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丽 宋志方 王永林
(徐州矿物集团总医院职业防治院 江苏徐州 221006)
【摘要】目的:对徐州市某焦化厂职业病危害产生的风险以及提出的防护设施进行分析和探究,对该企业目前的职业危害风险和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对该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方法:经过调查分析,对职业卫生现场、健康状况等详细分析,为其提出有效的卫生监测方法,确保数据信息的查找和收集,以达到总体的评价。结果:企业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带来职业风险,多会受到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噪音、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的噪声作业等级如果为2级,多为中度危害,而其他的职业危害多为最低的检出限。为了对企业的职业病进行防护,不仅要为其渗透个人防护措施,保证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性,还需要按照一定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等,达到职业病危害的严格控制。
【关键词】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356-01
在徐州市某焦化厂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存在的覆盖范围更广,给行业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整体上更为严重。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要对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危害程度等详细分析,确保职业病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的合理渗透,在该条件下,不仅能为单位的日后发展提供保障,也能达到职业病的合理预防。因此,对徐州市某焦化厂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十分必要。
1.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该企业危害因素存在的岗位,职业病的危害程度等影响因素详细分析。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多为个人防护、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是否实施。
1.2 调查方法
根据该企业工人所从事的岗位特点,要在现场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提出有效的职业健康体检、卫生检测方法等,并提出有效的职业法律法规,确保企业资料的充分应用。用人单位在正常生产期间,针对影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还需要加强防护措施、管理方式的综合分析,并给出定量及定性评价。
2.结果
2.1 生产工艺流程示意
2.2 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4 职业病危害防治设施:
2.4.1防尘措施 设置了脉冲布袋除尘器,贮煤运煤建筑物为封闭式,所以,在扬尘场区域,为其提供洒水抑尘设施,同时注意局部通风和工人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2防噪措施 加工设备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并设减震消声装置,有的设备尽量置于室内隔声,在厂区内,基于对总平面图的布置,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地形、声音的方向进行分析。并结合建筑物和绿化植物的应用,达到有效的屏蔽和吸声作用,确保在科学布局下,避免噪音带来的危害,同时也配备有防护耳罩、耳塞一些用品,保证在很大程度上能将其存在的噪音消除。
2.4.3防毒设施 该设备在使用期间,能对一些有毒气体散发,装置应进行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对其密闭性经常进行检查,防止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在工艺控制系统中具有超限报警系统和连锁停车控制措施,充分利用通风设施排除余热,余湿及有害气体的扩散,为了防止液氨外漏对人体的伤害,还配置了洗眼器等紧急处理设施,同时加强工人的个人防护。
2.5个人防护用品设施
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出有效的管理规范和规定,为劳动者提供有防噪的耳塞,耳罩等产品,确保其有效防护,平时有专人负责监督指导工人正确使用。
2.6促进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工作的监护
在企业内部,缺乏对兼职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的投入,每年度制定职业病防治目标,确立有效的防治计划和方案,促使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培训制度,有警示标示和说明,建立健全了和职业卫生相关的工作。该企业制定了有关职业病防治的一些计划和方案,维护整体的健康,加强对工作的监护,保证职业健康工作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构建职业相关的健康档案和监护档案,近三年来每年组织一次对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分析其存在的职业病问题和禁忌,以确保获得良好的检查结果。
3.讨论及建议
通过具体规定的分析,该企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作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焦炉烟尘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从检测结果来看,控制效果基本达到。
企业职业病危害的解决建议:
(1)促使岗位管理工作的执行,预防有毒有害物质所致的职业危害的可能风险,加强作业车间的局部通风措施和防噪防尘的的工艺,保证在工作区域内,职业危害浓度被控制在一定限定数值内。
(2)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及加强个人防护设施的管理
企业制定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应予以落实,委托一些资质合格的职业技术服务机构,至少每年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同时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有效性,组织工人定期参加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培训和考核,并做一些职业病方面的防治方法的宣传。
(3)促使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完善化:根据我国提出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职业病有关的健康监护管理方法,需要结合具体的工作要求,促进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完成,分析其存在的病害和问题等,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还需要对离岗状态、应急事件等进行健康检查,对检查结果异常的劳动者按照国家规定的管理流程进行相应的处理,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工人的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189.8-2007[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安监[2012]73号[S]北京,2012.
[7]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1-16.
[8]李咏梅,焦化厂职业危害分析及技术控制[J]新疆有色金属,2013(3):55-57.
[9]彭欣.焦化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J].安徽化工,2015,(6):79-81.
[10]王润华.某焦化工职业危害调查报告[J].职业与健康,2004,2(2):31-32.
论文作者:王培丽,宋志方,王永林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职业论文; 职业病论文; 因素论文; 防护论文; 措施论文; 健康论文; 工作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论文;