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屋在建设过程中,要想保障质量就需要对技术有更高的要求。现代房屋建设的在安全性方面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就需要不断的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不断的提升建筑物的承载力度,但是,就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现状来看,其中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还会对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可靠性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地基基础工程在建筑过程中属于基础性项目,也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具有衔接后续的重要作用。在现代房屋建筑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建筑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在不同的地区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这样才能让党务建筑地基基础更加牢固,更有保障性。并根据房屋建筑的实际需要,进一步予以革新和升级,提高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为房屋建筑安全投入使用给予重要的保障。
1.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
1.1 基础轴线位移
在进行基础砌筑时,通常都是先对外纵墙和山墙进行砌筑,而且对内横墙部位进行砌筑时,由于基础槽中线处于纵墙基础的外侧,这样在内横墙砌筑时则无法进行吊线找中,轴线极易发生偏差,导致上部墙体和基础之间产生一定的偏心压力,导致整体结构的受力受到较大的影响。另外在施工时,对于槽边控制桩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极易在施工中由于受到碰撞而产生移位,从而使基础轴线发生位移。
1.2 基础标高偏差
正常情况下,当基础砌至到室内地平处时,则需要与室内地平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一旦基础标高与室内地平相差较大,则会对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一旦基础下部基层标高也出现偏差时,则对于基础砌筑时的标高则很难正确把握。
1.3 基础防潮层失效
进行防潮层施工时,需要对基面进行浇水,而且还在浇透,这样防潮层砂浆则会与基面进行很好的粘结。如果不浇水或是没有浇透水时,则会影响二者的粘结力度,再加之缺乏必要的养护,则会导致防潮层过早的脱水,在没有达到标准强度和密实度的情况下导致裂缝的发生,一旦防潮层开裂,则其无法有效的起到阻止水份的作用,则会导致墙体潮湿的病害发生。在冬季寒冷地区进行施工时,在受冻情况下防潮层也极易失去防潮作用。
2.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常见施工方法
2.1 注浆法
应用注浆法前,需先确定钻孔点,仔细计算钻孔深度,合理确定注浆配比。注浆时,根据已确定的钻点和钻孔深度打孔,之后在 钻孔内注入适当注浆,注入过程中必须详细记录所有细节和数据,以便漏孔时复查。为防止浆液上冒,硅化加固土层需保留1m 不加固土层,有需要的话还需夯填素土。为避免压力过大导致地基出现问题,注浆时需充分考虑地基承受压力,将压力应控制在0.2~0.4MPa(始)和 0.8~1.0MPa(终)。土加固应坚持自上而下,若土 渗透系数增加,则自下而上。此外,注浆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避 免出现漏浆情况,若出现这种情况,立即停止注浆,查找漏浆原 因,且适当调整注浆参数。
2.2基坑支护技术
基坑支护技术主要包括两种,分别是排桩支护技术与逆作法技术,前者主要是利用配合锚杆、钢桩以及混凝土等部件,在结合基坑土层内部支撑结构对土体实施共同的支挡。其中排桩支护技术所涉及到的结构设置包括了锚杆式、拉锚式以及悬臂式,排桩支护技术的施工工艺包括常用的泥浆护壁灌注桩技术、干作业灌注桩技术等,所以在排桩支护首要采取的措施便是孔灌注桩施工,并对后期进行养护,并实施破桩冠梁项目。而后者则是当前我国建筑体系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采取多种施工方式进行交替施工,从而进一步降低载荷对建筑基坑所带来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有一点需加强注意,即在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需要注意在基坑的周围预留出足够的距离,从根本上保证人工钻孔桩以及混凝土灌注桩项目的有效实施。
2.3强夯法
应用强夯法时,需先预压用推土机预压和平整地基场地,之后结合详细的施工材料和试验方式,准确测量定位夯点。若地基中间水量较高,可通过竖井排水、砂石填充等方法,砂石填充即在 表面铺 0.5~2.0m 厚中(粗)砂或砂石垫层,避免应用强夯法时地基 和设备下陷,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并消除强夯所产生的孔隙水压。此外,为避免强夯后再次平整场地,强夯时需从四周向中间,夯击 结束后,必须用夯锤进行再次夯击,确保地基均匀受力,有效增加 承载力。
3.房屋建筑其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要点
3.1加强地质探测的准确性
在工程地质报告中,有两个方面的情况需要全面的反应,第一个方面是水文状况,第二个方面是地质状况,要避免地基质量问题的出现,首先就要掌握好当地的水文与地质状况,若要将这些工作妥善的完成,地质勘查的工作就不能马虎。应该按照建筑的地质特征以及应用建筑的相应要求,从而将勘探的主要任务进行明确。另外,实施勘测工作时,一定要把握好钻孔的深度,由于钻孔的深度必须要达到设计的需求,若厚度压缩需求不能满足,或者不能达到桩坐落土层之时,那么基沉降大小就不能够准确的进行确定,这样也就达不到地基设计的需求。所以,根据设计的要求,要设计出合理的孔深。
3.2提升房屋结构的设计合理性
地基基础的结构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很重要,主要还是要根据施工地点的形态和地质情况来进行的。通过对实际地形的了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房屋的结构能够承受的住质量,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裂缝或者破坏。对于地基的勘察报告如果存在一定程度上怀疑就要对载荷程度再进行勘察,确保数据准确。在进行比较大型的房屋建筑时,无论勘察的结果是否具有真实性,都要对结果再一次进行确认,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为施工的结果提供保障,如果基础地基发生倾斜或者下沉,就要马上停工进行检查和分析,制定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避免建筑的结构和地基之间存在问题。
3.3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当地基土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地基处理后,建筑地錾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
4.结语
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技术组成,不仅关系着现代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而且影响着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发展。因此,积极加大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科技投入,提高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不仅是推动现代建筑事业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常捷.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1:138
[2]黄光琼.工程地质勘查及高层建筑物地基处理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02:270
[3]张国强.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1,16:25-26
论文作者:陆永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1
标签:地基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基础论文; 地基基础论文; 钻孔论文; 标高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