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现代语文教学之我见_现代汉语论文

中学现代语文教学之我见_现代汉语论文

对中学现代汉语教学的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看法论文,中学论文,汉语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当过10年的民办中学语文教师,现在又在高校教学。29年来,常常思考中学语文中的现代汉语教学问题。在中学现代汉语教学中,不少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问题:教师和学生费力不小,收效却不大。面对着越来载激烈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大讨论,反思、改进现代汉语教学已经刻不容缓了。

反思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现代汉语教学,根据近30年来对改进现代汉语教学的集中探索,我们认为:要提高现代汉语以至整个中学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坚持针对性的原则。

汉语像任何一种语言一样,复杂万端,奥妙无穷,“我吃了饭了”是句极普通的中国话,可是里面却包含着复杂得令一般人无法想象的问题:这两个“了”有没有区别?什么时候必须用?什么时候不能用?这竟然是长期困扰我国语言界的诸多问题之一。笔者不敏,花费6年时间潜心研究,写了万言论文,才为“吃”后面那个“了”粗线条地勾画出一个侧面的大致轮廓(参阅《试说动词助词“了”的自由隐现》,《中国语文》1989.5)。当然,这是另一个层面的复杂性问题,一般人无需过问。

就实际运用这个层面来说,同样很复杂。1986年,笔者给中文系学生讲现代汉语,一位法国朋友(他在法国已经学了5年现代汉语,又在中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听了课,对笔者说:“你的课生动。”这位法国朋友要表达的意思我们固然明白,但是这不是一句恰当的中国话,因为真正的中国人在这种场合不说这句话。

20世纪80年代初,报纸上刊载了上海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文章。这位教师写道:有一次他给学生上语文课,讲一篇批判林彪的文章。有个学生当堂提问:“老师,课文里说‘林彪胡说什么政治可以冲击一切’,这句中的‘什么’可以不可以去掉?如果可以,那么原来的句子算不算不简洁?如果不可以去掉,那么用不用‘什么’有什么不同?”这位老师被问住了,他深感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学好现代汉语。

再如,“二以上的数”包括不包括“二”?“把你的头发剪了吧”和“把你的头发剪剪吧”是否同样的剪法?“喝不喝茶”和“茶喝不喝”的使用场合有什么不同?中国人为什么不说“1956年头11个月”?“二亿一千三百多万元”能否大略说成“二亿多万元”?“十尺来长”和“十来尺长”是否同样长?“十来岁”是指几岁到几岁?这些问题,没有学过现代汉语的人不容易准确回答出来。

人们写文章时出现的语病也可以说明语言的复杂性。下面录自一本讨论数学的书:

多项式因式分解是代数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种有力工具,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与证明中起着重要作用。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熟练分解因式的技巧,不仅对因式分解本身是一个很好能力培养,同时对与因式分解相关的一类问题也将起到得心应手的作用。

两个句子,6处毛病。1.“熟练”是形容词,误用为动词;可改为“熟悉”。2.这里几处都说“因式分解”(偏正结构),但在“熟练”后面却说“分解因式”(动宾结构),结构类型不同,影响语气的连贯;最好把这一处的“分解因式”改为“因式分解”。3.“很好”作“能力培养”的定语,应带“的”。4.“对”和“与”之间应加“解”。5.“一类”无用,应删。6.“得心应手”意思是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用在这里不当,可改为“促进”。

语言如此复杂,中学语文课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全面系统地学习现代汉语。要想用较少的时间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知识,提高表达能力,就要坚持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就是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中国人写文章时容易出毛病的地方、作难的地方、需要斟酌的地方,要讲清楚;不容易出毛病的地方、不作难的地方、不需要斟酌的地方,就不讲。这样,现代汉语教学就可以立竿见影。

坚持针对性原则,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选点准确。要使选点准确,惟一的办法是大规模地、全面地、系统地、深入地调查中等文化水平的中国人写文章时使用现代汉语的真实情况,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仔细的分析。这是基础工作,花三五年时间是完不成的,三五个人也是办不好的。我们花了19年时间,对河南大学图书馆藏的有关图书资料作了几乎穷尽的阅读,同时自己阅读了大量的出版物,搜集丰富的语言材料,终于弄清了中国人写文章时使用现代汉语的方方面面,写出了《应用汉语指南——母语学习新观念》一书,约120万字。客观地说,这本书并非凭一人一时之力,它凝聚了我们19年的心血,融入了万千人的智慧。成千上万的人喜欢这本书的内容,这一事实,证明现代汉语教学必须坚持针对性原则,必须选点准确。

标签:;  ;  ;  

中学现代语文教学之我见_现代汉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