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的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也有论文,劳动者论文,战线论文,试论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年来“左”的影响,把统战对象和依靠对象对立起来,以至于在社会上造成一种印象,统战对象是指统战部门的工作对象,主要是非劳动人民,而劳动者阶级(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等)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主力军,不存在统一战线。这种认识,把统战对象局限于党争取、团结的狭小范围。其实党的统战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共产党以外的各阶级、阶层、团体、党派以及他们中的代表人物。从与共产党之间的关系看,可分依靠对象、团结对象、争取对象等。在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今天,如果我们不用新的视角来认识统战范围,仍然坚持原有的阶级观点或做法,必将严重影响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存在和发展。邓小平1979年9月提出“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的思想(注:《邓小平论统一战线》,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159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一、“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的思想,提高了人们对统一战线长期性、重要性的认识
过去,不少人没有认识到统一战线与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群众的团结、统一直接相联,把统一战线局限于党争取、团结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人士的狭小范围内。从我们党的历史上看,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劳动阶级的联盟巩固、强大,我国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的统一性、一致性始终是主要方面。而我国统一战线历史上,联合非劳动者尤其是联合资产阶级同盟军问题非常突出。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是“中国无产阶级同中国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的统一战线”(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4页。)。建国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统战工作的重点仍然是团结、教育、改造资产阶级,这容易造成不少人视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合作,看不到或不承认工农之间也有统一战线。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的思想则提高了人们对统一战线长期性、重要性的认识。社会主义劳动者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从人的劳动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角度来概括的,它包括现阶段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个体劳动者和部分私营企业主阶层等。“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则清楚地告诉人们,统一战线不会因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消失而消亡,它将长期存在于社会主义不同劳动者之间。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的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的统一战线将更加突出,其地位更加重要。
从现阶段我国统一战线的实际分析,“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7页。)。它包括三个层次的联盟: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劳动人民内部统一战线(主要是工农联盟);社会主义劳动者同非劳动者(主要是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之间的统一战线。三个层次的联盟中,社会主义劳动者不仅涵盖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农民阶级,而且包括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原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中的大部分,包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出现的一些社会阶层,如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等。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等社会主义劳动者在统一战线构成中占绝对优势,使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的统一战线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
二、“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首先必须依靠工人阶级的团结和统一。他们依据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内部状况,提出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主要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分即共产党与其他工人阶级政治派别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例如: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同英国宪章派、北美土地改革派等其他国家工人组织建立统一战线。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德国工人的两派,即拉萨尔派、爱森拉赫派不能在原则性纲领的基础上实现合作,“那就干脆缔结一个反对共同敌人的行动协定”即统一战线(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页。)。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从俄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无产阶级内部统一战线由过去主要是党与其他工人政治派别的联合,转变为党与非党工人群众的联盟思想。他说:“在政权属于共产党的苏维埃俄国,实行统一战线策略,就是共产党绝对不应关起门来,而应当吸收愈来愈广泛的非党工人群众代表来讨论国家的最重要的措施和参加国家的管理工作”(注:《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8页。)。由于社会主义实践本身的局限和列宁过早的逝世,列宁未能对非党工人群众的联盟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论述。
邓小平依据中国40多年的社会主义工人阶级的实际,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以公有制方式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由于存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旧的社会分工还存在,工人阶级内部还存在不同的阶层、群体,他们在根本利益一致性的基础上,还存在着各种差别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在经济利益上,有利益分配不公的矛盾;在生活领域,主要是管理者利益群体同被管理者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在思想领域,改革开放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重大变化,新旧体制的交替带来新旧思想的碰撞,还存在着“左”和“右”两种不正确的认识。工人阶级内部的不同阶层、利益群体之间的差异、矛盾,说明加强和维护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统一是必要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思想,又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人阶级统一战线内部结构的变化,即由过去共产党与不同工人阶级政治派别之间的统一战线转变为共产党与非党工人、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中新型阶层、利益群体等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的统一战线。
“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工农联盟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主要、最可靠的同盟者。如果无产阶级不与农民阶级结成联盟,无产阶级革命得不到农民的“合唱”,那就“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9页。)。工农联盟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取得民主革命决定性胜利的基本条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农民阶级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成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与集体所有制相联系的大的社会集团。它与工人阶级一起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的两大劳动阶级。随着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民阶级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乡镇企业工人、农村知识分子阶层、乡村企业与乡村行政管理阶层及农村中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等。传统的农民阶级概念已容纳不了这一新的变化。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概念从总体上揭示了农民阶级的新变化,克服了阶级概念的局限性,使其内容更丰富。“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从工农联盟的角度上讲,就是根据新时期农民阶级的发展变化,不仅要团结、联合农民阶级中传统的农业劳动者阶层,而且要广泛团结、联合农民阶级中新出现的阶层和利益群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说明社会主义时期工农联盟的政治基础、阶级基础更趋一致,其联盟将更加团结、巩固。
三、“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的思想是我国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变化的科学总结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由被统治的阶级变成国家的主人,在经济上由雇佣劳动者变成生产资料的主人,其内部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其一,许多社会成员加入到工人阶级的队伍中来。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知识分子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从他们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服务对象、生活来源看,他们与工人阶级一样是国家的主人。科学技术在当今世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整个工人阶级中较为先进的阶层。原工商业者,原小商、小贩、小业主和一部分手工业者,在社会主义改造后大多数成为国家或企业的工作人员,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从他们的经济地位、劳动性质、政治态度上看,理所当然地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从农民阶级中分化出来的乡镇企业工人、农民工两个阶层,等待着工人阶级“收编入列”。
其二,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分布和结构日趋复杂化。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相联系,出现了国有企业的工人、集体企业的工人、股份制企业的工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工人,个体、私营企业中的工人,“三资”企业中的工人等。与劳动用工制度相联系,工人又可分为:正式职工、合同工、临时工、失业工人、半失业工人等。与不同层次的生产力相适应,有手工工人、产业工人、高科技工人等。不管工人阶级内部如何变化,他们都是社会主义劳动者。
四、“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的思想,正确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由阶级斗争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一方面决定了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一部分的统一战线,当然要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由于统一祖国大业尚未完成,统一战线还担负着统一祖国的重任。这表明我国统一战线已由过去为阶级斗争服务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另一方面,规定了统一战线的内部构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国人民最迫切的要求,最关心的大事,最根本的利益,就是迅速发展生产力,改善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因此,凡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有助于实现祖国统一的阶级、阶层、团体和人们,都应该包括在统一战线内。
“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的提法,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人们在社会和生产中的地位。剥削阶级的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确立,人们以劳动者的身份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相结合,成为社会和生产资料的主人。在私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劳动的工人虽然不占有这些企业中的生产资料,但他们和其他公民一样是国有资产的共同占有者。
标签:工人阶级论文; 统一战线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