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控制节点
(一)走合期注意事项
新车必须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走合运转,常规工程机械的走合运转时间至少为100小时以上,而汽车的走合运转时间不仅要达到100小时以上,同时里程要求必须在1000公里以上,负载率80%以下。部分单位不重视机械的走合运转,不经走合就投入使用,并且因为机械长时间超负荷工作,造成喷油器雾化不良、抱瓦等问题。此外走合运转不看仪表,容易造成机油温度和冷却温度过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机械走合不坚持机油平面和其他油面。
(二)合理使用的方法
假设一台机械的使用寿命为1×104小时,通过合理使用机械能够延长其机械的上千个小时的使用时间。因此在使用机械时要规避以下几种不合理使用方式:1、不按照机械使用规范,造成机械设备连续超负荷运转,致使设备损坏。2、施工工序不合理,施工现场道路不平、灰尘多等施工环境,会造成柱塞副、喷油器等严重磨损。3、在机械使用时疏于保养,没有定期更换设备滤芯。4、疏于观察气温对机械设备的影响,气温过低则然后蒸发不充分,耗费过多热量,造成润滑油粘度大以及蓄电池性能减弱;当气温过高时,机油压力降低油性变差,造成机件严重磨损。由于机械设备的高温,造成离合器和制动器因高速摩擦而损坏。
(三)维修与养护工作
做好机械维修保养,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还能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性能。提高保养维修质量,要做好以下几点:1、要摒弃“重生产轻维修”的观点,机械一经发现故障要及时送修,杜绝机械带病作业。2、机械维修具有对维修工具的具体要求,在不能满足机械维修要求时,切勿自行拆修。3、在机械零件拆装时,要保证各个零件的码放整齐,同时还要保证保存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4、机械拆装必须按照特定工艺,同时要避免榔头敲打。5、在维修或拆装时,要严格按照机械零件配合间隙进行装配。
(四)设备的封存处理
在机械设备使用完毕后,要及时做封存处理,否则容易造成金属锈蚀、橡胶制品老化变质等问题。
防止机械金属锈蚀,要在使用完毕后放置到常温环境下,避免风吹、日晒、雨淋造成的金属锈蚀,不然金属零件暴露在功空气中。
机械橡胶制品老化,容易出现裂缝使得失去其弹性,降低机械使用寿命。因此,要避免机械橡胶制品阳光直射、高温,与矿物油接触。
(五)机械事故的防控
工程机械事故的发生,不仅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施工的顺利运行,甚至还有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基于此,为了防止机械设备发生安全事故,先要探究其故障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日常的维护不良原因所造成的变速箱、散热器等重要零部件损坏;第二、很多发生严重事故的工程机械设备,都是由于一次维修不当或者相关管理人员未进行严格的检验,造成螺栓松动、烧瓦等情况;因此,在使用工程机械的过程中,为了有效防控机械事故的发生,需要坚持实施“二定三包”政策,施工人员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同时针对恶劣天气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防护力度,从而延长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六)故障诊断与处理
由于工程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极易受到损坏,一旦出现维修不及时,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和质量,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日常的使用中注重对工程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并且要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处理方法。基于此,按照以往的维修经验,一般的工程机械设备故障的诊断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其一,是人工的直观诊断法,另一种则是设备诊断法。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的施工现场都距离维修单元较远,因此,如果工程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设备故障问题,没有相应的直接维修设备,从而导致在施工现场只能依靠于专业的维修人员上前诊断并处理。具体的诊断工程主要是凭借听、看、查、闻、摸等方法,从而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机械设备故障。
二、管理途径对机械设备的维护
(一)设计制造的控制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可能直接的参与到所用机械设备的直接设计与制造工作中,对其设备的质量水平与使用性能进行管理与控制。但工程建设企业可以通过设备供应商的选择上,挑选生产水平过硬,行业信誉水平较高的厂家进行合作,以此,实现设备挑选中的管理。
另外,在将设备投入生产建设前,应当对其功能性进行必要的调试,检验其是否符合工程建设的强度水平,同时,与供应商之间进行密切的沟通,对于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间接的帮助工程设备进行技术革新,充分满足建设项目的需要。
(二)操作人员的素养
工程机械化发展的现阶段,离不开人工的操控,所以,在使用中加强对人员技术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是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应当引起工程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首先,在新的技术、材料、方法不断被应用的现代化工程建设中,必须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培训,使其适应新型设备的操作方法,更有效的发挥出技术优势,项目施工服务。通过相关的技术培训,不仅要使其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也要对维修与养护操作进行学习,尽可能的减少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损耗,降低设备维护成本的同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到充分保障。
其次,在进行人员管理是,应当重视其岗位素养的培训,使设备操作人员清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与价值,在工程建设的规章制度与管理协调下,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发挥出自身主观能动性,从项目建设的角度出发,爱护并保护设备,使其利用效率满足工程建设的表准,保证设备完好率的同时,为项目创造最大化的价值。
(三)使用的全方位管理
为了更好的对设备进行管理,工程管理应当设立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单独对施工中涉及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监管,突出管理的职能性作用。
在具体的设备进场前,对其进行调试检查,对于不合格的坚决杜绝使用,必须在完成调试工作确保无任何使用问题后,再交由专人负责。并在设备投入施工中,不定期的进行技术抽检,时刻保持正常运行,为施工的整体质量进度水平保驾护航。同时,在整体的检查工作中,做好工作记录,分析并甄别使用数据的异常点,在发生质量问题之前采取措施,进行防护,避免在使用出现故障,对工程进度造成延误,并对设备自身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发挥管理检查工作的基本作用。
另外,为了使设备更好的发挥除功能性,要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管理,杜绝一切可能对设备机械运行造成损害的现象出现,使管理工作更加全面可靠。
总结: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实现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合理维护,是保证其使用方法科学性的基础,能从制度上对其功能水平的发挥进行可靠全面的保障。同时,在走合期、使用中、保养维护以及封存处理等
参考文献:
[1]李欣,张旭.工程项目中做好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4):39.
[2]王冲.浅谈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建材,2017(09):145-147.
论文作者:郑红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设备论文; 机械设备论文; 机械论文; 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水平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