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存在将教学重点集中在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精美的课件上,忽视构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以及学生认知,三者之间的连接,从而致使整体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差。针对这种教学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的特点,并真正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创设相应的数学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度,让他们逐步认知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趣味情境,增强课堂教学高效性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些知识较为生涩难懂,对学生的思维提出更好地要求。针对这种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数学教学过程中,并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知识知识,解决疑惑,增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在讲授“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如下的生活情境:喜洋洋、美羊羊和懒洋洋比赛谁的汽车行驶得又快又稳。喜洋洋汽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美羊羊汽车的车轮是正方形的;懒洋洋汽车的车轮是圆形的。教师让学生猜测。学生积极地猜测。与此同时,教师播放他们的比赛状况。喜洋洋和美羊羊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感受到汽车的颠簸,而且满头大汗。懒洋洋的汽车又快又稳。学生看到上述视频后,露出诧异的眼神。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说:“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境呢?”教师运用多媒体画出各个图形中心,到四周的距离。小陈积极地举手说:“因为只有圆的中心到四周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形车轮的汽车在运动的过程中,又快又稳!”小学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躺”在课本上的知识,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课堂上,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更为形象地掌握圆的知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情境教学,降低数学学习的坡度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二维的文字世界,转化成三维世界,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学习数学知识,降低他们的学习坡度,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获得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圆柱体积的认知”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为直接地掌握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圆柱进行切割,并将其转化,在降低学生学习坡度的同时,激发他们思维的发散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具体教师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创设问题。教师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下面的视频,谁可以说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第二点,展示视频。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对圆柱进行切割,并进行重新拼凑,得出一个近似长方体的过程。第三点,开展交流。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小于积极地举手说:“通过观看视频,我发现转化后的几何体非常近似于长方体,可以运用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即长宽高的乘积,其中的长宽之积可以用圆柱的底面圆表示,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为底面积与高的乘积。”
三、巧用信息技术,创建学习模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力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数学学习基础有所差异,所以常常出现后进生不能完全掌握课堂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状况。为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模块,开辟数学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课下学习数学,解决上述的问题,也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提升整体的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分门别类地整理到数学学习网站上。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调整学习的时间和频率,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具体教师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点,创设学习模块。在创设学习模块中,教师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即设置基础知识学习模块、延伸知识练习模块和综合知识回顾模块。第二点,构建交流模块。教师会在此模块中,设置留言板,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所获和所惑,并鼓励其他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讨论中,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动性。通过创设学习模块,教师既让学生能够独立学习,也能合作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真正看清信息技术的优点和缺点,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以及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作用,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玲.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J].校园数学.2017(48)
[2]韩丽娅.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分析[J].教育革新.2016(09)
论文作者:郑义妨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模块论文; 过程中论文; 情境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