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我国工会基于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张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对策论文,入世后论文,工会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53(2003)01-0021-04
尉健行同志在2001年5月与中国工运学院教师座谈时指出:“入世以后,我国工会面临 新的形势和新的矛盾,这是一个需要很好研究和处理的问题。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工会对 这个问题是很注意的,而我们在这方面却比较陌生,这方面的知识也比较缺乏。……外 国的工会主席所谈论的问题、范围和涉及面跟我们是不一样的,他们首先是从国际政治 、经济情况的角度来观察工会工作,关注这些情况可能会给工会带来的新问题和新矛盾 。……如果不很好地了解整个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今后我们有很大的问题很难 正确处理。”[1]同时指出,我国工会“对经济方面的问题注意不够,研究不够,工作 上处理这方面的矛盾也不够”,[2]工会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不能光是研究一些具 体的工会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比如说集体合同、职代会这些问题都要研究,但还要研 究经济方面的问题”。[3]尉健行同志的上述讲话提出了我国工会面临的新问题,我国 工会工作者应当具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要关注国内国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及其对我 国工会工作的影响,特别是要把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工会工作结合起来, 提出入世后我国工会基于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张与对策。
一
2002年1月在由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举办的“中国入世及其对劳动 力市场的影响”的国际研讨会上,菲律宾大学欧夫雷纽教授在“东亚与东南亚市场和劳 工经济前景:趋势与影响”的主题发言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增长不平衡,劳 动密集性产业崩溃,经济发展向全球扩张,迫使各国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 行结构调整。[4]2001年朱总理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 告”中也指出:“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时候”。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 我国第一产业的农业、第二产业的汽车、计算机、电子、信息、钢铁、造纸业等以及第 三产业的金融、保险、证券、电信、旅游业等将产生巨大的冲击;而作为三大产业主体 的国有企业由于长期效率低下,债务沉重,其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关税的高度保护和国家 补贴、政策优惠等特殊照顾,在准备不足、降低关税和开放市场的情况下,大量国外产 品、国外企业和劳务蜂拥而入,将被迫调整,重组,甚至关闭,破产,企业的生存将面 临巨大的威胁。
同时,中国入世后,由于世界贸易组织现行规则中没有顾及到我国国有企业并非全是 在特定行业中具有“专营权和特权”、当前已经更多参与市场竞争的特殊情况[5],我 们仍然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因此与发达国家发生的贸易摩擦,仍然成为入世后 乃至在我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困扰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其中较明显的就是西方国家滥 用反倾销概念,排斥中国商品进入。据统计,从1979年以来,我国产品已累计遭受近40 0起反倾销起诉,直接损失100亿美元以上。[6]当企业面临反倾销起诉时,企业必须花 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证明本企业产品没有倾销;如此一来,企业的运营成本必 定增加,即使官司赢了,企业的竞争力也会被削弱。
二
WTO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又将通过社会经济这个中介影响我国职工的就业、生产、生活等 各个方面。因此,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对职工的影响 。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导致资源要素在行业间、企业间的重新配置,而资源要素的 重新配置又必然涉及到劳动要素的重新配置,这意味着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将出现大批 劳动力的结构性失业。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一些传统行业,如汽车、 钢铁、化纤、轮胎、化肥、成品油等行业,在发达国家竞争优势的压迫下,不得不进行 一系列的改革和重组,有的甚至陷入关闭和被兼并的危险,由此就会造成部分从业人员 以及相关企业员工的失业。有人估计,仅汽车行业就可能减少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个就业 岗位。[7](2)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和新兴服务业(金融、保险),中国入世将 进一步加大外资企业的业务渗透,有的还直接来华投资办厂,搞生产基地,建立营销和 服务网络。从表面上看,这些新办的企业将为从传统产业分流出来的大批失业、转岗人 员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有助于减少失业。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结果并非如此,这主 要是因为相当一批失业、转岗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缺乏专业技能或技能单一 ,不能适应新的就业岗位的要求,难以再就业。于是,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引起就业结 构向新兴产业的流动,而劳动力本身的素质状况又加剧了新旧产业的结构性失业。据国 家统计部门测算,今后五年,失业职工每年将在1000万人上下,而每年能吸纳新增劳动 力约800万个,两项相抵,每年失业人员将在200万上下。[8]而且还有一个现象不能忽 视,这就是,大量的进口商品和外商在华生产的产品将对我国起步较晚的生产同类产品 的部分企业产生沉重的打击;它们由于技术上的差距和规模上的不经济,或者效益低下 ,或者被兼并、重组,或者倒闭,这样又会引发新兴产业的结构性失业。(3)对于农业 来说,由于我国的许多农产品没有竞争力,价格比国际市场还高,部分国内产品将被进 口产品替代,从而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增加。按照3%的粮食进口计算,将同比减少10 00万个就业机会。新华社报道,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将造成1.4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 业问题。[9]
其次,入世后,我国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企业固有的劳动 关系复杂化,并使局部的劳资关系尖锐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收入分配 方面,从长远看,入世将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从而增加就 业机会,提高职工收入的快速成长和家庭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职工在整体上受益 。但从近期看,尤其是入世后的前三年(2002—2005),失业人口将会大量增加。[10]由 此可见,我国职工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工人下岗、失业状况更趋严重,从而影 响到职工的收入状况;而企业为了应付激烈的市场压力,不仅会被迫通过裁员,通过压 低工资,还会通过削减福利保险来降低成本。至于大量新发展起来的外资企业、私营企 业,职工的福利保险、劳动保护更是缺乏。这必将引起企业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和劳资矛 盾的尖锐化。(2)在跨国公司向我国市场的拓展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改变 了世界要素资源的格局,尤其是劳动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供求关系,使跨国公司可以绕 开本国工会控制的劳动供给市场,到劳动力更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去办厂,从而有了规避 本国工会对劳动力市场的控制能力。这样,他们凭借比国内劳动力价格低得多(比我国 劳动力价格高)的优势,完全可以在我国保持劳动要素买方垄断优势。从而,在职工工 资、劳动保护、福利保险方面更加苛刻,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企业的劳动关系趋于 复杂化、劳资矛盾日趋尖锐化。
三
如此,面对入世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工会工作者应当具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 ,特别要把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要关注国内国外的政治、经济形 势及其对我国工会的影响,提出我国工会基于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张和对策。
1.从经济全球化的高度维护我国企业职工的劳动权益
入世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造成了发达国家传统产业的转移,导致了工人失业。这也 正是美国工会为什么在1999年12月的WTO西雅图会议期间反对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发达 国家的工会组织历来是反对资本外迁的,因为本国的资本外迁,会损害其成员的利益— —不仅可能增加工人失业,还会形成工资相对下降的压力。但是,由于资本的逐利性是 不可逆的,你可以不让别国的劳工进来,却挡不住本国的资本跑出去。它会流入到发展 中国家,无意地增加了那里的就业机会。[11]如此,在WTO背景下,只要世界上某个地 方还有处境悲惨的“廉价劳工”,那些“高价劳工”的利益就会受到威胁。为了维护其 成员利益,为此发达国家提出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中 引入“社会条款”问题,有的国家还以此为借口利用WTO条款的缺陷对我国滥用反倾销 起诉。面对这一国际形势,我国工会必须深入研究、熟悉国际劳工标准和国际贸易的条 款,从经济全球化的高度维护我国企业职工的劳动权益。
首先,反对发达国家提出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这是因为,贸易制裁用 于劳工标准领域,不仅违反了国际劳工组织原则,而且有失公允。这表现在:一是在违 反劳工标准条款时,WTO的裁决只针对成员国,而不针对在这些国家投资的跨国公司或 出口加工企业,如此使保护工人权益的初衷难以实现;二是贸易制裁只能局限于进入国 际市场的某些产品,并不过问那些只在国内消费、不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这根本无助 于各国全面提高劳工标准,反衬出贸易保护主义的鲜明色彩与用意,[12]置他国工人的 权益于不顾。
其次,工会要积极支持企业应对发达国家不正当的反倾销起诉。我国企业遭受的反倾 销起诉缘于WTO条款本身的缺陷。根据WTO条款,确定进口国产品是否倾销,主要是看其 出口价格是否低于其“正常价值”,即在国外的销售价格低于其在国内的销售价格。但 如何判断出口价格是否低于其“正常价值”呢?WTO采用了两套标准:对于市场经济国家 ,是与该出口国国内市场的价格相比较;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则采取“替代国”、“ 类比国”的做法。如美国起诉中国铸铁件倾销,美国商务部指定的替代国是日本,用日 本的生产成本同中国相比;欧盟起诉中国彩电行业倾销,其选的“类比国”是新加坡, 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20倍都不止,依它为参照,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立即化为 乌有。因此,当我国企业面临反倾销起诉时,先天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这种不公平待 遇是否在中国入世以后逐渐结束呢?现在还很难看到这样的前景。根据中美贸易协定, 中国入世的15年内,美国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法对中国进口产品仍然适用。美 国用来判断中国产品是否倾销的办法(即第三国参照)保持不变。中欧协议的内容目前尚 不得而知,根据WTO原则,中美协议适用于任何一个WTO成员。反过来,中欧协议也适用 于所有成员。[13]因此,面对这种状况,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国工会应积极支持 企业的反倾销行动。这是因为,一是起诉国裁决时,工会的意见常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况且,我国政府主张的是“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一旦裁定对方起诉成立,企 业将受罚5年,如果有必要还会延长5年,所以不积极应诉将会连锁被罚10年。实践证明 ,这意味着企业从此将退出这个市场。二是维护企业的利益就是维护职工的利益,更何 况新修改的《工会法》明确规定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2.灵活协调处理劳资(劳企)关系,加强工会的调节作用
劳资双方的矛盾由来已久,马克思在其经典名著《资本论》中已做过精辟论述,但是 至今这种矛盾并未彻底消除,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在现代企业中是以企业所有者(资 方)为主体还是以劳动者(劳方)为主体的理论分歧,即是“资本雇佣劳动”还是“劳动 雇佣资本”?无论资本雇佣劳动理论,还是劳动雇佣资本的理论,它们更多地是强调了 劳资双方之间的对抗关系,忽视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劳资合作 ——的关系。也就是说,在现代企业中,股东投入资本和职工投入劳动应该具有同等的 要素投入者的地位,劳动力拥有者和资本拥有者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 关系,而不是对抗关系;二者的对抗只能带来企业的衰败,而不可能带来企业的繁荣。 因此,我们应该以利害相关者治理理论或共同治理理论为指导,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 的趋势中,不仅要正确对待劳资冲突的现实,而且要更多地强调劳资合作的重要性与可 行性,在劳资双方互信互利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企业的劳资关系是政府主导型的劳资合作。在企业劳资关系的处理上,我们 普遍强调政府的作用与法律的规范。但是在入世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使劳 资双方的合作关系从由法律规范过渡到双方的自愿互动上来,对于加强企业的国际竞争 力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尤为重要。通过劳资双方的互动来加强劳资合作,对劳资双方 都是非常有利的,这应该成为我国企业协调劳动关系、改善劳资关系的发展方向。在这 个问题上,工会应发挥重要作用。工会是职工的组织,当然要作为职工的代表,为职工 说话。特别是对于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的问题,应由工会代表职工出面同企业交涉 ,并协助这类问题得到解决。工会的这种作用,并不是投资者会议所能代替的,它是劳 资合作的桥梁与纽带。如果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不仅职工的弱势地位可以得到改变, 而且在职工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的前提下,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合作完全可以趋于协调和延 续。但是,工会作为职工的代表参与劳资合作,并不意味着工会不需要对企业与职工之 间的劳资纠纷事先进行了解并作出判断,而是意味着工会必须依法办事,以事实为准绳 ,结合企业现状和具体情况,积极促进劳资双方的相互了解和信任,通过劳资双方的互 动来加强劳资合作。
3.改革公司治理结构,积极探索职工民主管理的新途径
西方国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发觉,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非仅仅依赖于股东,而是更 多地依赖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特别是随着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通过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合理分配构建一个利益相关者相互平衡和制约机制,有效 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集体合力来创造业绩成为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 而现代西方国家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组成原则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让职工参与公司治 理结构已成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一个潮流。美国在90年代引入了外聘董事、职工 持股和工会代表进入董事会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内部人控制问题。战后德国企 业则在监事会制度上实现了企业制度的改革,建立了职工代表参加的监事会制度,从法 律上保证了职工在企业中的权力和地位。
在当前情况下,我国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途径很多,如加强职代会建设、实行职工全 员持股制度、在国有企业试点职工持股会制度等。但是,这些途径在当前的现代企业制 度建立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诸如制度、体制、客观条件、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困惑,在实 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而在国有企业建立职工董事与监事制度,无论是在制 度、现实,还是在理论方面,都有其客观依据。[14]国有企业职工以国有产权身份参与 公司治理,不仅应是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题中之意,更是以劳动力产权改革、人力 资源资本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而且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 已经提出,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中董事会和监事会都要有职工代表参加,这是对我 国国有企业管理监督体制作出的制度安排,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职工董事与监 事制度的实质就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从根本上说就是在企业制度模式上 探索将平等和效率高度结合的新的权力结构,即解决职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 督的权力问题。因此,在国有企业建立职工董事与监事制度应该成为我国工会探索职工 民主管理的新途径。
收稿日期:200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