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阅读平台人机交互界面比较研究_用户研究论文

用户体验视角下数字阅读平台人机交互界面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机论文,视角论文,界面论文,数字论文,用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13663/j.cnkilj.2015.07.009

       0 引言

       移动化(Mobile)是当今互联网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特征。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为数字阅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碎片化的时间也让更多的人开始阅读。鉴于移动网民本身数量巨大且有更多的人投入到数字阅读中去,可见,数字阅读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当然随之而来的争夺也是相当激烈。传统的数字阅读平台有以下3种形式:以网络文学为主的、电子书阅读器与电子书互为支持的、数字资源加工公司推出的数字阅读平台。除此之外,电子商务公司、内容出版商、移动服务运营商和综合型互联网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数字阅读平台,试图在日趋激烈的数字阅读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实施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针对特定用户群体进行内容定位并施行差异化原则的策略才能获得持续的盈利[1]。优质的用户体验能让用户形成对企业的良好的整体印象,能清楚地界定企业和其他竞争对手的差异,能吸引用户再次使用产品,是一个重要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2]。而现如今数字阅读平台的用户体验如何?其界面是否能够快速准确地让用户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本文将对两个基于iOS系统的数字阅读平台的界面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界面特点,并推测其发展趋势,从而为数字阅读平台产品的分析和设计提供思路。

       1 文献综述

       数字阅读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的阅读而言的,数字阅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受全媒体[3]的影响,阅读对象也不再简单地以文字的形式出现,更包括了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各种不同的媒体表现形式。阅读方式的数字化,也就是阅读的载体和终端的改变,阅读的媒介不再是单一的平面的纸张,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有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这其中就包括例如手机、PDA、阅读器等移动智能终端和PC等。目前,数字阅读有很多相似的概念,诸如电子阅读、网络阅读、在线阅读、移动阅读、手机阅读、多媒体阅读等。楼向英等[4]在《Mobile2.0背景下的手机阅读》中对移动阅读、数字阅读、多媒体阅读和手机阅读进行了区分,移动阅读侧重在物理位置上不受限制,数字阅读不一定是可移动的,多媒体阅读主要是阅读内容的媒体表现形式不拘泥于文本一种,而手机阅读和以上三个概念都有一定的交叉。徐婷[5]将电子阅读和网络阅读的定义进行分析之后,对数字化阅读下了如下定义:数字化阅读指的是人类利用数字技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文字、图形、声音、影像等内容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电、光、磁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信息的活动。

       国外的研究中,学者们更加倾向于对数字阅读本身的一些特征和效应进行研究,例如数字阅读的能力和评估,数字阅读和纸媒阅读的对比等。Liu[6]等开展实证研究对网络阅读环境下性别的差异进行了分析。Kretzschmar[7]等利用EEG(脑电图扫描器)和眼球追踪仪器将年轻人和老年人在使用一张纸、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三种媒介阅读文章时的状况记录下来并进行行为模式的比较分析。Gil-Flores[8]等采用描述性的相关事后回溯设计来对学生课外的上网经验和他们数字阅读的能力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相比网上社交活动,上网搜索信息的活动和数字阅读能力的关联性更大。

       对国内数字阅读平台的研究中,周永红[9]等在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的数字阅读平台进行比较分析以后提出了基于用户体验创新阅读服务方式的意见,认为阅读平台服务的社区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谢湖伟[10]等以顾客感知价值理论作为核心理论,对新闻阅读类APP采用问卷调查法,得出了用户体验与感知价值的关系,并从使用时间、使用场景和个性需求三个层面对数字阅读用户体验进行设计,对新闻阅读类APP的设计和改进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然而,尽管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对数字阅读平台的用户体验常有提及,但是将数字阅读平台用户界面研究作为研究主题的文章并不多见,因而数字阅读平台用户界面研究尚存在较大的研究余地。

       2 数字阅读平台的用户体验设计

       2.1 用户体验设计相关理论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E),是人机交互和交互设计领域流行的概念[11]。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涵盖了用户的认知、情绪、偏好、知觉、生理与心理、行为等方面,并且贯穿于产品或服务使用的前、中、后期[12-13]。随着学术界对用户体验研究的深入,将用户体验按照体验深度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将用户体验初始阶段视为一种下意识的体验,源于用户对不断流向人脑的信息的感知,从而确认体验的发生。第二层次是体验过程的完成,用户产生独特感和满意感。第三层次是将使用的特定环境纳入考虑范围,将用户体验视为一种经历,从经历中获取的发现,能让用户和设计者共同分享[14-16]。

      用户体验设计(UED)理念植根于人类工效学(人因工程)、可用性工程、人机交互和交互设计等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以一个更加全方位的视角,结合用户使用技术的方式,对用户的内在状态(素质、倾向、期望、需求、动机、心情等)、设计的产品或系统的特征(复杂性、目的、可用性、功能性等)和交互发生的环境(社会和团体的背景、活动的意义、使用的自愿程度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11,13,17]。因此,UED是一个具有全局观的、动态的、多维度的且基于用户的设计范式。AJAX之父Jesse James Garrett[2]根据产品的双重性质从功能性和信息流两个角度将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分成了五个层次: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深入地阐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示能性(Affordance)是生态心理学的概念,源自于格式塔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James Gibson提出,描述的是环境所拥有的一种被任何动物都能感知和使用的属性[13,18]。Affordance打破了主观和客观相互对立的框架,既拥有客观性,也拥有主观性,且同时连接着环境和观察者。说其是客观的,主要是因为它是独立于行为体的经验、知识、文化和感知能力而存在的,但同时它也具有主观性,因为感知者所选的参照物的角度不一定相同[19]。Affordanc这个概念是由Norman引入到设计学范畴中的,Norman认为存在感知示能性(Perceived Affordance)与真实的示能性(Real Affordance)两种示能性,并且这两种是有区别的,并且他认为感知示能性更加重要[20-21],因为感知示能性真正对可用性起到了决定作用,虽然设计中同时包含着感知示能性和真实的示能性[21]。感知示能性和真实的示能性的区别在于两者的侧重点不同,真实的示能性更加侧重于事物的物理特性,但是感知示能性强调更多的是和感知者相关的部分,感知者的经历和经验以及认知上的、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不同都会导致有不一样的感知结果,因而感知示能性带有更多的认知科学的色彩[22]。张苹从动因示能性的角度为信息通讯技术(ICT)的使用构建了包含心理、认知、社会心理、情感四个动因的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准则[23]。Hartson则在Norman的基础之上,对示能性在交互设计和评价领域的使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将示能性分成物理示能性、认知示能性、感官示能性、功能示能性[24]。赵宇翔基于前人的研究,考虑到社会化媒体的社会属性和技术属性,对感知示能性的概念进行了拓展细分,并构建了四个主要维度,分别是感知情感示能性、感知物理示能性、感知控制示能性和感知认知示能性[22]。

       2.2 基于感知示能性的数字阅读平台界面设计的用户体验分析

       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字阅读的非线性和多媒体性等特征,将感知示能性理论引入到对数字阅读平台用户界面的评价中来。赵宇翔等[22]提出的感知物理示能性、感知认知示能性、感知情感示能性和感知控制示能性四个感知示能性的维度,不仅适用在社会化媒体的场合,同样适用于数字阅读平台。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字阅读平台自身特点,提出了14条相应的原则,并给出数字阅读平台设计中对应的实例,如表1所示。

       感知物理示能性:物理示能性是用户基于某种意图对IT构件在官能上或行动上的操作的反应的属性,感知物理示能性是用户对于IT构件物理示能性程度的感受和评价[19]。和纸质阅读相比,数字阅读平台所具有的几乎无重量的材料示能性,以及数字阅读平台拥有把整个图书馆的藏书收藏在设备中的能力让重量成为一个可以被忽略的要素[25]。所以要求数字阅读设备需要具备较轻的重量和较大的容量。(准则1)用户可以通过感官(视觉、听觉、触觉)来降低人机交互中的复杂度,电子墨水技术的应用和背光技术的进步让数字阅读设备更具易读性,柔和的背光、随环境自动调节的亮度以及可调整缩放比例的图片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视觉负载[25-27]。(准则2)通过文字、声音等多种模式的转化,有利于满足用户多样的体验需求,充分利用数字阅读的多媒体性,通过听觉的辅助来降低视觉疲劳和认知负载,当然,只有保证多种模式进度同步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27-28]。(准则3)智能设备的流行,触屏技术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触觉,对设备的操作直接反映在设备上让用户调动起触觉的同时,也减轻了其他感觉的负载,用户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准则4)

      

       感知认知示能性:认知示能性是IT构件对于用户了解、思考以及认知上或心理上处理能力的协作、支持、促进和使能的属性,它具有即时或潜在的影响力。感知认知示能性是用户对于IT构件认知示能性的存在或缺失的感受或评价[19]。随着数字阅读的出现,纸质书本的空间定位的示能性也渐显露。纸质书本的固定的布局促进了读者的空间记忆的同时也增进了读者定位信息的能力,但是数字阅读设备大多都是平面的,所以就丧失了这样一种空间定位的能力。需要有一些辅助手段(页码,进度条等)来帮助用户来确定自己在文本中的位置,故而用户就能凭借对这些辅助功能传递的信息的感知来增强自己在文本中定位的能力[25-26,31-32]。(准则5)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相比,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多媒体性以及多模式性(multimodality),除了能提供文本的形式之外,还能提供音频、视频等模式,故而其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包括传统的纸质媒介(图书、杂志、漫画、报纸等)的电子化以及资讯(网页超链接形式)和自媒体等资源。用户可以从资源中获取各种事实型信息[28-30]。(准则6)数字阅读是更有选择性的阅读,访问信息也更加直接,用户在阅读前会花一定的时间浏览搜索,良好的导航体系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准确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资源,导航体系能促进用户对自己兴趣内容的认知和确定,在用户和资源中间构建起了连接的桥梁,故而导航的作用非常重要[26,28]。(准则7)数字阅读是一种非线性阅读,超文本链接技术让更多的资源可以被添加到阅读中来,帮助用户更加深刻的来理解、学习和认知,例如内置的翻译部件、百科查询和百度搜索引擎都能为用户提供额外的知识。数字阅读在丧失纸质媒介的同时也对用户摘录和记笔记的方式造成了很大影响,而记笔记被认为是促进读者记忆和理解的重要方式,故而数字阅读设备也需尽量做到这一点[25,28-29,33-34]。(准则8)

       感知情感示能性:情感示能性是通过IT构件出发和刺激用户情感反射弧的属性。感知情感示能性就是用户对IT构件情感示能性的感受和评价[19]。书评和图书本身一样都能激起用户的情感,若是对阅读资源表示肯定,则内心会产生愉悦等积极情绪,如果对其表示否定,则会产生失落、遗憾、忧伤等情感。而且评论的行为可以视为对他人的一种影响,而他人的评论也会影响到用户对资源好坏或者是否合兴趣的判断,对资源的评价成为影响他人和被他人影响的一种方式[28,35]。(准则9)将自己喜欢的图书或资源分享给他人或者将其分享到自己的社交网络中亦是对其的肯定,同样可以视为是一种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分享这种社交行为会引起更多的互动交流,从而也可以视为一种传递用户情感的方式[10,15,35]。(准则10)构建社交平台,无疑是将社交性元素添加到数字阅读平台中最直接的方式,良好的社交平台能激发用户情感的产生,从环境体验和心理体验两个方面真正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社交平台通过用户之间相互建立联系和互动的方式来满足用户对社交的渴望、对个性化的追求、对自我印象的管理和对美好愿望的期待[10,35]。(准则11)对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分析以后判别用户的兴趣所在,并据此来进行消息推送,会让用户获得超越期待的满足感,以及被理解后产生的喜悦等正面的情感,若是直接对订阅的资源进行推送,则可以让用户及时获取资源。因此既激发了用户的情感共鸣,又方便了用户对所需资源的获取[10,35]。(准则12)

       感知控制示能性:控制示能性是指用户通过IT构件在某些环境或者情境中开展或执行相关行为的控制能力的属性。感知控制示能性是用户对于IT构件可控性的感知和评价[19]]。用户希望对自己使用的产品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反应在IT构件上就是一种个性化需求的实现,而个性化需求又分成两种,一种是针对内容(资源等)的,一种是针对形式(功能设置)的,例如对资源的定制,对自媒体、资讯的订阅就可以视为一种针对内容的个性化需求的实现[10,28-29]。(准则13)例如在阅读界面中对字体大小的设置、背景皮肤的更换、亮度的调节、流量开关的控制等就成为了功能上的对个性化需求的实现[10,28-29]。(准则14)

       3 数字阅读平台界面对比

       本节将对网易云阅读和QQ阅读两种数字阅读APP的界面按照上文所提出的理论视角和评价体系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出其各自的优势,以及数字阅读平台的发展趋势。

       3.1 数字阅读平台页面布局

       3.1.1 网易云阅读

      网易云阅读是网易公司推出的一款全能型移动阅读应用,也是首款将图书、资讯和社交功能集于一身的移动阅读应用,网易云阅读的前身是网易阅读,于2012年6月正式更名网易云阅读,先后推出iPad、iPhone和Android版本,至今已经覆盖iPad、iPhone、Android、Android Pad、Windows Phone、Windows 8六种终端,截至2014年12月,网易云阅读iPhone版已更新至v4.7.0。

      网易云阅读采用网易品牌的统一大红配色,主体由发现、书架、订阅和账号四部分构成,有图书、资讯、杂志、漫画四种资源,采用分屏方式为主体,辅以标签导航、树状结构的导航方式,拥有电子书签和笔记等特色功能。

       3.1.2 QQ阅读

       QQ阅读最早是隐藏在QQ邮箱中的软件,原先包含好友日志、博客、报纸、杂志甚至是微博的最新内容。而后,于2013年9月10日,腾讯文学正式亮相,并于2014年4月16日宣布以子公司形式独立运营,QQ阅读则成为了腾讯文学的移动端应用。腾讯文学主要由以男性阅读为主的“创世中文网”和主打女性市场的“云起书院”和出版图书类三块内容构成,故而现在的QQ阅读客户端的内容也转变成了男性阅读、女性阅读、出版书籍三类,全面取代了之前的博客杂志等。如今的QQ阅读支持iOS和Android两种系统平台,截至2014年12月,QQ阅读iPhone版已经更新到v4.1.1。

      同样,QQ阅读也采用了腾讯品牌的统一蓝白配色,主体由书架、精选和书库构成,有男性阅读、女性阅读、出版书籍三大类内容,采用平铺列表和标签导航为主的导航方式,拥有横竖屏切换和自动阅读等特色功能。

      3.2 数字阅读平台界面对比

      

       图1 网易云阅读和QQ阅读的阅读界面

       将网易云阅读和QQ阅读两者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它们既有共同点,又有相异之处。下文就对这些差异结合设计准则进行具体分析。如表2所示。

       QQ阅读和网易云阅读都支持对亮度进行调节,但是QQ阅读支持系统自动调节,网易云阅读并不支持,由于iPhone现已支持亮度随环境变化自动调节,故QQ阅读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在空间定位方面,无疑网易云阅读做得更好,页码比进度条更能清楚反映所处位置,且控制进度条的时候可以具体到页,如此一来控制的准确度就比百分比的进度条(按章计算百分比)要好得多,且网易云阅读支持电子书签功能,可以通过目录直接跳跃到书签所在页,方便快捷。

       网易云阅读在资源种类方面也完胜QQ阅读,种类多样,形式丰富,更大力突出数字阅读平台所独有的自媒体等形式的资源,而且因为数字设备上图片可以放大显示,漫画资源的体验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辅助信息处理手段上,网易云阅读更能促进用户的理解和认知,词典、翻译、百科、百度搜索充分利用数字资源优势借用外部资源来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且网易云阅读支持笔记和画线,释文(annotations)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帮助理解,笔记(notes)对于读者来说有丰富的意义,能加强视觉和情景记忆[25],所以网易云阅读能对笔记和画线支持是数字阅读平台一次很好的尝试,意义重大。

       网易云阅读所支持的社交平台种类更多,并且支持有道云笔记和印象笔记这些方便整理笔记的软件,同样网易云阅读还有自建的社交平台—阅读圈,QQ阅读是QQ系列的产品,所以只能依靠腾信生态系统中的社交平台。相对而言基于自身已有的强势社交产品有利也有弊,虽能引导用户流量,但是将社交平台和阅读平台分割成两个APP便失去了一体感和整体感。

      个性化功能设置中,网易云阅读比QQ阅读多了一项流量控制的功能,更好地契合了现在用户实际使用网络的情况,享受流畅阅读体验的同时也不用担心流量能更让用户满意。

      相比较而言,网易云阅读的界面的用户体验更好,由于长期积累下的UI设计经验和对用户习惯、细节的注重让界面设计更符合用户的阅读习惯。

       4 总结与展望

       4.1 数字阅读平台界面总结

       (1)UI设计轻量化。UI设计扁平化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界面和iOS系统风格趋同、界面变得清爽的同时重点(数字阅读的热点书籍)也更加突出。

       (2)阅读界面的趋同化。数字阅读APP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阅读界面的功能也逐渐稳定下来,导航模式也趋于统一,仅是功能的排布上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3)细节化和个性化。阅读进度在不同终端的同步、书签的设置(帮助快速定位)、首次使用应用以及操作某些特定功能时会有浮框提示等,都从细节上增进了用户体验。字体、背景、排布方式和资源定制等功能都给了用户更多选择的空间。

      

       (4)社交化。数字阅读的界面中添加进了更多社交的元素,书籍互送、建立阅读圈、分享给好友等都是社交元素融入到阅读应用中的表现。

      (5)动态化效果增强。在翻页效果、页面下拉更新、分屏的页面切换等方式上都有页面的动态效果,动态效果也是APP发展的一个趋势,能给用户一个时尚的感觉的同时,同时也可以使界面逻辑更加清晰,增强了可用性。

      4.2 数字阅读平台发展趋势

       近年来,数字阅读平台厂商越来越注重内容建设,收购原创小说网站,整合资源和架构,鼓励更多用户参与到创作中来,扶持原创作家,培育原创明星作家,同时和更多的出版商和作者展开合作,将更多出版图书引进到数字阅读平台上。数字阅读的内容也并不局限于图书这一项,漫画、自媒体、报纸杂志、资讯等资源进一步拓宽了内容的种类和多样性,听书功能更是在形式上丰富了数字阅读的体验。除了内容上的拓展,创作方式上也有所改变,互动创作的方式开始出现,作者根据读者的评论和反馈决定故事下一步的走向,将读者的创意用到故事创作中去,不仅丰富了故事,也让更多作品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数字阅读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了用户细分,有专门针对学前儿童的识字读物,也有针对大学生和研究人员的期刊论文数据库的阅读软件。总体而言,数字阅读平台正朝着资源种类和形式多样化、鼓励原创文学、创作形式互动化、用户更加细分的方向发展。

       (收稿日期:2014-04-16)

标签:;  ;  ;  ;  ;  ;  ;  ;  ;  

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阅读平台人机交互界面比较研究_用户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