展较快,且误诊风险比较大,很容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属于临床中比较少见且严重的病症之一[4]。对其进行尽快诊断和治疗干预非常重要,AD动脉瘤腔内修复手术创伤较小,且花费时间也先相对较短,不会给患者造成显著痛苦,不过依然存在一定隐患[5]。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充分了解该病的临床专业知识,凭借丰富临床经验在工作中迅速寻找到重点,并立刻予以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6]。

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中针对接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手术的患者行以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血压控制效果,加以行密切的肢体血供情况监测观察,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进行更加深入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曹生军.乌拉地尔配合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12):2014-2016.

[2]徐敏,张瑞娇.行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05(06):66-67.

[3]李婷,申铁梅.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围术期监测和护理[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7,23(01):97-99.

[4]赵洪霞,赵後,黄文华,等.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血压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05):464-467.

[5]孙子兰.39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StanfordB型患者行腔内隔绝术中护理与配合[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312-312.

[6]王雪钢,蒋岚杉,白斗,等.腔内修复术治疗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05):68-71.

论文作者:周艳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  ;  ;  ;  ;  ;  ;  ;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模式优化路径论文_周艳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