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柏拉图人性理论试谈腐败根源论文_韩瑞旗,赵洁莉

从柏拉图人性理论试谈腐败根源论文_韩瑞旗,赵洁莉

韩瑞旗 赵洁莉 广东省委党校

摘要

纵观历史,腐败这一现象贯穿于人类发展的各个发展阶段,伴随着世界各个文明的兴盛与衰落。历史上众多的先贤大家,著名学者都曾经从不同的领域与视角对腐败这一现象进行过探究与阐释,并试图避免腐败问题带来的危害。本文从古希腊先哲柏拉图的人性理论出发,通过研究柏拉图的单一人性论、灵魂说和知识论,结合现今中国腐败问题和治理预防,浅谈其对腐败问题形成根源的启示和理解。

关键词:柏拉图;人性理论;腐败根源;腐败预防

引 言

柏拉图是一位地位崇高、影响深远的古希腊先哲,他的学说推理周详、逻辑严谨,从伦理道德出发,以人性分析为基础,以追求善的理念为目标,并提出了一套实现国家秩序和个人完善生活的理想方案。社会由人构成,人是社会的主体,柏拉图政治哲学所包含的繁复问题中最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对人及人性的深刻分析是他政治哲学的逻辑起点。对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作深入思考,不可避免的要追溯到人性问题上。腐败问题同样如此,人类有史以来腐败就同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影形不离,尽管人类通过高超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在各个领域创造无数奇迹,但腐败问题仍旧无法得到根除,至今仍困扰各国政府,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愈演愈烈。试思考,辉煌的成就证明了人类智慧的无限空间与强大力量,但在面对腐化堕落的问题时众多腐败预防、反腐举措却显捉襟见肘,并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滋生。究其根源也许应该将探求与思考从顶部层面和制度设计转移到人性问题之上。

1. 柏拉图单一人性论及其启示

柏拉图认为人在各种能力以及个性上具有单一化特点,这使得人天生就注定只能做某一方面的工作。“我们大家并不是生下来都一样的。各人性格不同,适合于不同的工作。如果他什么都干,就会一样都干不好,结果一事无成。”但与此相对的是,人的需要多种多样,多样性的需要是个人的能力所不能满足的,这样就产生了个人能力的单一性与人的需要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柏拉图认为,要解决这一矛盾人就要以群体的方式存在。为满足各自不同的需要,人们必须“邀请许多人住在一起,作为伙伴和助手,这个公共住宅区,我们叫它作城邦。”而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柏拉图观念中的国家。可见,如果人类组成社会的目的是解决能力和需求之间固有矛盾的话,那么人类组成社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社会的组成之初就已经包含了无数个体企图对集体有所希冀的种子。那么,现实中的公款吃喝送礼、高档消费等现象就是当初那颗种子在社会这片沃土中的萌芽。

柏拉图还认为,人的单一性特点决定了在国家中人的社会分工。分工合作组成相互服务的命运共同体。“一个有着最严格的公正和最完善的幸福的国家才配得上共同体这个名字。”要达到这样,在国家中就必须进行某种形式的产品交换。人类的能力与需要的矛盾使人们组成社会,为了满足自身需要,社会中要进行产品的交换,如柏拉图所说“交换的各方所能提供的商品一定是他拥有的数量多于他本人的需要,正如他本人得到的商品一定是他拥有的数量少于他的需要。那么,权力,金钱,美色这些人类需要的满足,如果建立在交换之上,那么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是否就隐性的蕴含于社会建立之初的规则之上?

另外,柏拉图认为国家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而且只能一心一意地去干适合他个性和能力的工作,只有这样个人才能发挥自己的优点,国家才能更好地运行。“只要每个人在恰当的时候干适合他性格的工作,放弃其它的事情,专搞一行, 这样就会使每样东西都生产得又多又好。”如果把腐败所获得的各种利益作为一样产品,那么是否说明那些历史中臭名昭著贪腐者从事了一门适合他个性和能力的工作?他是不是具有贪污腐化的独特天赋?如果是,那么是否可以说人天生被赋予了一种满足需求的能力—腐败的能力?

2. 柏拉图灵魂说及其启迪

柏拉图对人的灵魂进行了划分,并对其进行深刻剖析,这也是柏拉图人性理论公认的深刻之处。古希腊时期人性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人进行灵魂和肉体的分离,认为灵魂可以独立于肉体之外而存在。柏拉图的人性理论就是这种“身心二元论”的表现。柏拉图认为世界分为可感世界和理念世界,而人的灵魂与肉体的区分是两个世界区分的延伸:正如世界有可见与不可见一样,人也有可见与不可见两部分。不仅如此,他还认为灵魂高于肉体,灵魂统摄肉体,并且规定着人的本性。《理想国》对灵魂进行了三重区分,柏拉图称它们为灵魂的三个部分,即理性、激情和欲望。其中理性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是人的灵魂的最高原则,人们智慧的源泉,故可称为“爱智”部分。激情是人们藉以发怒的部分,它“永远整个儿地是为了优越、胜利和名誉”,可称为“爱胜”部分。欲望是人们用以感觉爱、饿、渴等物欲骚动的,它的全部快乐和爱都集中在利益上,而金钱是满足它的主要手段,故又被称为“爱钱”或“爱利”部分。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说,理性、激情、欲望在每一个在不同的人身上由不同的部分统治,于是形成三种不同类型的人,即灵魂中理性占主导地位的爱智者,激情占主导地位的爱胜者,欲望占主导地位的爱利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智慧、优越、胜利和名誉与欲望一样,同样是人的追求与需要,那么灵魂中包含的只有对需要的追求吗?正如柏拉图所说,理性、激情、欲望是每个人都有的,灵魂与肉体的关系归根到底是灵魂内部理性与欲望的关系: 当理性支配着灵魂时,灵魂正当地统摄着肉体;反之,肉体就毁坏着灵魂。而不论在哪种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灵魂自身的原则。而这说明了虽然人的灵魂指引人们去满足需求,但是由于理性的存在和程度的不同,人们对需求的满足方法与程度是不同的。这是否说明了腐败发生的偶然中蕴含着必然。

在柏拉图三种人类说的基础上,柏拉图提出了其社会分工论。柏拉图认为, 管理国家之事最为复杂艰巨,需要智慧,故护国者的角色应由爱智者担任,即柏拉图的哲学王。而军人要持戈作战,必须勇敢,当由爱胜者构成。至于生产者,他们所从事的是各种物质利益的获取,理该由爱利者充配。柏拉图认为, 一旦灵魂的三部分之间形成了主从和谐的秩序,即理性起着领导作用,激情和欲望一致赞成由它领导而不叛乱,其内部就有了“神圣的管理” ,这样的灵魂就符合善的理念, 就标志着个体人性完善的最终完成。柏拉图的人性完善与国家完善是一致的,国家的完善即基于人性的社会三个部分各司其职,运行有序。生产者开展生活活动, 武士以勇敢保卫国家,统治者以智慧治理国家,互不越位,互相谐调,即可实现国家的“善”。但是,作为柏拉图理想的国家的“善”是如同个人的至“善”一样,其基础是个人要首先达到“神圣的管理”但是,现实中个人不同的理性程度和需求指数使得个体差异性的普遍存在,而这使得三种角色的“善”不免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在护国者部分中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军队部分中出现卖官鬻爵、腐化堕落、玩忽职守、军队素质和战斗力底下;而对于生产者部分则出现唯利是图、制假贩假、道德缺失、信誉匮乏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根据柏拉图的说法,无一不可追溯到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个人本性当中。

3.柏拉图知识论对预防腐败的启发

3.1道德问题转化为知识问题。

这一转化是柏拉图对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命题的发扬光大。人只有通过掌握知识才可能是正义的。他还认为善出于知, 恶出于无知,没有人有意作恶或无意为善,一个人一旦具有善的知识,他就会自觉从善,就会只跟随善的引领而不作恶。这里,给予我们的启示有:1.大力反腐虽然短期内立竿见影,终究不能解决古往今来都挥之不去的腐败问题。要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必须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应该重点结合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全社会的宣传,形成真正廉洁奉公的个人素养和社会风气。2.面对腐败问题,重治理轻预防终归是亡羊补牢之举,正如柏拉图所说的正义只有在哲学王统治得好的城邦中才能够实现。可见领导干部的质量至关重要,在选拔任用时,要真正的做到选贤举能,使纯洁廉政的作风形成在各个岗位的伊始。

3.2 政治问题转化为知识问题。

柏拉图认为政治的主题是认识和掌握个人和国家的“善”,把握“善”究竟是什么,以及用什么方法才能使个人和国家乐于从善。这样柏拉图就把政治问题转化为知识问题。由于柏拉图理解的哲学家是理性与智慧的代表,以追求理念的知识为己任并专注于此而别无它求,所以哲学家统治国家是国家本性的必然要求,柏拉图推出的政治原则即为:“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为了使人性向善,使各阶级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和僭越,实现正义,靠的是知识,而要掌握知识,手段只能是教育,所以柏拉图十分重视教育, 认为国家首先必须是一个教育机构,教育是国家唯一重大的问题。教育不仅是塑造人性的积极手段,而且教育渗透社会风俗、习惯、道德等方方面面,影响深远广大。而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更是深远的,首先要重视领导干部的培养教育,用知识提升治国能力,改善治国理念,提高道德修养从而培育清正廉洁的干部基本素质涵养。同时要注重人民大众的教育,用知识净化社会中业已形成的不良风气,用知识洗涤人们内心被侵染已久的污浊角落,用知识构建积极健康、内容丰富的精神家园。

4.总结

综上所述,柏拉图关于人性的论述使我们对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有了新的认识和解读。他的人性理论对于我国现阶段高压反腐和腐败预防工作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人性的单一化特点使我们想到腐败的种子可能潜藏在人类自身能力与需求的矛盾之中,隐藏在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而组成社会进行商品交换之初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始萌发。同时历史又让我们疑问,无法杜绝的现象和层出不穷的腐化人物,是否说明人类拥有腐败的天赋和基因。而柏拉图的灵魂说恰恰从人类理性和需求的较量,及其对个人和国家“善”的不同影响中表明:由于需求招致的腐败存在于人性之中,腐败现象的偶然发生蕴含着必然。难道面对腐败问题人类真的束手无措吗?柏拉图用他的知识论给予我们了答案——教育。用教育使个人、社会、国家达到“善”,用教育铲除深藏于人类内心的腐败之根,用教育涤荡缠绕于社会的腐败之藤,用教育吹散弥漫于政府的腐败之风。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3]郭长刚.柏拉图社会政治学说的人性基础[J].齐鲁学刊,1996.

[4]谢锦江.柏拉图关于人性的分析及其现实意义[J].黑河学刊,2008.

作者简介:

韩瑞旗,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3级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战略调整与对外开放。

赵洁莉,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4级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广东实践研究

论文作者:韩瑞旗,赵洁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7

标签:;  ;  ;  ;  ;  ;  ;  ;  

从柏拉图人性理论试谈腐败根源论文_韩瑞旗,赵洁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