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_时政论文

关键是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_时政论文

关键是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权力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腐败是权力异化的极端表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的突出特征是国家工作人员(或称公职人员)权力行为的变异,即以权谋私。因此,制约权力的滥用,是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需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权力作为一种支配性的力量,必须有限制和规定其发挥作用的领域和范围,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和秩序。这是对制约和监督权力问题最基本的认识。

治理消极腐败现象的根本途径在于不断深化改革,加强法制,实行标本兼治。首先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政府管理职能做相应的调整和转变,对公职人员的公共权力给予应有的定位规范,改革旧体制的弊端,并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使反腐败实现从治标向标本兼治的战略转换。一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基本原则,把一部分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权力坚决下放。二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调整政府管理权限,逐步减少限制市场调节作用的权力。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由市场调节人员、商品、投资、经营等生产要素、生产方式的自由流动,自由选择。因此,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对政府管理权力进行调整,尽量减少具体干预,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市场作用和限制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力。三要加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建设,把公共权力置于法制的有效制约之下。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权力使用的规范不可能细致入微到任何一个环节和方面,因此,新时期反腐败的一个特点就是要立好“规矩”,用法律、制度、党纪政纪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减少权力运作的随意性。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切实解决好立法滞后的问题。廉政立法应与改革同步,争取赶在“大潮”到来之前立好“规矩”,而不是等到出了问题才来“亡羊补牢”;要突出重点对象,针对热点问题,围绕重大改革来进行。

坚持教育与监督有机结合,加大监督力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各级公职人员的素质,筑起一道思想道德防线,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使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教育是为了解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问题,是关系到权力运用的出发点的问题,关系到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所体现的表率作用问题,因而是治本措施。另外,教育和监督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教育的目的是预防,监督的作用之一也是预防。教育式预防具有启迪性,监督式预防具有强制性,二者必须衔接扣紧,并把教育纳入管理机制,贯穿监督的全过程。

然而,教育这种道德上的约束,虽然是必不可少的,但终究是一种软件建设。监督制约更重要的还是要靠硬件,即制约机构和机制建设。只有加强民主监督,加强外部约束,才能防止自我约束的“软化”,特别是使那些缺乏自觉性的领导干部受到应有的约束。因此,反腐败必须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才行。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包括人民监督、党政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以及民主党派监督在内的监督体系,现在的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增强监督机制的“刚性”,使监督有力和有效,另一方面,要扩大监督的渠道,进一步把监督渗透到权力运行的全过程。

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基础是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反腐败是党中央确定的重要方针。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应当拥有对任何权力的使用和权力作用结果的知晓权、评判权,这是政务公开和增强权力使用过程和结果透明度的问题。人民群众及有关社会舆论对使用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能否真正实现,关系着权力制约的实际效果。实现群众监督的途径有许多,一是通过民主选举、民主评议干部进行制约。目前,在县乡已经普遍开展直接选举,显示了人民群众对权力制约的作用。同时,不少地方也相继开展了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活动,也收到了较好成效。二是通过实行政务公开进行制约。腐败最怕曝光,丑恶最怕公开,也最怕见群众。实践证明,以公开办事原则、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岗位轮换等方式接受群众监督,是群众制约权力的有效方法。三是通过舆论进行制约。舆论制约实质上也是群众制约;因为经过大众传播媒介对权力行使者的一些行为进行曝光,必然会引起公众的注意和反响,从而有效地抑制权力行使者的不良动机和行为。

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抵御不正当利益对腐败现象的驱动作用。在我国市场机制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以权钱交易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腐败现象也不断滋生蔓延。从表面来看,权钱交易是国家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是公共权力擅变为私人权力的政治过程。然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权钱交易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在本质上却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的矛盾与经济运作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对权钱交易现象的分析,“必须到生产关系中间去探求社会现象的根源,必须把这些现象归结为一定的阶级的利益”。因此,我们要针对国家公职人员相对经济地位的下降及国家公职人员的商品购买力不足与商品日益丰富的矛盾,制定更为合理的物质利益分配原则,让国家公职人员享有较高的工资收入,以适应其从事需要较高智力、负有重要社会责任的管理工作。同时,要使国家公职人员对管理效率的追求与其自身的利益直接地、紧密地联系起来,把国家公职人员高效的管理,直接实现的社会效益和其个人的利益挂起钩来。在公职人员的晋升任用方面贯彻功绩制原则,通过晋升任用把政绩与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使国家公职人员主动地接受国家按政策提供的利益保障,通过自觉的、合法的努力,依靠政绩来主动实现自己的需求。保证国家公职人员高效、公正行使公共权力主要靠的是社会责任感与敬业精神,而不是来自个人利益的驱动。同时,要使腐败成为一种高风险、高代价并在利益的权衡上得不偿失的行为,提高腐败的机会成本,严格惩罚标准,加大打击力度。

标签:;  ;  

关键是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_时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